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4180查看
  • 3回复

如何辨别发动机是否存在积炭?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2-6-2008 20:5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如何辨别发动机是否存在积炭?

冷车难启动,冒黑烟。找不到原因怀疑积炭太多,请高人帮忙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2-6-2008 20: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动机积炭知识   
    (1)什么是积炭
    发动机工作时,燃油和进入燃烧室的少量润滑油不可能完全燃烧掉,未燃烧的部分油质在高温和氧化作用下形成胶质粘附在气门、活塞或燃烧室表面,再经过高温作用进一步凝结成沥青质和油焦质的混合物,就形成了积炭。
  (2)积炭有什么危害
  车辆使用中,因为积炭过多引起的故障是比较常见的。积炭占据了燃烧室内的进气空间,使充气效率降低,直接影响了发动机的功率;燃烧室容积变小,压缩比会升高,发动机容易产生爆震;气门关闭不严,发动机容易出现起动困难、怠速不稳以及加速不良现象,导致发动机性能下降和排放恶化;喷油器上的积炭影响了喷油雾化状况,造成各缸工作不平衡,引起明显的发动机抖动。对于电喷车,积炭过多还会使节气门位置发生变化,导致供油过多,油耗升高等等。
  (3)如何才能避免积炭过多
  发动机内积炭过多一般是汽油品质问题或机油窜入燃烧室造成的,如果汽油中含有的胶质过多,就会降低汽油的蒸发性,发动机内积炭就会增多。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加油站加油。如果车辆使用了一定年头,发动机内气门油封或活塞环磨损过大,机油会窜入气缸形成积炭,如果积炭比较严重,只能解体发动机进行维修。另外经常在市内低温低速行驶,发动机内积炭形成的几率会高出很多,所以有时间要到环城路或高速公路上去跑跑高速,对降低积炭的产生很有好处。
  在怀疑是积炭影响了发动机的运行之后,修理厂可以使用内窥镜探查发动机内部情况。对于症状较轻的车辆,可以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购买正规品牌的汽油添加剂(如一汽?大众服务站销售的大众车辆指定的燃油添加剂),加入油箱内使发动机高速运转,以达到清除气门和喷油器上轻微积炭的目的。如果发动机怠速抖动严重,就需要用专门的清洗剂来清洗积炭。许多修理厂都有发动机免拆清洗机,可以使用这些设备来清洗积炭。在免拆清洗设备中,清洗液起关键作用,虽然清洗液从表面上看可能都一样,但是其中的学问可就大了,用户不可能懂得这些,所以选择修理厂是最重要的,当然选择规模大信誉好的修理厂会比较可靠。
  如果以上两种方法都不能彻底清除积炭,您就只能让修理厂给发动机“动手术”了,解体发动机用机械方式去除积炭,同时清洗进气系统和喷油器。
    (4)积炭是影响发动机动力的主要因素,长时间积炭带来直接后果是发动机加速不良,怠速不稳,有时会伴有进气歧管放炮,冷车启动困难等一系列问题,而积炭的形成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
    1、质量低的汽油(这里的质量不是标号,而是汽油的清洁度。)
       汽油中的蜡和胶质等不纯物是形成积碳的主要成分,所以清洁度高的汽油形成积碳的趋势就弱一些。
    2、不要长时间怠速行驶
      怠速时间长,发动机达到正常温度的时间也就变长,汽油被喷到气门背面后蒸发的速度就慢,积碳也由此而生。同时经常怠速行驶,进入发动机的空气流量也就小,这样对积碳的冲刷作用变得也很弱,会促进积碳的沉积。
    3、注意熄火时机
      对于装有涡轮增压器的汽车,在高速行驶或是爬坡后不要马上熄火,在怠速运转10分钟后再熄火,装有涡轮增压器的汽车其形成积碳的速度比一般自然吸气式的汽车要快数倍。
    4、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首先不要采用“高档低速”的驾驶方式,因为这样驾驶很可能造成混合气体不能充分燃烧,这样就容易形成积炭和胶质,合力的档位配合发动机的合理转速有利于混合气体的充分燃烧,使发动机动力性得到充分发挥,也减少了积炭的形成。
     除了预防以外还是建议有车族做些常规保养,大概每2万至4万公里时做一下进气系统的免拆清洗,也就是在发动机不解体的前提下用专用设备专用方法对车辆的进气道、气门、油路等容易形成积碳的部位进行清理积碳的操作。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2-6-2008 20: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使用汽油清洗剂的效果如何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5-3-2009 09:57: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是什么车 说清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3-8-2025 21:15 , Processed in 0.420477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