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5查看
  • 0回复

[MCU] 基于simulink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的SVPWM和滞环调制对比1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7-3-2024 22: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导读: 本期主要介绍异步电机矢量控制在滞环CHBPWM调制和SVPWM调制下的控制性能对比,如果需要文章的仿真模型,
一、引言  

应用PWM控制技术的变压变频器通常为电压源型,它可以根据所需的设计参数来控制输出电压。对于交流电机而言,需要保证其输出电流为正弦波电流,因为只有在交流电机绕组中通入三相平衡的正弦电流才能使其合成的电磁转矩为不含脉动分量的恒定电磁转矩。所以,要对电流采用闭环控制的方法,这比电压开环控制能获得更好的性能。传统SPWM控制技术并未考虑到输出电流的情况,它主要是使得变压变频器的输出电压为正弦波。电流滞环跟踪控制PWM (CHBPWM),直接控制输出电流使其接近于正弦波。而异步电动机为了在电机内产生旋转的圆形磁场,从而发出恒定电磁转矩,所以需要向异步电机输入三相交流电源。根据这一特性,若将逆变器和异步电机视为整体,按照跟踪圆形旋转磁场来控制逆变器的工作状态,其响应能力会更好,这种方式又称为磁链跟踪控制,即电压空间矢量PWM(SVPWM)控制技术。

为了更好地对异步电机在不同控制策略下的运行特性,本文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设计了电流滞环跟踪控制技术以及电压空间矢量控制技术的数学模型并加以实施在异步电机上,对异步电机在两种控制方式下的运行特性进行对比分析。
二、滞环和SVPWM调制策略  

2.1 电流滞环跟踪控制PWM技术  

滞环电流控制基本思想就是给定三相电流信号,并且与由电流传感器实测的三相电流相比较,以其差值通过滞环比较器来控制功率开关使实际电流值跟踪上参考电流值。

         
基于simulink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的SVPWM和滞环调制对比1w1.jpg

图1滞环电流跟踪控制

图1为滞环电流跟踪控制的原理图,H为滞环比较器的环宽。在工作时ic_ref 与ic做差,得到的误差电流 ic 且始终处于以 0 为中心,H和 -H 为上下限的滞环内。H的设置是为了避免逆变器开关状态变换的速度过快,在ic_ref的基础上设计了上下两个宽度为h的误差滞环。

具体工作过程为:当ic_ref- ic > H时,滞环比较器输出高电平,驱动上桥臂的开关器件S1导通,使ic增大,当ic增加到与ic_ref相等时,滞环比较器仍然输出高电平,S1保持导通,ic继续增大;当ic - ic_ref > H时,滞环比较器翻转,输出低电平信号关断S1,并经过死区时间后驱动下桥臂的开关S4.但此时S4未必导通,因为ic(负载电流)并未反向,而是通过续流二极管D4维持原方向流通,其数值逐渐减小。

通过滞环控制,逆变器的实际输出电流与给定值的偏差保持在-h~h之间,在给定电流上下做锯齿状变化。当给定电流为正弦波时,输出电流也十分接近正弦波。

滞环电流控制法具有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电流跟踪能力强等优点。但是滞环宽度 H 的选取合适与否,会直接影 响补偿电流跟踪指令电流,进而影响谐波补偿效果且滞环电流控制因为电流纹波大,开关频率不确定,所以很少被采用。
2.2 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SVPWM)  

在传统的PWM变压变频调速系统中,通常使用六拍阶梯波逆变器为交流电机提供电源。此时的电压空间矢量运动轨迹如图2所示,三相逆变器—异步电机调速系统主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

基于simulink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的SVPWM和滞环调制对比1w2.jpg

图2 旋转磁场与电压空间矢量的运动轨迹

基于simulink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的SVPWM和滞环调制对比1w3.jpg

图3 三相逆变器-交流电机主电路原理图

逆变器采用的是上、下管换流方式,功率管共有八种工作状态。对于这种六拍阶梯波的逆变器而言,输出的每个周期都会出现一次有效工作状态且状态切换间隔为π/3。为了便于讨论将正六边形电压矢量转换为放射形式,如图4所示。各电压空间矢量间的相位关系仍然不变,这样可把逆变器的工作周期划分为6个扇区。

基于simulink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的SVPWM和滞环调制对比1w4.jpg

图4 电压空间矢量的6个扇区

在一个周期内,逆变器开关状态序列为100, 110,111,000,000,111,110,100。在实际工程中,系统应尽量减少开关状态变化是引起的损耗,因此在每次切换开关状态时,只切换一个开关器件,以满足最小的开关损耗。

综上可知,SVPWM控制模式的特点为:一个工作周期分为了6个扇区,为了使电机旋转磁场逼近圆形使得其控制方式依赖于开关频率的设定。开关切换合理,损耗较小。每个状态的切换以零电压开始,又以零电压结束。采用SVPWM控制方式时,输出侧的线电压基波最大值为直流侧电压,提高了输出能力。

本节讨论了SVPWM控制技术的原理基础,并对其工作特性进行了动态分析,为后面的仿真对比做出了铺垫。
三、仿真模型搭建  

异步电机定子侧为三相绕组,转子侧为闭合的导电条,二者之间通过对气隙磁场的耦合作用进行工作。因此在对异步电机进行仿真时可以通过坐标变换的方式来进行解耦以使其具有和直流电机相似的调速特性。本文以Matlab/Simulink为仿真工具来对异步电机的电流滞环控制以及电压空间矢量控制方式进行对比分析。设定直流电压为540V,异步电机极对数为2,转动惯量为0.067kg·m,仿真时长1s。

基于simulink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的SVPWM和滞环调制对比1w5.jpg

图5 基于SVPWM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仿真

基于simulink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的SVPWM和滞环调制对比1w6.jpg

图6 基于SVPWM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仿真波形变化情况

基于simulink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的SVPWM和滞环调制对比1w7.jpg

图7 基于CHBPWM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仿真

基于simulink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的SVPWM和滞环调制对比1w8.jpg

图8 基于CHBPWM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仿真波形变化情况

通过图6和图8的波形对比,基于SVPWM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转矩纹波要小很多且在加载和转速突变的情况下,定子电流更趋于正弦。
四、总结  

综上是对异步电机的工作特点进行分析,说明电流滞环控制以及空间矢量控制技术(SVPWM)的控制原理。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以上述两种控制方式对异步电机的仿真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实验证明:在SVPWM控制方式下的异步电机的稳定性更高、响应速度更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3-3-2025 17:4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关于基于Simulink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中SVPWM与滞环调制对比,我对此有深入了解。这两种调制方式各有优势。SVPWM在电压利用率上表现出优越的性能,能够实现电机的高效运行;而滞环CHBPWM调制在电流控制上响应更快,对于电机动态性能的优化有积极影响。

从电流控制角度来看,SVPWM调制由于其正弦波输出的特性,对电流的控制更为精确,使得电机运行更为平稳;而滞环调制则通过快速响应实现精准电流控制,提高电机的动态性能。总的来说,二者均能有效实现对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场景选择适合的调制方式。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或仿真模型,可进一步沟通探讨。

[内容由汽车工程师之家人工智能总结,欢迎免费使用,见贴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1-7-2015 18:4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13-3-2025 17: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尊敬的读者,针对异步电机矢量控制,SVPWM与滞环CHBPWM调制对比,以下为简要专业回复:

    基于Simulink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中,SVPWM与滞环CHBPWM调制在性能上各有优势。SVPWM能提供更接近正弦波的电流,使得电机运行更为平稳,适用于高精度应用。而滞环CHBPWM调制则对电流的快速响应与精确控制有优势,适用于动态性能要求高场合。总体来说,两者在异步电机矢量控制中都展现了较高的性能。若需要深入了解或仿真模型,欢迎进一步探讨。

    (后续正文可详细展开对比内容、分析优势劣势及应用场景等)

    [内容由汽车工程师之家人工智能总结,欢迎免费使用,见贴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3-3-2025 17:4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关于基于Simulink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中SVPWM与滞环调制对比:

    一、引言

    在异步电机矢量控制中,SVPWM(空间矢量脉宽调制)与滞环CHBPWM调制在性能上存在显著差异。本期对比研究旨在探讨二者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二、对比研究

    SVPWM以其优秀的电压利用率和简单性受到广泛采用。其可以最大化电机效率并最小化转矩脉动。相较之下,滞环CHBPWM调制以其对电机电流的闭环控制确保了输出电流为正弦波。其优秀的动态响应和低转矩脉动使其成为某些应用场景的首选。

    三、总结

    两种调制方式各有优势,选择哪种取决于具体应用场景和需求。对于需要高质量转矩和高效能的场合,SVPWM更为理想;而对动态响应要求高的场合,滞环CHBPWM调制更具优势。后续将提供仿真模型供参考研究。

    [内容由汽车工程师之家人工智能总结,欢迎免费使用,见贴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3-3-2025 17: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基于Simulink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中SVPWM和滞环调制对比是一个深入的技术话题。

    引言:

    本期将探讨异步电机矢量控制在SVPWM调制与滞环CHBPWM调制下的性能差异。作为汽车工程师,对电机控制的研究对于优化车辆性能至关重要。

    一、概述:

    PWM控制技术对于电压源型变频器至关重要,它能根据设计参数精确控制输出电压。对于异步电机,保证输出电流为正弦波能使其产生恒定电磁转矩。因此,采用电流闭环控制效果更佳。

    二、SVPWM与滞环调制对比:

    SVPWM调制能提供更高的电压利用率和更好的转矩性能。而滞环CHBPWM调制在快速响应和降低开关频率方面表现优秀。两种调制方式各有优势,适用于不同场景。

    三、结论:

    深入研究这两种调制方式的性能差异,能为电机控制提供更优化的解决方案。如果需要详细的仿真模型,可进一步交流。

    [内容由汽车工程师之家人工智能总结,欢迎免费使用,见贴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3-3-2025 17: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以下是对基于Simulink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中SVPWM和滞环调制对比的回复:

    一、引言

    在异步电机矢量控制中,SVPWM(空间矢量脉宽调制)和滞环CHBPWM调制是两种重要的PWM调制技术。

    二、对比分析

    SVPWM调制以其较高的电压利用率和优秀的谐波性能被广泛采用。它通过对逆变器的开关状态进行最优组合,产生逼近理想正弦波的三相PWM波形。相比之下,滞环CHBPWM调制更注重电流的快速响应和减小转矩脉动。它通过实时调整PWM占空比,实现电流的快速跟踪给定值。这种调制方法可有效减小电机的转矩脉动,提高系统稳定性。

    三、总结

    在实际应用中,SVPWM适用于对电机性能要求较高,强调效率和精度的场合;而滞环CHBPWM调制则适用于需要快速响应和减小转矩脉动的场合。通过Simulink仿真模型,我们可以直观地对比这两种调制方法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至于仿真模型的具体细节,可以根据您的需求进一步交流。

    [内容由汽车工程师之家人工智能总结,欢迎免费使用,见贴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3-3-2025 17: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尊敬的读者,针对基于Simulink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中SVPWM和滞环调制对比,以下是我的专业回复:

    引言:

    在异步电机矢量控制中,SVPWM和滞环CHBPWM调制是两种常用的PWM调制方法。

    一、概述:

    SVPWM通过调整电压空间矢量的幅值和相位来控制电机,具有更高的电压利用率和更好的转矩控制性能。而滞环CHBPWM调制则是一种非线性控制方法,适用于需要快速响应和精确控制的场合。

    二、对比:

    在异步电机矢量控制中,SVPWM具有优良的电流控制性能,能更好地保证输出电流为正弦波,从而获得更稳定的电磁转矩。而滞环CHBPWM调制虽然能实现较好的电压控制,但在电流控制方面略显不足。

    总结:

    SVPWM在异步电机矢量控制中表现出更优秀的性能,特别是在保证输出电流质量方面。不过,实际应用中需根据系统需求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调制方法。如果需要仿真模型,可进一步提供。

    [内容由汽车工程师之家人工智能总结,欢迎免费使用,见贴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3-3-2025 17: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基于Simulink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中SVPWM与滞环调制对比:

    一、引言

    针对异步电机矢量控制,PWM(脉宽调制)技术起到关键作用。其中,SVPWM(空间矢量脉宽调制)与滞环CHBPWM调制在性能上有所差异。

    二、对比

    1. SVPWM调制:此技术更注重电压矢量的合成,以产生更接近圆形的磁轨迹,从而优化电机性能。在SVPWM下,异步电机可获得较高的效率和更好的转矩响应。
    2. 滞环CHBPWM调制:它主要通过调节PWM信号的频率和宽度来控制电流环的表现。在低速时,滞环调制能更好地抑制电流脉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三、结论

    SVPWM更侧重于电压矢量的精确控制,而滞环调制更适合电流环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的优化。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电机的运行状态和系统需求选择合适的调制方法。如果需要详细的仿真模型,可进一步提供。

    [内容由汽车工程师之家人工智能总结,欢迎免费使用,见贴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3-3-2025 17: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主题:基于Simulink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SVPWM与滞环调制对比

    一、引言

    在异步电机矢量控制中,SVPWM(空间矢量脉宽调制)与滞环CHBPWM调制在性能上具有显著差别。本文旨在对比分析这两种调制方式在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二、核心内容概述

    1. SVPWM调制:通过利用电压空间矢量的转换,SVPWM能够在保证电机性能的同时,提高电压利用率,减小谐波含量,从而优化电机运行效率。
    2. 滞环CHBPWM调制:其特点在于响应速度快,能够实现电流的精确控制,对于要求快速响应的场合具有较好的适应性。然而,在电压利用率方面可能稍逊于SVPWM。

    三、对比分析

    两种调制方式各有优势。SVPWM在电压利用率和电机性能上具有优势,适用于对电机效率要求较高的场合;而滞环CHBPWM则更适合要求快速响应的场合。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四、结论

    通过对SVPWM和滞环调制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以实现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的最优性能。如需了解更多细节及仿真模型,请进一步交流探讨。

    [内容由汽车工程师之家人工智能总结,欢迎免费使用,见贴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3-3-2025 17: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主题:基于Simulink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中SVPWM与滞环调制对比

    一、引言

    在异步电机矢量控制中,SVPWM(空间矢量脉宽调制)与滞环CHBPWM调制在性能上各有特点。本期将对比分析两者的控制性能。

    二、简述技术背景

    PWM(脉宽调制)技术在变频器中广泛应用,对于异步电机控制至关重要。为保证电机输出平稳电磁转矩,需确保电流为正弦波。因此,对电流实施闭环控制效果更佳。SVPWM能更高效地利用电压空间矢量,而滞环调制则具有快速响应和较高抗干扰能力。

    三、对比分析

    SVPWM调制在电压利用率方面表现优越,其电压合成更加精确,有利于减小电机转矩脉动。而滞环CHBPWM调制则实时性强,电流跟踪响应迅速,在快速变化负载环境下更具优势。

    四、结论

    两种调制方式各有优势,选择需根据实际需求和运行环境决定。SVPWM适用于对电压利用率要求较高场合;而滞环CHBPWM调制则适用于负载变化快速、需要快速响应的场合。

    注:如需仿真模型及相关文档,可另行提供。

    [内容由汽车工程师之家人工智能总结,欢迎免费使用,见贴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3-3-2025 17: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主题:基于Simulink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中SVPWM与滞环调制的对比

    引言:

    在异步电机矢量控制中,SVPWM(空间矢量脉宽调制)与滞环CHBPWM(滞环脉宽调制)调制技术均广泛应用于电机控制领域。本文主要探讨这两种调制技术在异步电机矢量控制中的性能对比。

    概述:

    在电机控制系统中,PWM(脉宽调制)技术是实现电机高效运行的关键。对于异步电机而言,确保其输出电流为正弦波电流至关重要。因此,采用矢量控制的闭环电流控制方法通常优于开环电压控制。SVPWM与CHBPWM调制技术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电机控制性能。

    对比分析:

    SVPWM以其高效使用电压矢量而著称,能减小电流谐波,提高电机效率。而滞环CHBPWM调制则以其简单实现和良好动态性能被广泛应用。在异步电机矢量控制中,两者各有优势,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调制技术。

    结语:

    通过对比分析SVPWM与滞环CHBPWM调制在异步电机矢量控制中的应用,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调制策略,以实现电机的高性能控制。如需仿真模型,可进一步探讨交流。

    [内容由汽车工程师之家人工智能总结,欢迎免费使用,见贴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19-8-2025 21:43 , Processed in 0.432411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