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986查看
  • 0回复

汽车修补涂装的修补漆特点及操作要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6-2007 19: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汽车原厂漆使用的油漆,与一般汽车修补漆有所不同,汽车原厂漆是汽车出厂前统一涂装所用油漆。汽车厂对其整车所用油漆有专门要求,所以大多数汽车厂与造漆公司制定了特殊的供货协议。而未经加工的金属车身,因没有其他塑料附件,加上喷涂作业在涂装生产线上温控环境下进行,故一般选用高温烘漆。



    汽车修补漆是解决汽车的外表涂层,因事故损伤或使用多年老化(如涂层开裂、变色、失光、粉化等),需要针对各种复杂情况进行修补或重新涂装,俗称补漆。具体讲,它与一般工厂的涂装生产线不同,无单一的作业,被涂的车型、形状、颜色都各不相同,多数不能按规定的工序顺序进行作业。而且烘烤温度最高不能超过60摄氏度,否则会破坏塑料附件。因此,修补汽车是需使用不同的涂料类别,且修理汽车是需在修理厂内进行,但修理厂的设施不一,难与汽车生产厂比较。

    汽车修补涂装按修补的工作量,可分为局部修补涂装、整车修补涂装。前者仅对涂层损坏的部分或被事故损坏的,经钣金工修复部分进行补漆;后者是因涂层老化或需改色进行整车重新涂装。汽车修补涂装的工艺要求是多变的,故要求操作人员有较高的涂装作业技术,尤其是在局部修补涂装时的调色,使修补面与原涂层的外观、光泽、颜色基本达到一致。要考虑到汽车的颜色、面漆的质地和面漆的状况,还有不少的潜在因素会引起颜色变化,其中有一些是油漆工在一时是无法控制的。所以操作者更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很高的操作技术。

    (1)汽车修补漆颜色标定影响汽车外观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汽车的颜色、面漆的质地和面漆的状况。特别是颜色,是判别质量优劣的依据。

    ①影响汽车色彩的因素:对颜色进行定义和描述主要有亮度、色调和色度三个概念:亮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色调即人的眼睛看到的颜色;色度指颜色的强度浓度,包括强度、浓度、饱和度、灰度等。事实上,不同光源对油漆有不同效果,使油漆的颜色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光源中各种彩色光线的含量不同。比如,某种油漆中含有蓝色成分,在曰光下可能看不出来,但在水银灯下却十分明显,因曰光和水银灯中蓝色光的含量不同,而出现可能在车间灯光下看修补漆与汽车颜色配得很好,但在曰光下却不够好。在车间灯光条件下调配的颜色和车间所用灯光的类型有大关系。如白炽灯光会使油漆颜色发红;荧光灯中荧光粉的不同使油漆颜色偏黄或偏蓝;冷白光和软白光都能改变油漆呈现的颜色。有时修补漆配方与原汽车生产厂家所用的面漆配方中的颜料不完全一样,这时即使修补漆在曰光或模拟曰光下与原面漆匹配良好,但在另一种光源下看就可能不是那么一回事。

    ②识别原品牌汽车的颜色:配色的第一步,就是要根据汽车生产厂家的漆码获得原色,以减少修补漆配方与原汽车生产厂家所用的成漆配方的差异。几乎所有品牌汽车的漆码,可以在各种汽车牌号漆码位置图上找到。市上可以买到修补颜色汇编,这种书包括了几乎所有品牌和车型的色卡和颜料资料。首显灰到汽车生产厂家的漆码,色卡就在漆码旁边。为了稳妥,最好把色卡与汽车本身的颜色对比一下,因为有的汽车也许已经刷过其他颜色的漆。

    ③原漆面油漆类型的确定a.目测法。如果车身外形线附近的表皮组织粗糙,或漆面摩擦后出现了“抛光组织”,则说明原来用的是抛光型油漆。b.溶剂法。用蘸有硝基漆衡释剂(香蕉水)的白布摩擦漆膜,观察漆膜溶解的程度。
如果漆膜溶解,并在布上留下印迹,则是自干漆;如果没有溶解,则可能是烘漆或双组分漆。丙烯酸聚氨酯漆没有自干漆那样容易溶解,但有时溶剂能渗进去,消弱表面光泽。c.加热法。首先用细砂纸蘸水打磨,使漆膜失去光泽,然后用红外线灯加热。如果钝化表面重新出现光泽,则说明是丙烯酸喷漆。d.硬度测试法。各种油漆干燥后漆膜的硬度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双组份漆和烘漆的漆膜的硬度比自干漆高。确定漆膜硬度和厚度最常用的方法,是用电磁式厚度计或机械式厚度计测得。

    ④修补漆色标定:根据亮度、色调、色度,用图解法确定油漆和汽车颜色之间关系的过程,为颜色标定。颜色标定只有在汽车本身对比时才有意义。掌握和应用颜色标定方法,同时能区别在亮度、色调、色度方面变化产生的差异。

    颜色标定有利于弄懂油漆配方,包含那些配色基料。但必须注意,配出的颜色可能与汽车的实际颜色并不完全一样,因为所有汽车的面漆都会随时间渐渐改变,有的变浅,有的变深。例如,黄颜色褪得很快,如果褪成米黄色,那么颜料要配得浅些淡些;如果褪成由蓝、黄色构成的绿色,那么颜料要配得偏蓝,通常也要暗一些。

    (2)汽车修补面漆的调色由于汽车原面漆颜色成分不同,光照程度不同,使汽车褪色程度造成很大差异。例如:汽车存放在车库里颜色褪得比较慢,而停放在路边、树下的汽车褪色比较快;在西北高原,因曰光中的紫外辐射较强,汽车的颜色变化快;在工矿城市使用的汽车,因酸雾较强颜色影响较大。因此,在汽车修补面漆的调色过程中,应考虑褪色面漆的变化情况。一般讲,新车在开头几个月颜色褪得最快,以后就慢了下来。

    ①调色前的准备:调色是汽车修补漆配色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弄懂了调色理论,了解周围环境对颜色的影响,拟定完整的调色程序,就可以为喷涂工艺作出一个常规的程序。

    调色的基本目的主要有三个:a.调节修补色漆与汽车原漆之间的细微差别,使两者相配;b.使修补色漆与褪色的汽车面漆相匹配。c.在无配方或无漆码的情况下,调配汽车修补色漆。

    调配汽车修补面漆的油漆工,必须正确地认真识别颜色,辨别出它真正的颜色。特别是要能辨别要处理的色漆,还要能辨别色漆中这种颜色范围内的重色调,包括暗度或亮度级、色彩的明艳或饱和度。如果修补面漆的颜色与原汽车面漆的颜色不同,在决定是否进行调色前,一定要先检查下是否由于以下原因造成颜色失配:a.汽车原成漆是否褪色?如果确实已褪色,可以适当扩大抛光修复部位。b.是否用错颜色?对照检查汽车生产厂的漆码和油漆厂的漆码和油漆厂的色漆原料号码,确定是否用错;c.色漆中的颜料或金属光片是否充分均匀混合?如果修补色漆因搅拌不匀,罐底尚残留颜料、金属光片或珠光粉都可能引起颜色失配,所以一定要彻底搅拌均匀;d.稀释剂的用量是否准确?稀释过度会使颜色变浅或降低饱和度;e.在作颜色对比之前一定要清洗、抛光,去除汽车旧面漆上的粉尘和氧化层;f.使用试板时一定要留现充裕的干燥时间。试板一般要喷涂几次,每次喷涂后一定要干透,因为油漆干燥后的颜色要深些;g.在喷涂金属漆或珠光漆时最好使用搅拌杯。因为金属屑片或环光片容易沉入漆膜深处,影响色光;h.要等油漆干燥后再调整颜色。可用加热灯、加热枪或其他干燥方法缩短干燥时间;i.调整颜色时每次只许加少量调色剂;j喷涂方法的不同能造成颜色的不同。喷枪靠近试板的油漆颜色,比喷枪离得较远的要深,特别是喷涂金属漆时,差异更为明显。同样降低喷枪速度比增加喷枪速度的要深;各涂层间隔时间短,比间隔时间长的要深。
在设备上,采用较大的液体比较小的的液体喷嘴深;减小喷束宽度比加大喷束宽度要深;减小喷束压力比增大喷束压力深;增大流量比减小流量深。在车间环境温度方面,车间温度低比温度高的颜色要深。另外必须注意的是,整板整修中出现颜色失配的情况比小面积整修时要多。这是因为板件(如车间)都有明确的边缘,如前门和后门紧挨着,形成鲜明的对照。而小面积整修时,修理部位却和周围区域掺和在一起,头道涂层只涂在修理部位内,以事的涂层一层比一层涂的范围大,最终混合涂层超出原来涂层的范围。这样,虽然有些颜色失配,新旧面漆之间会有过渡,不会形成强烈的色差。

    ②调色的基本程序:在汽车面漆的调色过程中,我们应借助不同的喷涂方法对亮度、色度、色调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颜色。调色的一般程序如下:a.颜色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颜色分析:第一,从正面或某一角度观察成漆,看颜色是否太深或太浅;第二,检查色调,看色漆是否比原面漆更红、更蓝、更绿或更黄;第三,检查刚喷的色漆的色度是否比原面漆高或低。b.亮度调整。影响亮度的主要因素有:车间环境、喷涂方法、溶剂的使用、油漆的用量、喷枪压力和混合料中的颜料用量等,在亮度调整时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得到合适的油漆亮度。c.色调调整。在亮度调整好后才能进行色调调整。每种颜色的色调只可能沿两个方向变化:一是色调会发绿或发红色颜色有蓝色、紫色、黄色、米黄色和棕色;二是色调会发黄或发蓝的颜色有绿色、黑色、褐红色、灰色或银色、白色;三是色调会发黄或发红的颜色有青铜色、红色和桔红色;四是色调会发蓝或发绿的颜色有海蓝色和青绿色。可以根据油漆厂提供的资料选定能调出正确色调的调色剂后,按最低限量计算调色剂用量。经充分搅拌均匀后,喷涂一小块试板,待干燥后与原面漆作颜色对比。d.调整色度。调整好亮度和色调后开始调整色度。如果要想把颜色调得明亮些,那必须重新调整前两项项目;如果要使面漆灰些,就要喷一层湿涂层,再以较远的距离和较低的气压喷一层用少量白色与微量黑色混合起来的涂层。e.检查及校正。最后,可以从三个角度检查:第一,垂直于汽车表面;第二,从刚好超过光源反射线角度;第三,以小于45度的角度,观察汽车面漆。检查维修喷涂后的面漆颜色是否与其他部位一致,如不一致则校正,直至满意。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9-4-2024 09:49 , Processed in 0.27668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