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196查看
  • 2回复

虎豹落袋 世界汽车制造中心转向?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7-3-2008 19: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据报道,继国际著名跑车品牌阿斯顿·马丁被转售之后,仅仅相隔一年的时间,志在通过瘦身以求复兴的福特汽车再次挥泪出血大甩卖,以约26.5亿美元的价格把旗下的路虎和捷豹捆绑出让给印度塔塔汽车公司(TATA),至此福特曾经引以为傲的四大豪车品牌仅剩下沃尔沃。随着此次交易的完成,福特的断腕求生策略也将暂时告一段落,接下来该到了真正考验具有近四十年波音公司工作经历的福特现任总裁穆拉利的运营能力的时候了。

  然而在这次历史性的国际收购案中,最受关注的并不是风雨飘摇的福特,出尽风头的应该是买家印度塔塔汽车公司。资料显示,塔塔集团于1945年进军汽车产业,目前已经成为印度最大的综合性汽车公司、商用车生产商,年营业额高达20亿美元,占有该国59%的市场份额。以前塔塔在世界汽车产业中的地位是无足轻重的,但并不能说它没有在国际汽车业扮演重要角色的野心。塔塔曾把做大汽车业的希望寄托于与国际汽车制造商的合作,先后与奔驰、丰田、大众等汽车巨头有过谈判,但最终没有实现。上个世纪末,塔塔正式进入乘用车市场,自主设计开发出Indica和Indigo系列汽车产品,目前已经成为国民用车。2006年塔塔与菲亚特成立合资公司,在近期举办的多个国际车展上,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号称世界上最便宜的汽车Nano,这款售价仅为2500美元的小车也将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亮相。如果说至此塔塔汽车的作为还不足以令世人为之侧目,那么在收购路虎和捷豹两大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后,国际汽车制造商特别是中国的本土汽车企业将发出“狼来了”的惊呼。

  致命的威胁就是这样突然升级,这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一种结果。南美洲蝴蝶的翼动可以导致纽约刮起龙卷风,那么南亚洲由印度塔塔主持的这桩大手笔收购也将影响整个世界汽车产业的格局。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国际汽车制造的新天平将由从西欧倾斜到北美开始,一路依次指向日本、韩国、中国,现在该是印度大放异彩的时候了。东、南亚作为世界汽车制造中心的命题将正式成立。

  路虎和捷豹的成功收购是塔塔汽车迈向国际汽车市场的重要一步,完美的品牌形象、现成的销售网络以及成熟先进的研发和生产技术,再加上塔塔雄厚的资本支撑和良好的运营能力保障,通过低价获得两大汽车品牌的塔塔将如虎添翼,不仅在海外市场上站到了一个制高点,对于印度国内的自主品牌发展也有着强有力的拉动和补给作用。除此之外,印度还具有多方面的汽车产销优势,比如丰富的资源和低廉的制造成本,可以保证高过中国市场的行业利润,比如本土汽车制造商早就自觉的自主研发能力以及国家明显的政策支持,让汽车企业拥有较强的竞争力和环境的优越的成长期,再比如印度庞大的潜在市场,既是国际汽车巨头觊觎的肥肉,也是本土汽车制造商立足生存的宽容空间。正因为如此,继疯狂分食中国市场之后,国际汽车制造商已经对印度展开了士兵突击行动,大众、日产-雷诺、宝马、本田、丰田、现代、福特、通用等国际巨头已经蜂拥而至,它们中的很多正在忙着大肆投资建立第二第三生产工厂。更为可怕的是,印度汽车公司正在积极向中国、俄罗斯等新兴汽车市场进军,它们比中国的自主品牌更具有攻击性和侵蚀力。

  不管我们是否愿意,印度汽车正在崛起已经成为事实,就在中国汽车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的时候。每逢国际汽车并购案发生,笔者往往会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汽车制造商会缺席?看看我们辛辛苦苦通过国际并购得到的东西,有哪个比原来福特旗下的四大豪车品牌相媲美呢?也许有一点让人深思,那就是中国汽车企业魄力不够,特别是缺乏汽车品牌运作的能力。塔塔只斥资30亿美元就轻松购得捷豹、路虎,并承诺保证不改变两大品牌的形象,看来钱并不是问题,而是福特更相信它们的能力。在中国进行过的并购案中,似乎没有看到类似的附加条件和承诺。问题的严重性在于,我们急功近利的操作方式往往走不太远,而塔塔则可能会飞得更高。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6-6-2010 08: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民族工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7-2010 14: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是研发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4-8-2025 22:51 , Processed in 0.303734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