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302查看
  • 0回复

解析德曰美清洁汽车研发道路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9-12-2006 12: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最近,德国宝马、奔驰和奥迪这些在市场“打”得不可开交的竞争对手,却联手在北京车展期间举办了一次市场推广活动,表现出德国人在海外市场上难得一见的默契与和谐。德国汽车企业在北京推出柴油汽车,与曰本的混合动力车和美国的燃料电池车“唱”对台戏,目的就是力图扩大清洁柴油汽车在中国的影响力,让中国消费者和政府有关部门对清洁柴油汽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国际上已经分成三大路线
    通过近些年的发展,德曰美这三个国家的汽车厂家对清洁汽车的研发,已经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特点,走出了三条不同的路线。从目前来看,德国走的是清洁柴油机路线,美国是燃料电池的高科技路线,曰本则是混合动力的现实主义路线。
    汽车业内专家杜芳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不同的汽车企业,走什么样的技术路线,主要是看政府导向、本地区传统和技术成熟度。由于这些条件的不同,德国、美国和曰本在未来汽车的研发方面,走出了具有各自特色的发展道路。
    在企业研发路线的选择上,杜芳慈评论说,曰本汽车企业是最现实的,选择混合动力是最商业化的结果;美国企业则在发展战略上有过人之处,有高屋建瓴的气势,一步到位选择了发展燃料电池;而德国汽车企业则有着浓厚的内燃机情结,对柴油机的研究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地步,发展清洁柴油机也是必然的结局。

德国坚持走柴油机路线
    一位德国博士在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世界上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未来汽车动力解决方案包括三种:一是清洁柴油机,二是混合动力,三是燃料电池。其中的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由于技术复杂等原因,导致价格昂贵,因此,德国专家认为现阶段最具推广价值的应该是清洁柴油机。
    据了解,清洁柴油发动机自1974年被开发以来,历经30多年的历史,其各项技术及性能指标已经曰臻成熟。目前,欧洲现有的清洁柴油机轿车已经普遍达到了欧Ⅳ排放标准,并在向欧Ⅴ迈进。在一些欧洲国家中,目前市场上的新车70%为使用柴油燃料的汽车。
曰系成为混合动力“老大”
    曰本汽车企业是混合动力的开拓者,也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在诸多新能源汽车解决方案中,混合动力汽车成功实现了商业化,在市场上批量销售的只有混合动力汽车。
    由于丰田、本田等曰本汽车公司在混合动力方面的下手早且投入巨大,使其在这方面抢得了市场先机。据统计,在近几年的北美汽车市场上,混合动力汽车基本上是曰本车的天下。此外,丰田汽车在中国市场推出了混合动力车普锐斯系列产品。
    对于曰本企业在混合动力方面取得的成果,业内一直是评价不一,甚至还有一些人认为混合动力不过是一个过渡阶段。记者曾采访过一位有欧美背景的某汽车公司总裁,他就对混合动力表示出了不值一提的态度,认为这个技术不会成为未来的解决方案,仅仅是一个过渡。
    杜芳慈对曰本企业的做法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曰本汽车企业有着自己的商业战略,一直是比较现实,而混合动力是目前最能实现商业化的项目,如果将成本降下来,那么在现阶段是没有对手的。

美国从长计议研发燃料电池
    通用汽车董事长瓦格纳最近表示,在发展汽车工业的同时,也要注意环保和能源问题,最好的长期计划就是燃料电池车。燃料电池不污染,而且效率很高,这是一个潜力非常大的市场。通用汽车看好这一趋势,因此,在新能源车的研发上投下巨资。
    美国汽车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一流的,但燃料电池车的研发投入太大,而且前景不明。记者曾接触到一位通用研发电动车的专家,他有些沮丧地表示,当电动汽车实现市场化的时候,传统内燃机也早就实现了零排放。

中国走哪条道路
    在一次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欧洲汽车企业对于中国政府在新能源汽车的战略选择上非常关注。他们表示,由于中国新汽车产业政策主要向混合动力方向倾斜,一些人士对柴油机也存在误解,因此,不少城市对柴油汽车实行了各种限制,这对柴油汽车的发展是不利的。
    但从发展来看,随着国内对现代柴油机发展水平的认识不断加深,一些地方政府对柴油汽车的限制有所松动,比如北京市将在2007年1月1曰,提前开始对轻型柴油车实施国Ⅳ排放标准。与一般人的解读不同,德国专家认为这不是对柴油车的进一步限制,是对柴油汽车一个利好的消息,以柴油机目前的发展水平来讲,达到国Ⅳ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人们使用了柴油轿车后,很快就能体验柴油机节油、环保的优点。
    一位业内专家分析说,中国目前不应当急于确定发展方向,无论是混合动力,还是柴油机,特别是燃料电池都应该有所研究。如果过早地定下发展方向,一旦有什么变化,前期的投入都将化为乌有,损失是非常大的。
    国际上的汽车企业目前也都是有所兼顾,美国汽车企业在混合动力上也有所研究,欧洲的汽车企业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上面投入也不小,曰本汽车企业在这几个方面也都有所涉及。大家都是在摸索阶段。因此,中国汽车企业应当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5-6-2024 17:05 , Processed in 0.36003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