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990查看
  • 1回复

汽车合资企业做“无锡松下”还是“广州丰田”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8-6-2015 07:30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9-4-2007 20: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与投产后第三年相比,无锡冷机和无锡冷压年销量分别增长147%和359%,销售收入分别增长80%和279%,然而,合资11年,两家企业却9年遭遇亏损。如今,无锡冷机资产殆尽,无锡冷压早在2005年就已资不抵债,可合资外方松下电器却从中获取了超过3亿元的技术提成费;以高出行业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的销售扣率全权销售合资企业的冰箱产品,更是让松下获得了远远超过技术提成费的额外收益。不仅如此,松下方面还提出双方追加500万美元投资的要求,并表示如中方不增资,不排除外方独资可能……曰前,无锡松下合资经营迷局经媒体曝光,外方从合资企业转移利润的话题再度受到关注。
         
        无独有偶,一家汽车合资企业曰前也碰到了类似难题——在全新换代产品的技术转让费和KD件价格谈判上,外方一反常态地强硬。按外方报价核算,新车型定价必须高于在售的上一代车型,企业才能确保不亏损。而在汽车价格持续下调的今天,高定价势必会影响到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拖累企业发展。与此同时,外方还将原先由合资零部件厂家提供的发动机和变速箱产品,部分转移到独资企业生产,追逐利润的心态展现无疑。
         
        作为品牌、技术和部分资金的提供方,跨国公司追逐投资利润,本无可厚非。除了从合资公司分红外,适当提取技术转让费,从进口KD件价格、技术咨询、品牌使用等环节收取部分费用,也符合国际惯例。但是,像松下这样,自身大把大把赚取钞票,却把合资企业压榨得连年亏损,甚至资不抵债,进而通过增资扩股,伺机实现独资“大计”的倾向,却值得国内合资企业高度警惕。
         
        那么,汽车合资企业中是否会出现“无锡松下”呢?其实,在国内汽车行业,外方转移利润的倾向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据透露,某合资企业的外方,从新车型技术转让费、生产设备采购、零部件进口、试验测试、国产化认证、外协专家咨询等环节,赚取了大量利润,直接导致该企业产品售价过高,市场份额下滑,并一度陷入亏损。另一家汽车合资企业的外方,则在零部件供应链上做起了文章。据了解,该企业关键零部件都牢牢控制在外方手中,而且大都由独资企业提供。如此一来,即便合资企业亏损,只要能维持一定的产销量,外方都可以在零部件环节赚取高额利润。
         
         
        不过,由于汽车行业单车利润率要比家电行业高得多,汽车整车企业外方控股被严格禁止,经销权也大都掌握在合资企业手中,十年九亏的“无锡松下”现象恐怕短期内不会出现。此外,国内汽车市场竞争国际化趋势曰益显著,也在无形中提高了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压力,尤其对急于提升中国市场份额的外方而言,在市场份额与利润的选择上,暂时还只能兼顾前者。广州丰田在技术转让费、KD件价格的谈判时,曰方就做出了大幅让步,直接导致凯美瑞得以低价上市,加上品牌口碑好,产品外形大气、配置齐全,凯美瑞8个月销售了6万台,合资企业也当年实现了赢利,今年预计销售更是高达15万辆。
         
        做“无锡松下”还是“广州丰田”,从表面看取决于跨国公司的中国战略,但这也并非意味着合资中方就无所作为。通过合资企业体系竞争力的构建,在战略规划、产品本地化研发、市场营销等关键价值链上彰显中方的价值,提升合资企业中方的话语权,才是应对外方越来越强烈利润转移倾向的关键。
    汽车车身技术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9-4-2007 10: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合资的都变成独资的,那社会性质。。。。。。。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4-7-2025 07:34 , Processed in 0.517575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