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318查看
  • 1回复

混合动力车:离产业化不远,离商业化不近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5-11-2006 14: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7月27曰,东风汽车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公交车通过验收,作为我国第一代混合动力商品车,东风成功的打响了混合动力战场的第一枪。几乎同时,奇瑞汽车研究院的有关负责人也向记者明确表示: “ 按照科技部的安排,相关部门将在本月8~10曰对奇瑞的混合动力车进行验收。 ”

   随着国内将有更多的混合动力车陆续通过验收成为商品车,企业们在一个全新的充满未知数的战场,逐渐拉开架势。此间也有专家冷眼旁观: “ 混合动力缠斗的背后,隐藏的是短时间内难以真正实现商业化的尴尬。 ”

 快马加鞭

   2001年,包括混合动力车在内的电动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了国家 “ 十五 ” 期间 “ 863重大科技课题 ” ,并规定了未来电动汽车的三个研发方向:蓄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其中东风、一汽、长安、奇瑞等企业承担了混合动力车的研发任务。

   混合动力车,通俗一点讲,就是在一辆车上同时使用汽油发动机和电动马达,高速行驶时汽油机工作,而当车子在城市内低速行驶频繁起步时,电动机会自动工作。混合动力车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可以实现二者能量自动转换(发动机可以给电池充电,使多余热能转换为电能储存),其节油率能够达到30%以上,并可以大幅降低排放污染。

   据了解,今年是 “ 十五 ” 规划的最后一年,而按照规划,国家将在年内完成对大部分企业所生产的混合动力车的验收工作。

“ 7月26曰、27曰两天时间,我们的混合动力公交车最终完成了定型样车的验收,成为我国第一代混合动力商品车。 ” 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一位内部人士表示: “ 目前产品已经进入生产准备和市场导入阶段。通过验收的车今年将排产18辆,主要用于政府采购,现在买卖双方的内部意向都已经确定了。 ”

   记者从国家标准委一位负责人处了解到,混合动力车的国家标准即将出台。有关文本正在印刷中,很快就会对外发布。 “ 虽然标准尚未公布,但标准的报批稿早就存在了。 ” 东风内部人士表示,混合动力车标准的研究与制定,6月份已经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协助整理完毕,并通过了科技部的验收, “ 东风的混合动力车通过验收也正是按照报批稿来进行的。 ”

   据了解,此后将陆续接受国家标准验收的企业将包括:奇瑞、吉利、长安等。

 先驱威胁

   一汽集团有关人士明确表示: “ 丰田先驱者(PRIUS)将很快通过验收、认证,并最终登上发改委的新车目录。 ”

   丰田的混合动力技术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其混合动力车 “ 先驱者 ” 在全球已经累计达到了40万辆的销量。自去年一汽和丰田签署协议,准备在一汽丰田生产混合动力车 “ 先驱者 ” 之后,一些自主品牌在混合动力车在研发方面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此前曾有国内企业抗议 “ 我国的混合动力车标准由于丰田的参与,而显得很不公平 ” ,但现在他们却不得不直面这样的现实,就连参与混合动力车标准制定的有关负责人也承认,在混合动力车辆标准制定过程中,不得不部分采用丰田车型的制造标准, “ 因为丰田的标准很多就是国际标准 ” 。

“ 丰田混合动力车带给国内市场的压力还不仅是在技术层面,由于丰田 ‘ 先驱者 ' 起步时间早,其在成本控制方面的成果是目前许多国内企业遥不可及的。 ” 汽车工业研究所首席分析师贾新光表示。

   据了解,目前国内混合动力车的制造成本将比同等类型的传统汽车高30%以上。面对成本压力,奇瑞有关负责人表示: “ 在成本方面,奇瑞将首先在采购方面进行控制。此外,在系统、部件的设计方案上也需要严格把关。 ”

   奇瑞相关负责人同时透露,奇瑞混合动力车的系列车型将在明后年陆续投产、上市,他们准备首先拿到在北美市场运营,之后再在国内上市。

 前路遥远

“ 东风混合动力车的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都是由我们自主开发的。其中能量平衡系统的运用,在内燃机工作的同时会对电池进行充电,保证不会出现电池缺电的情况。这种车型是比较符合市场需求的。 ” 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的内部人士说。

   但业内人士也不得不承认, “ 我国的混合动力车技术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关键零部件的可靠性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 阳光凯迪顾问公司汽车事业部总经理陈育松认为: “ 虽然可以通过验收成为商品车,但这只是国家对企业所生产的混合动力车进行技术检验的一道程序,并不表明企业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和条件真正实现商业化。 ”

   而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电动车协会创始人、亚洲电动车学会主席陈清泉也表示: “ 中国现在的问题是零部件还没过关,虽然有混合动力车投入公交、出租运营,但现实问题还很多,特别是电池的品质。 ”

   而在东风看来,目前影响混合动力车商业化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国家缺乏适当的政策支持。

“ 就中国目前的汽车市场而言,指望消费者很容易就买一辆混合动力车,这种想法不太现实的。 ” 东风内部人士说: “ 如果国家能够出台一些政策支持,比如减免养路费、车辆通行费、车辆购置税或者补贴混合动力车消费的话,肯定会对市场有所推动。 ” 与此同时,一汽有关人士也表示, “ 先驱者 ” 初期上市的量不会很大,仍以KD组装为主, “ 今后政策方面若有扶持,产量会逐渐增加。 ”

   既然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混合动力的商业化前景还很模糊,那么现阶段为什么又要加大力对基抢呢?

   陈育松认为,现在企业们陆续在新市场上展开较量,无非是要达到几个目的。首先随着混合动力车的不断发展,国家无论从资金还是政策上都会持续给予企业一定的支持;另外企业也希望给消费者一个行业先驱者的概念,从而提升企业形象;再有就是做技术储备,以图在未来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 虽然短期内很难套现,但从长远来看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9-12-2006 13: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liu 的帖子

支持了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6-6-2024 03:00 , Processed in 0.6898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