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5919查看
  • 21回复

中重型车用柴油机实施欧IV排放的技术路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1-3-2008 20: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1 欧洲重型柴油机排放限值的演变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中重型车用柴油机的排放在发动机对环境排放贡献度中要达到70%左右,因此中重型车用柴油机的排放一直是内燃机排放控制领域的重点。2005年欧洲车用发动机已开始实施欧Ⅳ排放法规,其对柴油机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表1为欧洲重型柴油机排放限值的演变,其中NOX排放限值自排放法规实施20年以来下降了81%;PM排放限值15年以来下降了97%。
1.jpg

2 中重型车用柴油机实现欧Ⅳ应具有的基本条件

中重型车用欧Ⅳ柴油机必须建立在一台有良好基础的电控欧111发动机基础上。国外典型的12~13L车用欧Ⅳ柴油机具有如下特征:

a.采用直列6缸形式,单级带空一空中冷涡轮增压系统,同时匹配排气旁通阀和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或复合增压系统,或采用二级增压系统。控制进气温度很重要,进气温度每减低1℃NQ,可减少0.5%~0.67%。

b.采用铸铁缸盖、水冷、4气门结构,喷油嘴垂直中置。4气门结构有使发动机功率提高15%左右、降低油耗4%左右的潜力。

c.机体采用铸铁,水冷、湿式缸套,内置式机油冷却器。

d.采用整体铝活塞/钢顶铝裙组合活塞/整体钢活塞。

e.燃油系统采用电控共轨系统/电控单.体泵/电控泵喷嘴/HEUI/高压喷射系统。需电控、3~5次的多次喷射(包括预喷、主喷、后喷)能力和更高的燃油喷射压力。如采用共轨系统,额定工况时最大喷射压力要达到180 MPa;如采用电控泵喷嘴或电控单体泵,额定工况时最大喷射压力要达到200 MPa[3〕。为使油耗降低,应缩短喷油持续期,使放热靠近上止点。要借助于喷油规律实现柔和燃烧。表2为欧洲12~13 L车用柴油机燃油系统的构成及预估情况。
2.jpg

f.进一步优化进气涡流和燃烧系统,采用直口或略微缩口燃烧室,进气涡流比为0.5~1.5,压缩比为16.5~18.5。

g.缸内最大爆发压力可达18~22 MPa,升功率可达35 kW/L。

h.进一步控制燃油中的硫含量到50x10-6以下,燃油的十六烷值提高到52或十六烷指数提高到46。

i.严格控制活塞环、气门导管、增压器轴承等处的机油泄漏量,将发动机额定工况时机油耗与柴油耗的比值控制到0.1%以下。

j.采用排气后处理装置。

为实现欧Ⅲ排放,在燃烧方面,目前技术状况下能采用的技术措施多已被采用,仅依靠燃烧系统的优化已无法满足要求,更多地是将其与机后净化措施相结合,来满足更为苛刻的排放要求。控制PM排放的措施有氧化催化器(可溶性颗粒物)、颗粒捕集器(固体颗粒物)。

研究开发中的柴油机NOX后处理方法,有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非选择性催化还原(NSCR)和吸附还原催化剂,以及最新提出的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具有同时去除NOX和PM的潜力。

3 实现欧W的两条主要技术路线

要实现欧Ⅳ对NQx和PM都较低的限值,目前有如图1所示的两条技术路线:其一是先通过喷射系统优化和喷射定时提前以降低颗粒物,再使用SCR来降低因燃烧优化而产生的NQx排放;其二是EGR+DPF路线,即先通过废气再循环降低排放中NOx的成份,再用颗粒捕集器捕集因使用EGR而略有增加的颗粒、物,从而达到同时降低NOx和PM的效果〔6〕。
3.jpg

3.1 路线1(优化燃烧+SCR)

此种路线在欧洲采用较多,简称欧洲路线。对于大多数制造商,发展现有的发动机技术是首选的途径。有几种可选择的方案:如先在发动机机内处理NQx,再处理PM;或者两者都进行后处理。后者存在一个污染源回收的处理问题。没有EGR系统,在发动机机内处理NOx是非常困难的,并且燃油消耗更高。因此,制造商一般采用在发动机机内减少PM排放、在废气中处理NOx的措施。

在欧洲,目前采用的一种解决方案是:利用商业用的固体尿素和水(水溶液浓度为32.5%±0.5%),在排气中喷人尿素、氨水等还原性物质,将NQx(主要是NO)还原为N2和H20。如市面上销售的AdBlue,它无毒、洁净、无气味、不易着火、无爆炸危险,但有一点点腐蚀性,必须使用特殊的储存容器。图2为SCR系统的工作原理。
4.jpg
5.jpg

这种净化方案的发动机燃油消耗率比较低,油耗可节省5%~7%,若扣除因尿素所增加的费用,还将有节油2%~3%的优势。此外,这一路线对于燃油品质相对不敏感,戴姆勒·www.cartech8.com公司认为甚至含硫量350x10-6以下的欧Ⅲ燃油就可以满足要求。

但使用SCR后不但要增加SCR本身装置的质量约150~300 kg,另外还要增加1个尿素溶液(AdBlue)箱和尿素溶液。按100 L尿素溶液运行7 000 km计算,一辆汽车损失的有效载荷在400 kg左右。SCR系统中的尿素剂量最终由发动机管理系统控制,尿素的喷入量必须要与NOx的浓度相匹配,在保证降低NOx的同时,不能超过份量。尿素的喷人量过少,则达不到应有的处理水平,尿素的喷人量过多,则会使多余的氨气排入大气,导致新的污染。所以,必须有高灵敏度的NOx浓度传感器以及相应的高精度尿素喷射装置。而且尿素消耗较快,定期添加尿素的责任也必须由用户来完成,这就加大了装置的复杂性和保养的难度,而且这种装置的价格也是较为昂贵的。目前欧洲市场每升尿素溶液现价为40欧分,每升柴油现价为42欧分。

SCR作为新的后处理技术,由于系统成本高 (大约是车辆成本的3%~5%)、初期投资高、操作和保养费用高、需要加1套较复杂的调节还原剂喷射量的控制系统等原因,在车用柴油机上还没有得到推广。其还要求行驶区域内对尿素的供应,并需要车载诊断(OBD),同时需要车辆使用者有较高的环保意识,自觉及时地添加尿素也是目前实施这一路线的现实困难。此外,在温度较低(-11℃)的情况下,尿素-水溶液会结冰,也使其在寒冷地区的推广使用受到限制,但现已可以通过尿素计量系统的适当加热措施来解决。在SCR技术的应用方面,目前已经基本解决尿素的储存、注入和喷射策略等技术问题,其使用耐久性好,已有几年在柴油机上应用的经验,但还需进一步解决降低SCR装置成本以及尿素加注站的布局等问题。随着对SCR技术的开发研究和排放法规的日趋严格,相信SCR技术在欧Ⅳ机上很快会得到推广。

3.2 路线2(EGR+DPF)

该路线美国采用较多,简称美国路线。 供油提前角和EGR都对柴油机的NOx排放和PM排放有较大的影响。减小供油提前角,可以使NOx排放降低,但会使PM排放和燃油消耗率增加;而增大EGR率,使废气与进气混合可以降低缸内氧气浓度,从而在燃烧过程中降低气体最高温度的同时可使NOx排放降低,但会使PM排放增加。与减小供油提前角相比,燃油消耗率变化不大,所以在采用降低NOx排放的措施时应首选EGR系统。 EGR可有效地降低NOx排放,但随着EGR率的增加,缸内较低的氧气浓度将会增加颗粒物的排放,并使发动机的排气烟度增加,在中小负荷时烟度值比较小,而大负荷时会使柴油机的排气烟度增大,所以为达到欧Ⅳ排放限值,EGR率一般控制在15%以内,同时还需配合使用DPF微粒捕集器。然而这项技术却潜伏着危险:一方面燃料一中的硫会使微粒捕集系统中毒失效;另一方面,废气中含有的灰分会逐渐地堵塞捕集器,增加排气背压,使油耗恶化。因此,有时在DPF的上游增加一个氧化催化转换器(DOC),其基质用贵金属如白金涂层,就能够改进再生过程的效率,还将进一步降低HC的排放。图4为一典型的中重型车用柴油机配置的EGR+DPF+DOC系统(VGT为可变截面涡轮增压进气系统)。在某些发动机上也有只用DPF或DOC来转化PM的。

该方案成本比SCR低,但它不适合停车起动操作,因为此时发动机排温不可能达到300℃,废气中的黑烟无法在颗粒过滤器中燃烧,同时还存在过滤器堵塞的危险。它更适合发动机排温高而且比较稳定的长途运输使用。

6.jpg
为使EGR更有效,EGR冷却系统和散热器必须比普通的大得多,甚至大于路线1中尿素箱的尺寸,可大多数发动机为了减少噪声进行了空间压缩,这增加了冷却问题的解决难度。早期试验表明了在欧W发动机中使用EGR的燃油效率不如SCR。而且这条路线对燃油品质的要求更高,要求硫含量达到低于50x10-6的水平,理想情况要求达到10x10-6~15x10-6的水平,这对于我国的石油工业要在2010年前达到这一要求似有困难。另外,要在柴油机上实现微粒捕集器的再生,一般需要附加能源,例如用燃烧器加热、电阻加热或微波加热,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这一路线的油耗和系统成本。

正因为这些原因,许多生产厂商反对采用EGR系统。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欧Ⅴ、欧Ⅵ发动机也不会采用。

目前,采用这一路线的主要厂商有SWRI,SCANIA、MAN等。

表3给出了上述两条技术路线的比较。
7.jpg

4 结束语

a.要实现欧Ⅳ对NOx和PM都较低的限值,目前大致上有两条技术路线:其一是先通过优化燃烧,再使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来降低因燃烧优化而产生的NOx排放,NOx转化率达85%以上;其二是使用EGR使NOx降低,但会导致PM增加,因此要加DPF将PM转化。使用DPF的PM转化率可达80%~90%,单独使用DOC时PM转化率大于50%。

b.考虑到中国能源短缺,而尿素生产比较普遍,因此我国中重型车用柴油机实施欧Ⅳ排放宜首选SCR技术路线。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4-2008 12: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的油品问题,现在欧四主流后处理技术看来还是scr路线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6 专业人士【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5-4-2008 19: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基于成本、继承性等方面的需要,选用SCR的车型较多。

我们现在正在进行样车设计,估计下半年可通过认证。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1-7-2008 15: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9-2008 22: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使用EGR估计是暂时,长久之计还是SCR!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3-9-2008 22: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了欧六,两种路线相结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9-1-2009 10: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强 我 以前就以为汽车电路相对来说重要 呢 原来汽车用的油质也是那么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3-1-2009 23: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单位用的都是进口机器,但是燃油是加石油的。我简直都不好说了,柴油里面杂质N多。
  我看来还是油有很大问题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1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9-2-2009 15:5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在采用何种方式上,各个厂家还是存在着争议的
没有定论 但有一点, 采用何种方法要根据国情来定 时间在变 国情也在变 例如
1)我的urea资源比较丰富,成本不高,是否要考虑
2) 我国的公路 处于高速发展期,路况好了,是不是也该考虑这样的因素。。
3)新能源的发现,也会改变我们在后处理方面的认识的,可能也会有新的发现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3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009 2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SCR?难道要在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上建尿素供给站?不太现实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2-2-2009 20: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条路线都在做,就看谁能真正的占市场,技术只是一个方面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5-2-2009 15: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EGR是不能达到欧6的,只有SCR才能达到欧6.现在中国还是主要用SCR,主要困难还是柴油硫含量问题,及SCR配件本土化工作。现在除了尿素罐国内生产外,其它配件均为国外制作,至少是国外技术了。如定量泵是格兰富的,SCR催化器本体催化部分也是进口的,我们最多只能做封装。其它配件也多为进口件。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3 专业回复【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5-2-2009 20: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柴油的质量对发动机的排放能不能达标的关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19-6-2015 19:20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4-3-2009 15: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实现国四和国五,主要两种技术路线:1)SCR;2)EGR+DOC+PDF
    第一种技术路线原理:通过采用高压喷射和喷油提前角的优化来改善燃烧,是在机尽量减少PM的产生。是完全从经济性上来考虑的,这样一来在机内就会产生大量的NOx,然后再通过后处理装置SCR来降低NOx从而达到排放标准;
    第二种技术路线原理:通过EGR来降低缸内氧的浓度和最高燃烧温度,从而降低NOx,这样一来就会在缸内产生大量的CO和PM,然后在通过后处理装置DOC来降低CO和CH,用DPF来降低PM。
    综上所述,SCR路线是:机内降PM,机外降NOx。EGR+DOC+PDF路线是:机内降NOx,机外降PM。因此从原理上来讲,第一种路线省油,经济性好。第二种路线不仅经济性差,而且由于缸内燃烧的恶化(因为引入废气的原因)使得润滑油的更换周期变短,喷油器容易堵塞,活塞环容易卡死,发动机可靠性下降。现在欧洲由于油价高,所以基本上采用第一种路线,美国由于低油价而采用第二种路线,不过现在也开始采用SCR了。所以将来SCR在我国可能会占主导地位。(后话:本来我们的加工制造技术和国外比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的发动机可靠性也是有差距。如果再使用EGR会更一步的降低发动机的可靠性,我想这是主机厂和用户都不愿意接受的。而第一种技术路线,经济性好,省油,可靠性也好,这不正是用户梦寐以求的发动机吗。以上纯属个人观点)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值 +2 积分 +7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 7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19-6-2015 19:20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4-3-2009 15: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楼 rolnaersen 的帖子

    怎么不现实,我们国家的基础设施还是很完善的。可以在每个加油站旁设立一个尿素供应站啊。你们认为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8-9-2025 23:52 , Processed in 0.413852 second(s), 5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