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3890查看
  • 3回复

知识普及——悬架系统中减震器的工作原理简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8-6-2015 07:30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19-3-2008 08: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知识普及——悬架系统中减震器的工作原理简介悬架系统中减震器的工作原理简介:  

    悬架系统中由于弹性元件受冲击产生振动,为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悬架中与弹性元件并联安装减振器,为衰减振动,汽车悬架系统中采用减振器多是液力减振器,其工作原理是当车架(或车身)和车桥间受振动出现相对运动时,减振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振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振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振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振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在油液通道截面和等因素不变时,阻尼力随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增减,并与油液粘度有关。减振器与弹性元件承担着缓冲击和减振的任务,阻尼力过大,将使悬架弹性变坏,甚至使减振器连接件损坏。因面要调节弹性元件和减振器这一矛盾。
    (1) 在压缩行程(车桥和车架相互*近),减振器阻尼力较小,以便充分发挥弹性元件的弹性作用,缓和冲击。这时,弹性元件起主要作用。
    (2) 在悬架伸张行程中(车桥和车架相互远离),减振器阻尼力应大,迅速减振。
    (3) 当车桥(或车轮)与车桥间的相对速度过大时,要求减振器能自动加大液流量,使阻尼力始终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内,以避免承受过大的冲击载荷。 在汽车悬架系统中广泛采用的是筒式减振器,且在压缩和伸张行程中均能起减振作用叫双向作用式减振器,还有采用新式减振器,它包括充气式减振器和阻力可调式减振器。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工作原理说明。在压缩行程时,指汽车车轮移近车身,减振器受压缩,此时减振器内活塞3向下移动。活塞下腔室的容积减少,油压升高,油液流经流通阀8流到活塞上面的腔室(上腔)。上腔被活塞杆1占去了一部分空间,因而上腔增加的容积小于下腔减小的容积,一部分油液于是就推开压缩阀6,流回贮油缸5。 这些阀对油的节约形成悬架受压缩运动的阻尼力。减振器在伸张行程时,车轮相当于远离车身,减振器受拉伸。这时减振器的活塞向上移动。活塞上腔油压升高,流通阀8关闭,上腔内的油液推开伸张阀4流入下腔。由于活塞杆的存在,自上腔流来的油液不足以充满下腔增加的容积,主使下腔产生一真空度,这时储油缸中的油液推开补偿阀7流进下腔进行补充。由于这些阀的节流作用对悬架在伸张运动时起到阻尼作用。由于伸张阀弹簧的刚度和预紧力设计的大于压缩阀,在同样压力作用下,伸张阀及相应的常通缝隙的通道载面积总和小于压缩阀及相应常通缝隙通道截面积总和。这使得减振器的伸张行程产生的阻尼力大于压缩行程的阻尼力,达到迅速减振的要求。 (对不起,缺图~~~)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5-12-2008 11:35: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内容都是转载的其他网站或论坛的东西,我觉得在这个论坛上大家应当多发一些自己的东西。比如对减振器改装方面,或者产品技术发展方面的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1-1-2009 16: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不管转载也好,自己的观点也好,只要大家能学到东西就是好资料,好观点!是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7-2-2016 15:03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5-12-2010 13: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lz这个就不要弄出来了 百度下就都有了  没有一点实质性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7-7-2025 08:49 , Processed in 0.368307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