• 643查看
  • 0回复

[BMS] 学习关于绝缘检测快检、负载端检测等问题的实现方案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6-8-2023 09: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最近又再看绝缘检测的专利,看能不能找到新的idea;绝缘检测的专利写得太多了,也很全,基本可知的方向都快被写完了。

学习关于绝缘检测快检、负载端检测等问题的实现方案w2.jpg

前面关于绝缘检测总结过4篇文章,大家感兴趣可以翻翻;今天想再总结下关于绝缘检测的几个有代表性的专利方案。

注入直流源方案

注入直流源的方案之前介绍过,典型代表是比亚迪的专利《CN105527498B 电动汽车及其高压部件对地绝缘电阻的检测方法及装置》中,有介绍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在车身地与电池负极之间串入了第一、第二直流电源,通过开关来进行切换;然后通过检测电路计算出监测点电位,进而列出方程组求解绝缘电阻;这里直流电源代替了电桥法的桥臂电阻。

学习关于绝缘检测快检、负载端检测等问题的实现方案w3.jpg

检测继电器后端的绝缘电阻方案

在某些应用下,要求当整车未上高压电时,需要提前将电池包主继电器后端的绝缘情况也识别出来,此时负载端是没有电源的,所以使用电桥法是无法检测出来。

学习关于绝缘检测快检、负载端检测等问题的实现方案w4.jpg

针对此种情况,宁德时代的专利《CN110967606A 绝缘检测电路及检测方法、电池管理系统》中介绍了一种方法,如下图所示:在负载端单独使用了一个隔离电源Y1作为绝缘检测使用,然后再应用电桥法就可以实现负载端的绝缘检测;当然也可以进一步做变形,去掉桥臂电阻,而增加成两个隔离电源Y1\Y2的形式,做成前面的直流注入法方案。下图中负载端还存在一个V2电源,这个是为了避免ADC采样出现负值而加的偏置电源。

学习关于绝缘检测快检、负载端检测等问题的实现方案w5.jpg

另外,在LG化学的一篇专利《CN109564266A 通过使用负极继电器来测量电池组的绝缘电阻的装置和方法》中还介绍了这样一种方法:绝缘检测电路可以认为是传统的电桥法,但新颖性在于两点,一是通过闭合主负继电器的方式来将负载端的绝缘电阻连接过来;二是由于负载端的X电容的存在,在负极继电器闭合的瞬间,相当于负载端的正对地、负对地的绝缘电阻为并联状态,进而可以被采集到,这种方法实际比较少见。

学习关于绝缘检测快检、负载端检测等问题的实现方案w6.jpg

绝缘快检方案

有的应用中要求整车上电前在几百ms内将绝缘检测结果第一次上报,目的是提前预警,当然此时的绝缘采样精度可以适当放宽要求;因为Y电容的存在,一般电桥法是做不到的。

在LG化学的专利《CN106461733B 能够快速测量绝缘电阻的绝缘电阻测量设备和方法》中介绍了一种快检方案,即采用预测的方法来计算绝缘电阻;如下图,绝缘检测电路就是传统的电桥法,即通过桥臂开关来设置成两种电路状态,然后列方程求解。

学习关于绝缘检测快检、负载端检测等问题的实现方案w7.jpg

这个专利的创新点在于它在计算绝缘电阻时,不会等到电路稳定,而是通过电路的RC充放电曲线来预测其最终收敛的稳态值,然后通过预测到的稳态值去带入方程计算绝缘电阻;稳态值预测的理论基础如下图所示,简单讲就是首先运用戴维南定理化简电路为简单的RC串联的充放电模型,然后在等周期间隔采样三个点y1\y2\y3,这三个点的瞬态电压值与其最终收敛值yf的关系如下图中的方程9所示。

学习关于绝缘检测快检、负载端检测等问题的实现方案w8.jpg

所以,整个快检方案实现的流程图如下;这种方案的前提是假设系统的R、C、电池总电压都是一个常量,在快检时保持不变,否则此方案不成立;感兴趣可以具体读下专利。

学习关于绝缘检测快检、负载端检测等问题的实现方案w9.jpg

总结:

今天是女生节,祝福广大女同胞们节日快乐,不过感觉关注此公众号的大部分都是男同学;以上所有,仅供参考。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3-2025 03: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绝缘检测快检、负载端检测等问题的实现方案,我作为汽车工程师,深知绝缘检测在电动汽车安全领域的重要性。对于您提到的注入直流源方案,这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检测方法之一。针对您所提及的专利过多、创新空间有限的问题,建议从实际应用场景出发,寻找差异化创新点。比如考虑不同材料的绝缘性能、温度变化对绝缘的影响等因素,结合先进的检测技术和算法,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关注负载端检测的特性和挑战,结合具体需求制定专门的检测方案。未来,绝缘检测将与整车智能化、网络化趋势相结合,发展潜力巨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3-2025 03: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汽车工程师,针对绝缘检测快检和负载端检测等问题的实现方案,回复如下:

关于绝缘检测的专利众多,但是每一项技术方案都有其独特之处。关于注入直流源方案,这是目前较为成熟的一种技术。如比亚迪的专利所述,该方案通过切换直流电源,检测监测点电位来实现绝缘电阻的精确测量。此外,还可考虑其他方案如交流注入法、红外检测等。对于负载端检测,需考虑电流、电压的变化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建议深入研究各种方案的优缺点,结合实际需求选择或优化技术方案。同时,创新始终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关键,希望您能发掘更多新的idea,为汽车行业的绝缘检测做出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19-8-2025 02:25 , Processed in 0.401320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