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2395查看
  • 2回复

德国车和日本车的区别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5-5-2008 23: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关于汽车的概念,

欧洲人想的是我用它横贯欧洲不能有问题。

美国人想的是我从美国的东海岸开到西海岸它得好使。

而日本人在回答中国人责问为什么使两年以后哪哪都是毛病时,是这么说的:“在日本,你就是天天住在车上,一年也就跑一万公里。谁能想到你一年就跑五万公里!日本人开3年就换车了,你非得开15年,你怨谁?”  

          
欧美人发明汽车是从人的需要出发,从无到有的想象、钻研。
日本人学做汽车是为了赚钱。所以他把别人有的拿过来琢磨怎么做的更便宜!日本车打入美洲市场是能源紧张,油价上涨的70年代。——他最省油。
大家知道车怎么能省油么?——车轻!(风阻系数并不是最根本的因素,因为风阻系数的作用是与速度有关的。)

为什么在日本车迅速占领市场的时候,欧美人(特别是德国人!)却不生产同样省油的廉价车与其竞争呢?是因为他们作汽车的目的不一样!!!

德国人在想让汽车轻的时候想的是把钢板换成铝合金,这一下成本高得吓人!

日本人在想让汽车轻的时候直接把2个厚的钢板换成0.8的。结果是既降低了成本又省了油!!!      

德国人真的没想过这么做吗?真个这么笨吗?德国人真的没想过这么做!但却绝不是笨蛋!!!       
前面说了,因为生活的地理环境不同,造成了二者对汽车概念的理解不同,又说了二者造汽车的目的不同。结果造成什么直接的结果呢?

举个例子:两个人各自开着日本车和德国车以同样的速度撞墙,50公里的时候,

日本解说员对驾驶员说:“你看,这是最新科技:发动机下陷技术,保证不会进入驾驶室造成对驾驶员的伤害;这是利用塌缩吸能原理制造的三级吸能结构,确保其通过充分变形来吸碰撞能量以保障驾驶员的安全。”(车已经报废了)。

德国的解说员只对驾驶员说了一句话:“看,没问题。”

然后是时速100公里,撞完之后德国解说员不好意思地对驾驶员说:“对不起,您的车报废了!”日本解说员大声对驾驶员骂道:“活该你死,开这么快,你还敢撞墙?”
德国人想的是要把发动机室做坚固,以确保在可能出现的事故中尽量把车的损失减少到最小。而为了人的安全要把驾驶室造的更坚固,以确保在车的损坏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还能保证人的安全。
           
日本人想的是为了节约成本把驾驶室做的越薄越好,只要能保证发动机室比驾驶室更不结实就行——这样就不至于直接把人撞死(安全碰撞试验能过关)。
            
而这两辆车带给人的直接区别是:

日本车每百公里省1-2个油,每开出一万公里,日本车少花几百块油钱——前提是别有事故,因为一有事故,日本车用于修车甚至换车的综合费用要比德国车高很多。(不要只看到德国车的一个保险杠是日本车的几倍,德国车需要换保险杠的时候,换成是日本车可能已经报废了!)   
想一想你买车花了多少钱,你每年能开多少万公里,你就知道省这点油钱对你有没有意义!而多花这点油钱对你有多大的好处!
           
人要学会自爱,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就像日本人为了保护自己的森林资源,一定要从中国进口一次性筷子一样。日本人为了赚取更大的利润,是尤其不会在乎你中国人的死活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6-5-2008 00: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们能否从日本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成功经验中借鉴些什么呢。
而欧洲人在很多方面确实不如小鬼子,比如汽车市场营销方面反应是很迟钝的,欧洲人太高傲,太自以为是。
我是倾向于我们自己的国产车,虽然现在还并不如人意。其次欧洲车,其次美国车。不会选择日本车,因为民族历史问题。但这并不妨碍向小鬼子学习。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6-5-2008 16: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说的漂亮!这种观点要顶一下!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4-7-2025 10:50 , Processed in 0.462741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