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5026查看
  • 4回复

白车身设计应重视的工艺要素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2-2008 21: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现代汽车市场对造型的个性化、潮流化、多样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由此带来车身造型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车身开发需求呈大幅度上升的态势,本文探索的是在车身开发过程中白车身设计应重视的主要工艺要素。

一、    造型设计

在造型过程前期,必须由总布置按设计任务书确定的参数提出造型的边界控制硬点,如引擎罩、发动机仓、轮罩等,并且对造型设计的效果图评估,这样能保证今后通过评审的效果图结构设计的可行性。

二、    车身结构设计

造型冻结在车身结构设计前期,应开始进行设计检测特征点(RPS检测点)的设计工作,使白车身总成RPS点六大片总成RPS点分总成RPS点零件 RPS点的尺寸链能有序传递,合理的分布与控制。RPS点应涵盖全部设计硬点和工艺控制硬点。

三、 白车身设计应注意的工艺要素

1. 焊接流程要素。白车身设计开始即硬编制零部件的分级明细表,确定每个零件的隶属关系,从每一个零件到分总成、总成、白车身总成,清晰的表示以焊接流程为主线的分级层次,这样能保证设计的工艺合理性及焊接的可行性,是白车身详细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  
2. 焊接定位孔工艺孔的设计,为确保焊接质量和满足生产节拍的要求,一般主要的零件都设计1~2定位孔焊接的定位,专用定位孔一般可以利用结构安装孔在图纸数模中加以明确,也可设计专用定位孔,如两个定位孔则必需明确主孔与辅孔,专用定位孔直径一般为8mm~12mm直径公差±0.2,位置公差±0.3。工艺孔是为满足焊接的通过性而设计的通孔,一般应在零件上加带翻边5mm的凸台孔。

3. 冲压工艺要素。白车身的钣金件设计必须考虑冲压工艺的合理性,在设计中一般应初步确定冲压方向,并以冲压方向检查各特征面,原则上除造型、结构特定要求不能改变的部位外不允许出现负角,板棱角一般在2º~7º,对于复杂零件,前期还应进行冲压仿真CAE分析验证冲压工艺性,一般应遵循过渡区域圆角在确保设计硬点的前提下,尽量加大的原则,并且过渡区域应平滑,不出现突变区域。

4. 涂装工艺泄液孔。在设计中必须注意设计涂装过程的工艺泄液孔,因为在涂装前处理工艺中白车身一般要有10道左右的工序需在槽液中进行,上道工序的槽液必须在规定的节拍内完成工艺内容,并基本倒完槽液后流入下道工序,上道工序槽液,原则上不应带入下道工序中,泄液孔就是为达到这一工艺要求设计的。

泄液孔设计的基本原则
1) 地板总成应在前、中地板、后地板上各设直径30mm左右的泄液孔2~4个。
2) 门槛梁、车架纵梁A.B.C立柱及各封闭梁等应设计15mm~25mm泄液孔。
3) 车门与盖的内板靠下部低端应设计6 mm泄液孔2个。
设计泄液孔应同时选择或设计堵盖,在总装时堵塞。

5. 涂胶槽的设计。涂胶一般分为车身车间用结构工艺胶,涂装密封胶,总装粘接胶。车身结构胶一般应在钣金件上设计存储胶体的槽,存胶槽原则应为封闭的长槽,一般槽宽6~8 mm槽深3~5 mm,设计时存胶槽还应在相互粘接面留出胶体厚度5 mm的间隙值,白车身的粘接处一般为:

1) 前顶横梁,后顶横梁与顶盖外板粘接。
2) 行李箱盖内板中间支撑架与外板粘接。
3) 引擎盖内板中间支撑支架与外板粘接。
4) 侧围外板与B柱、C柱加强板之间局部空间位置粘接等。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8-4-2008 16: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讲了一些大体的设计原则
要是有某个车型的详细介绍就好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1-4-2008 17: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如此, 不过车身设计要考虑的问题远比这些要多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2-7-2008 11: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应编制各白车身零部件的检验规程和验收规定,确定开闭件的缝宽及控制公差,各面的面差,密封胶的选择和对后道工艺的适应性的验证,密封和防腐胶缝位置的设计,内腔的防腐设计,焊点点数和排布的设计,应保证白车身焊接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cartech8.com + 4 经验之谈【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4-9-2008 16: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很好呀~!最好采用例题进行说明更好!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7-6-2024 09:21 , Processed in 0.23653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