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5508查看
  • 3回复

汽车驾驶员考试系列之一"术科实践基础"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2-1-2007 19: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驾车上路时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技能和要求

  车辆自检项目
  
  出车前检查项目:润滑油量、燃料量、冷却水、手、脚制动装置,喇叭、灯光、刮水器、转向装置、仪表、轮胎气压、轮胎螺母等。
  行车中检查项目:各种仪表工作情况。转达向系工作情况,手、脚制动器作用是否正常;发动机、底盘有无异响和异味,停车时间检查有无漏油、漏水、漏气现象。

  收车后检查项目:检查和补充燃油、油滑油料、冷却水轮胎等。
  
  上下车动作
  
  开启车门之前先环视周围情况情特别要注意后方车辆车在不妨碍其他车辆正常行驶时开启车门。上车时,左手将车门打开。左手扶着车门玻璃窗下沿,左脚踏上脚踏板,右手扶着方向盘,同时抬起右脚放到加速踏板下方坐好,收起左脚。 

  进入驾驶室就坐后,开始关闭车门。当车门关到最后约10CM时,顺势用力一次将车门关紧,系好安全带,调整座椅及反光镜,两眼平视前方不能低头看档把、方向盘等。 
  
   出驾驶室动作与进驾驶室动作相反,注意开启车门先观察四周情况,尤其是后方车辆,确认无车辆临近时,再开车门。下车后,面向车门左手扳动车门把,轻推关牢车门。
  
  驾驶姿势
  
  驾驶员进入坐席之后,身体应对正方向盘坐稳,两手分别握在方向盘盘缘左、右两侧。头正肩平,两眼向前平视,看远顾近,注意两边,观察上下。上身轻K后背垫,胸部略挺,略收小腹,两膝自然分开,左脚放在离合器踏板左下方(或下方),右脚放在油门踏板上,始终保持精力充沛,思想集中的良好状态。
  
  驾驶员座椅的位置对形成正确的坐姿有着重要的影响。若座位过于K后,驾驶时驾驶员上体被迫向前,背部无依托,不但使全身肌肉紧张,而且用车时不易保持身体平衡,影响动作的敏捷、准确。若座位过于K前,加强时上肢和脚部被迫处于弯曲状态,缩小了手脚的活动范围,影响操作,在需要大幅度转向时更不方便。若座位太高,使脚部与方向盘下缘不能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限制了双脚的动作。若座位太低,影响了视线,不利于安全行车。因此,有必要调节坐椅高度或K背倾斜角度,务必使驾驶员坐姿保持正确。
  
  坐姿调节完毕之后,要系好安全带(特别是高速车),并根据个人的体型、胖瘦调整安全带的长短,使之松紧适度。安全带过于松弛,将会降低安全作用;安全带过紧,将会束缚驾驶员必要的操控运动,妨碍驾驶操作。
  
  检查左、右两脚动作是否灵活,先用左脚踩踏离合器踏板,再用右脚试踩称油门踏板和制动踏板,确认两脚是否均能顺利无阻碍地踩踏运动,并检查踏板是否能踏到底和完全放松。必要时还可以适当调节坐椅向前或向后移动(身体矮小的可将坐椅向前移动,身体肥胖的可将坐椅向后移动)。
  
  驾车的视觉和位置
  
  中国汽车为左驾车:由于人是坐在左边,习惯上会有视觉偏差.驾车的正确视线是:车的中心在驾驶员的右脸上.但我们不必去记住这一点,只要知道我们自己的正中心(鼻子)是车中心略偏右一点就行了,也就是:当我们驾车时,右边略宽些,左边略窄些。
  
  车辆慢行驶时(直线行驶),两前轮中心所压走的路线也可从车头所对的地面来判断:车头中间所对的地面为右轮中心:引擎盖挂钩所对的地面为左轮中心. (各人的高矮和坐要的不同会有小的偏差)。
  
  方向盘握法和打法
  
  方向盘要用双手轻轻握着时钟指针9-10点(左手)3-4点(右手),拇指不要放在方向盘内侧,而要偏向上方。
  
  交叉打法:以向右打为例,方向盘往右转动时,先用双手往右转动,再用左手继续转动下去,右手到右腿上方时松开方向盘,用左手转动,同时右手到12点位置接住方向盘向右转动,左手这时应仍放回原位(9-10)点。
  
  直线行驶时,运用方向盘以少推少回为原则,转动量要小,遇眉毛弯时,双手同时转动,就能顺利通过。遇角度偏大的弯道时,应灵活运用方向盘,运用交叉打法,不必一次性打过,如果开始打方向发现不够,可再行补足。
  
  油门的使用
  
  汽车发动机的油门,一般是K踏板来控制的,也称加速踏板,是车用发动机控制供油的装置。
  
  油门踏板的操纵应以右脚跟踏放在驾驶室地板上作为支点,脚掌轻踏在加速踏板上,用踝关节的伸屈动作,踏下或放松。踏放油门踏板时,用力要柔和,做到轻踏缓抬。
  
  起动发动机时,油门踏板不要踩到底,略高于怠速油门为好。起步时,加油应略在离合器联动点之前为妥,油门开度取中小程度为佳。操纵加速踏板时,要和操纵离合器踏板的动作配合一致,当踏下离合器踏板时,要及时抬起加速踏板,以防止发动机不必要的高转数,造成磨损机件和浪费燃油。
  
  运行中,加速踏板踏下的高度,应根据汽车行驶情况来确定。加速踏板踏下时发动机转速加快;加速踏板抬起时发动机转速减慢。不允许无故忽踏、忽抬或连续抖动加速踏板。
  
  汽车上坡时不得踏死油门踏板,用低速挡时,油门一般应踏下一半为宜。汽车冲坡时,也不得将油门踏板踏到底。 汽车行驶中若油门踏板踏下四分之三而发动机仍不能相应增加转速时,应换入低一级挡位,再踩下油门踏板进行加速。
  
  汽车在行驶中,右脚除必须使用制动踏板时外,其余时间都要放在加速踏板上。 汽车停驶、熄火前,应先松油门踏板,不得猛轰空油门。
  
  离合器的使用
  
  离合器的作用:是使发动机的动力与传动装置平稳地接合或暂时分离,以便于驾驶员进行汽车的起步,停车换档等操作。
  
  离合器"联动点":当离合器松抬到某一位置(某一点),发动机的动力开始传递给传动机构,这个传力的开始点就是"联动点"。
  
  判断“联动点”的方法:A、抬离合器,发动机声音开始下沉时,即动力开始传动,此点为"联动点"。B、抬离合器,汽车由静止到动先有一段抖动的感觉,此时双手放在方向盘上会感到抖动力量,这时离合器在"联动点"上,也称"半联动"。C、在听发动机声音发生变化,车辆发生轻微震动时的同时,脚也会有感觉发生,这时离合器处在"联动点"。
  
  踏离合器要一下踏到底。松抬离合器的过程:二快一慢一停顿。一快:当开始松离合器时,动作要快。一慢:当离合器松到即将进入接力状态时(初联动),动作要慢。一停顿:当离合器松到进入接力状态时(半联动),动作稍有停顿。第二慢:当离合器即将离开"联动点"位置(全联动)时,动作要慢。第二快:当离合器松至完全结合时(进入离合器的自由行程)动作要快。两快、两慢一停顿,有利于体会离合器的联动点和离合器的结合过程,熟练后达到二快,一慢一停顿的要求。
  
  油离配合:即踩下离合器前要先收油门,抬离合器同时稍加油。
  
  制动器的使用
  
  手制动器主要是汽车停放时防止溜滑,需要时拉紧手制动器操纵杆。
  
  制动踏板(脚制动器)的使用方法:在静止的车辆上,反复制动踏板,体会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和有效行程。在行驶状态下练习根据车速和停车点有预见性的使用制动器,运用制动器要有"轻一重一轻"的过程。
  
  加档操作
  
  第一步:将车速升至所需档位的时速 ;
  
  第二步:踩下离合器(踩到底),同时松开油门,还原加速踏板,将变速杆轻轻从低档位推出到空档位,要做到“脚重手轻”;

  第三步:将离合器完全抬起并随即踩到底,踩下离合器的同时,轻轻将变速杆从空档位推入高一档位(油门保持松开);

  第四步:轻踩稍许油门,同时将离合器抬到接触点稳住,感觉车行驶无拖(拉)现象时,迅速放开离合器。
  
  减档操作
  
  第一步:将车速降至所需换档的时速;

  第二步:踩下离合器(踩到底)、同时松开油门,还原加速踏板,将变速杆轻轻从高档位拉出到空档位,要做到“脚重手轻”;

  第三步:将离合器完全抬起并随即踩到底,抬离合器的同时将油门踩下(稍重),并随即松开(踩下离合器时),踩下离合器的同时,轻轻将变速杆从空档位拉入低一档位 ;

  第四步:轻踩稍许油门、同时将离合器抬到接触点稳住,感觉车行驶无拖(拉)现象时,迅速放开离合器。
  
  车辆转弯
  
  第一步:确定转弯的方向,开启转向灯;

  第二步:降低车速,将变速杆推入适合的档位;

  第三步:根据道路的弯曲度转动方向盘;

  第四步:转弯后再向回转动方向盘;

  关键点:车辆转弯时,方向要慢打慢回,注意转弯角度,右转弯进入第二或第三条车道,左转弯小车进入第一条车道,车走第二条车道。
  
  发动机启动与熄火
  
  启动发动机时,先要拉紧手制动器,把离合器踏板踩到底,变速杆挂入空档,稍微踩下加速踏板,把发动机钥匙向右转到底(start)发动机启动后,手马上松开发动机点火钥匙。转动机钥匙,经过5至6秒钟,发动机仍不能起动时,要关掉开关,稍等一下再操作,间隔不小于10~15秒,连续使用不超过3次,防止使用次数过多,烧毁起动机,熄火时,把发动机点火钥匙向左转回。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12-1-2007 19: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汽车驾驶员考试系列之二"场地考线路与顺序"

  侧方移位
  
  按规定的路线,从起点将车倒入左库停正,再二进二退移位到右库停正,接着前进穿过左库至路上,再倒入右库停正
操作要领
  
  低速行驶,正确运用方向开把时间和角度
  
  评定标准
  
  场内式样驾驶各课目(除侧方移位课目外)质量测定的标准,可依据各课目的操作要求来进行评定。

  侧方移位考试评定标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不及格:
  
  1 、不按规定路线、顺序行驶。
  
  2 、碰擦桩杆。
  
  3 、车身出线。
  
  4 、移库不入。
  
  5 、中途停车2次(包括2次)。
  
  6 、熄火。
  
  侧方移位课目的考试评定标准为及格或不及格两种,考试结束,成绩当场公布,并指出不及格的原因。
  
  侧方移位课目第一次不及格可当场补考1次。补考不及格者30天以后再约补考。为此,学习驾驶员第一次考试不及格者,如操作技术生疏或心理承受能力差、考试失态,不急于当场补考。可再训练数天后,待操作技术提高、巩固或心态正常后再约补考。



汽车驾驶员考试系列之三"场地桩考操作要点"


倒库(左右库)
  
  
  倒库1退:1、平退回头看见c点(车尾窗)对准库前中桩打方向并保持对准状态;2、至c点离中柱约1米左右时(方向打死)转头从左车门看,车边跟左库边线平行时迅速将方向回正;3、车边保持距离左库边线30-35cm,车尾至左底柱停车。
  
  倒库2退:1、从左车门伸头看,平退见车尾到A点开始打方向,并逐步将车尾向B点K,以K近而不碰到库前中桩为合适;2、车尾进库后,待左车边线与右库左边线平行时,迅速将方向回正;3、车边保持距离右库左边线30-35cm,倒入右库停正。
  
  倒库1进:1、起步向左库打方向;2、车过左前双桩时方向右略打方向后再向左底线桩打方向;3、车头对齐左底线桩停车,方向回正,整车摆正,离底线宽60-150cm。

移库(二进二退)之一进一退
  
  第一进:1、慢起步(车动时压住离合器),同时迅速向右将方向打死,轻轻放开离合器;2、车头一半过中线时,方向迅速向左打死;3、车头(前保险杠)离前中桩(或前库线)40-60cm时,踩下离合器,并迅速向右回转方向,估计前保险杠离前库线10-30cm时,迅速踩脚刹停车(车一停即停止回转方向)。

第一退:1、慢起步(车动时压住离合器),同时迅速向右将方向打死,轻轻放开离合器;2、回头从后门看不见后中杆时,方向迅速向左打死,头从车门伸出向后看;3、估计车后保险杠离后库线40-60cm时,踩下离合器,并迅速向右回转方向,估计后保险杠离后库线10-30cm时,迅速踩脚刹停车。

移库(二进二退)之二进二退
  
  第二进:1、慢起步(车动时压住离合器),同时迅速向右打方向,将车头向右库右边线K,并注意库前距离;2、车头行至库中略过些时,迅速向左将方向打死;3、停车参照第一进,注意前保险杠右侧可能会先接近前库线(前中桩),可以略提前回方向(回两大把,争取将方向会正)。

第二退:1、将头伸出车门,观察好前轮和向后看整车是否能够进库;2、头从车门向后看,慢起步(必要时可以同时向右打一把方向,估计车能进库就向左打方向);3、观察到车与车库即将平行时,踩下离合器,并迅速将方向回正,迅速踩脚刹停车。

汽车驾驶员考试系列之四"道路考项目和标准"


国家规定的汽车、摩托车道路考试项目和扣分标准

    项  目===========================扣分
  
  准备
  
  1.1 未调整好后视镜(左、中、右)---------------------------- 5
  1.2 未调整好座位 ------------------------------------------ 10
  1.3 不系好安全带(小型汽车)------------------------------- X
  
  发动起步  

  2.1 未检查档位或手制动器----------------------------------- 5
  2.2 发电机启动后,仍未放开启动开关-------------------------- 5
  2.3 未检查仪表-------------------------------------------- 10
  2.4 气压不足起步------------------------------------------ X
  2.5 不关车门起步------------------------------------------ X
  2.6 车辆有异常情况起步------------------------------------- 20
  2.7 未查看交通情况----------------------------------------- 20
  2.8 挂错档------------------------------------------------10
  2.9 起步不顺(车辆有闯动及行驶无力的情形)-------------------5
  2.10 不放松手制动器起步,但及时纠正-------------------------20
  2.11 不放松手制动器起步,未能及时纠正------------------------20
  2.12 起步时车辆溜动小于30厘米------------------------------20
  2.13 起步时车辆溜动大于30厘米------------------------------X
  2.14 油门过大,致发电机转速过高----------------------------5
  2.15 发电机熄火一次---------------------------------------20
  2.16 驾驶姿势不正确---------------------------------------10
  
 方向与制动
  
  3.1 掌握方向盘手法不合理-----------------------------------10
  3.2 车辆行驶方向把握不稳-----------------------------------X
  3.3 有双手同时离开方向盘现象-------------------------------X
  3.4 制动不平顺,出现车辆闯动-------------------------------10
  3.5 摩托车制动时,不同时使用前制动器------------------------10
  
  换档
  
  4.1 档位使用不当,或车速控制不稳---------------------------10
  4.2 掌握变速杆手法不对------------------------------------10
  4.3 不会用两脚离合器换档方法---------------------------- ---20
  4.4 换档时齿轮有撞击声-------------------------------------20
  4.5 换档时机掌握太差---------------------------------------10
  4.6 换档时机掌握稍差---------------------------------------5
  4.7 换档时手脚配合不熟练-----------------------------------10
  4.8 错档但能及时纠正---------------------------------------10
  4.9 换档时,低头看档或两次换档不进--------------------------X
  4.10 行驶中使用空挡滑行------------------------------------X
  
  路口
  
  5.1 不按交通信号或民警指挥信号行驶--------------------------X
  5.2 转弯角度过大、小或打、回轮过早、晚----------------------20
  5.3 转弯角度稍大、小或打、回轮稍早、晚----------------------10
  5.4 争道抢行----------------------------------------------X
  5.5 违反路口行驶规定---------------------------------------X
  5.6 违反铁路道口规定---------------------------------------X
  
  交通标志、标线
  
  6.1 未留意,亦未遵照交通标识--------------------------------X
  6.2 违反分道行驶规定---------------------------------------X
  6.3 不按规定出入非机动车道---------------------------------10
  6.4 越中心实线逆向行驶-------------------------------------X
  6.5 行驶中压中心实线---------------------------------------X
  6.6 变换车道之前,未查看交通情况---------------------------10
  6.7 进入导向车道后,不按规定方向行驶------------------------X
  6.8 不按导流线方向行驶-------------------------------------X
  6.9 将车停在人行横道上-------------------------------------20
  6.10 不按规定避让人行横道中的行人---------------------------X
  
  会、超车
  
  7.1 窄路会车时,不减速K右边行驶----------------------------X
  7.2 会车困难时,应让行而不让--------------------------------X
  7.3 不具备超车条件时,强行超车------------------------------X
  7.4 超车时不使用转向灯,或不提前查看交通情况-----------------20
  7.5 超车后,突然切如他车道,引起后车紧急制动-----------------X
  7.6 故意不让后车超越者--------------------------------------X
  
  调头
  
  8.1 调头方式选择不当---------------------------------------20
  8.2 不注意观察交通情况-------------------------------------20
  
  控制能力
  
  9.1 控制车速不稳-------------------------------------------20
  9.2 车速超过制定标准----------------------------------------X
  9.3 车速过低或未能调车速以适应路上情形----------------------20
  9.4 不会合理使用半联动控制车速------------------------------10
  9.5 两轮摩托车在行驶中左右摇摆或以脚拖地---------------------X
  
  判断
  
  10.1 反应迟钝造成危险情况----------------------------------X
  10.2 判断能力差,不敢走车或钻危险档子-----------------------X
  10.3 对车身前后、左右位置感觉差-----------------------------X
  
  其他
  
  11.1 行驶中,未能观察亦未能按其他车辆发出信号停车------------X
  11.2 行驶中,不能正确使用各种灯光---------------------------20
  11.3 驾驶姿势不正确----------------------------------------10
  11.4 未能及时发现车辆的各种故障,带病行车-------------------10
  11.5 不按主考人员指令行车---------------------------------- X
  
  停车
  
  12.1 未查看交通情形,亦未及时发出或关闭信号------------------10
  12.2 制动停车过程不平顺-------------------------------------10
  12.3 以指定停车标志作标准,未能停在正确位置(纵或横大于1米)---X
  12.4 以指定停车标志作标准,未能停在正确位置(纵或横小于1米大于50厘米)20
  12.5 未拉手制动之前,车辆后溜,或停车后未拉手制动-------------20
  12.6 未拉手制动,检查档位,抬离合器前先抬脚制动---------------5
  12.7 开车门前不查看侧后交通情况-----------------------------10
  12.8 下车不关车门------------------------------------------10
  12.9 在禁止停车的地方停车------------------------------------X
  
注:"X"代表一票否决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5-1-2007 12: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全面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010 04: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

quote]按规定的路线,从起点将车倒入左库停正,再二进二退移位到右库停正,接着前进穿过 ...
  侧方移位
                                                                                                                                   

  按规定的路线,从起点将车倒入左库停正,再二进二退移位到右库停正,接着前进穿过 ...
tx 发表于 12-1-2007 19:57 [/quot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3-8-2025 19:11 , Processed in 0.402402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