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5018查看
  • 9回复

[车身] 什么叫做可溃区域设计车身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5-4-2008 08: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区域组合车身是“安全屏障”的第三层,采用了缓冲原理构造了前后可溃区域车身,中间驾驶仓部分设计建造成高强度安全区域,运用高效溃缩吸能的原理,让车辆在受到冲击时将冲击动能化解在溃缩车身上,如同驾驶仓与碰撞物之间加上一个床垫,虽然发生“软”接触后又发生“硬”接触,但冲击能量已经大幅减少,即使有未化解的冲击能量传递到驾驶仓,不变形的高强度驾驶仓可通过安全气囊、安全带等手段保护乘员。
  • TA的每日心情

    26-6-2015 09:15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8-4-2008 16: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白一点,就是前后强度底,中间强度高,发生碰撞时,前后会先发生变形,因为变形要吸收能量,传到驾驶室的能量就小了
    但驾驶室不能太软,否则驾驶室一变形,乘客就没生存空间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4 专业回复【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5-5-2008 17: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大客车上有这样说法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4-9-2009 14: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啊,有侧碰方面的资料么,法规什么的,如何增加车身侧面碰撞强度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4-9-2009 20:2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典型的日本车设计理念,这种车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碰撞事故基本上要么花很大的代价修复,要么彻底报废。最好的的车身是刚度匹配达到很高水平的车身,如沃尔沃的车身就是典型的平衡刚度车身。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4-9-2009 20:51:23 | 显示全部楼层
    侧碰这一块主要的手段有:
    1.提高B柱强度,比如加内加强板;
    2.增大侧门与侧围的重合面积,当然重合区域也要有一定的强度;
    3.侧门有防撞板或防撞杆结构或者两者都有,比如SMART那小破车;
    4.车身有典型的“3H”结构利于侧碰后力的传导。
    当然你要是能让门槛很高就更好了
    至于碰撞得分那块侧门的内饰护板设计也很重要
    增加侧气囊和侧气帘现在也很普遍。
    侧碰满分的技术现在已经很成熟
    另外感觉碰撞想拿5星,侧碰一定要满分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值 +2 积分 +7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 7 专业回复【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9-9-2009 09: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收到冲击溃缩变形
    A柱的强度一定要符合标准  在发生正碰时 引擎盖是一个可溃区域
    A柱前面驾驶室前面那块挡板就应该要硬碰撞 不可溃缩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3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1-9-2009 21:2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吸能与分散”这一思想源于沃尔沃,但丰田把这一思想发挥的淋漓尽致,丰田的GOA车身就是溃缩式车身,以最大限度地损坏前部或后部来保证乘客舱的最小变形来保护乘客。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2-9-2009 02: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500.jpg 这样吸能分散技术我觉得欧洲车比日本车做的要好比如这款奔驰R350你可以看见它能把一个前方的撞击力分散到好若干个部位,好像丰田设计没这么强。虽然丰田也是这样的设计理念但是我个人理解那是为了掩饰它的用料上的低成本的炒作,现在连国产车也都设计可吸能车身了关键看每台车具体的设计水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5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3-9-2009 00: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孤单王者 于 19-9-2009 09:11 发表
    收到冲击溃缩变形
    A柱的强度一定要符合标准  在发生正碰时 引擎盖是一个可溃区域
    A柱前面驾驶室前面那块挡板就应该要硬碰撞 不可溃缩

    完全错误的理解。
    前方正碰,首先接触的应该是保险杠内的防撞梁,防撞梁再把力传到左右纵梁上,刚度相对较大的纵梁变形吸能。而在发动机悬置设计时,都有发动机下沉功能,以防止发动机后移直接推动防火墙(前围板)进入驾驶室造成伤害。前围板是个面积很大的板,即使做得厚,拉伸充分,也不可能不可溃缩。在设计时就没考虑过前围板的强度对驾驶室影响。A柱在侧位外板上,内板及加强板起补强作用。如果轿车追了大卡车,就是钻了肚子,这时候A柱强调就是救命稻草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6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9-4-2024 02:12 , Processed in 0.736330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