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558查看
  • 0回复

讲一讲中国第一款硬顶敞篷轿车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5-1-2007 20: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汽车自主品牌
无意中看到一些车友博客里对中国产的硬顶敞篷轿车的评论充满了怀疑与不信任,除了抨击其前脸抄袭了梅赛德斯的SL系之外,还怀疑其安全性,感觉有些话真是不得不说。关于抄袭一事,这里就不讲了,反正好的设计多能受到消费者的认可,而受到消费者认可的设计又不会只存在于一家车企当中,谁又能说得清美系车里有多少设计是源自德系或曰系的?反之亦然。中国汽车起步相对较晚,更多的时候考虑的是消费受众认可并乐于接受的设计,而非以抄袭为目的,这是市场决定,而非某个人的无耻行为。一年前某知名中级国车刚上市时媒体间的评论与一年后的今天,消费受众对该车的评论,或许有心人才会发现期间的变化是多么令枉下评论的前者感到羞愧。

对于中国产的硬顶敞篷轿车安全性能的评论也一样。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任何车子一旦开上马路,就会有产生事故的可能,安不安全都是相对而言,正如曰系车的安全测试不少是以时速90KMH为基准,而包括德国在内的不少欧洲车在同等条件下则会以时速140KMH为基准。所以在某些方面,我们讲欧洲车要比曰本车安全。但设想我们的道路是以什么标准设计的?又有多少人出事故的那一刻是以遵守交通规则为前提?同一个地点:广东省东莞厚街,200MPH的马6撞到不见车型、220MPH的宝马7系全车保废,难道不能说明点什么吗?

中国第一款硬顶敞篷轿车的诞生,只是作为一个民营车企在历经三年的自主研发过程中,摸索出来的一个产品,因为刚好碰上国内还没有这种技术,所以被拿出来抄作。毕竟从国车的层面上讲,这是多么令国人感到骄傲的一件事情。
汽车自主品牌

而说到硬顶敞篷轿车,其技术真的很高吗?为什么国外品牌均把这项技术应用到高端车型中?因为我是汽车生产商,有些技术方面的信息我不便于透露,相对于普通应用的技术,硬顶敞篷这一项的制造难度确实会高许多,但事实上我们可以联想一下,电脑的CPU处理器技术中的一级缓存是不是很难加入更多,为什么INTEL长期将这样的技术仅仅应用在其高端产品中?而后来者AMD公司在其产品中却从一开始就将此技术应用于中端产品,更令其中端产品拥有了对手高端产品才能达到的性能?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一个看似秘密的真相,国外把硬顶敞篷技术应用到高端车系,除了技术上的问题外,更重要的还是市场决定了其产品的技术布局,设想如果十万元的车也装配这些技术,那一百万的车在这方面还能有什么值得夸耀的?至少,放眼现在,有哪个国外车企这么干了?当然,也有雷诺、大发这些把硬顶敞篷车做到中端产品上的车企,但是其产品少说也要卖三十几万,比亚迪这么干,无非是十二年前的韩国现代,要说错也是错在其国度的不同,韩国人更多的信赖自己国家的产品,而中国人却聪明地怀疑起本可令国人骄傲的自家产品。

中国第一款硬顶敞篷轿车现在还没有量产,试产车一般不能拿来评论的,所以,一切针对实车的讨论意义都不大。但是,我们相信,我们一定能够看到令国人满意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硬顶敞篷轿车,而理由比任何人想像来得简单: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车胎的花纹奥秘
轮胎术语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1-4-2025 0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中国第一款硬顶敞篷轿车,这款车型集成了先进的技术和精致的设计,展现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卓越成果。其硬顶敞篷设计,既保证了优雅外观,又兼顾了实用性。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和高质量材料,确保了车顶的开启与关闭操作流畅,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隔音效果。车辆的动力性能出色,配备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为驾驶者提供安全、舒适的驾驶体验。这款车型不仅代表了中国汽车技术的进步,也展示了国内消费者对个性化、高品质汽车的追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6-8-2025 01:22 , Processed in 0.52633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