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组合的孔与轴之间的配合性质,取决于机器的功能要求。但是,要取得相同的配合性质,往往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孔轴公差带的组合来得到。如Ф50H8/f7配合与Ф50F8/h7配合,两者都是最大间隙为0.089mm,最小间隙为0.025mm的间隙配合。生产中就应选择一种比较理想的配合关系,使它即能满足功能要求,又具有良好的工艺性,以获得最佳经济效果。
因此,选择基准制,应从机器结构特点、加工工艺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并应遵循下列原则:
⑴ 一般情况下应优先选用基孔制。从设计上讲,基孔制和基轴制通常都可以实现同样配合要求。但是,加工精确的孔要比加工相同精度的轴困难得多。因为加工中小尺寸精确的孔时,通常需要用价值昂贵的定值刀具和量具,如扩孔钻、铰刀、拉刀、塞规等,而且每一种定值刀具和量具,只能加工或检验一种尺寸和公差带的孔,只要零件的尺寸公差带发生变化,就必须更换不同规格的刀具和量具。基轴制要满足不同性质的配合要求,就需要改变不同孔的公差带与其相组合,这将给生产带来极大的不便。采用基孔制,孔的公差带可取一定值不变,而只需改变轴的公差带,便可满足各种配合性质的要求。加工轴只需同一把车刀或砂轮,便可加工出各种公差带的轴来。由此可见,改变轴的公差带在加工制造上所产生的困难及费用比改变孔的公差带时要小的多。从工艺和宏观经济效益来考虑,生产中应优先采用基孔制。
⑵ 在下列情况下,应采用基轴制:
① 生产中采用基轴制可产生明显经济效益时,如在农用机械和纺织机械中,有时采用一定公差等级(IT9~IT11)的冷拉钢材,其外径不经机械加工直接用作配合轴,此时采用基轴制可避免冷拉钢材的尺寸公差带规格过多。
② 当同一轴与基本尺寸相同的几个孔相组合,且配合性质要求不同的情况下,应考虑采用基轴制。
③ 尺寸小于1mm的精密轴比同级孔加工要困难得多,在仪器、仪表、钟表和无线电的零件生产中,常使用光轧成型的钢丝直接做轴,此时也应采用基轴制。
⑶ 与标准零部件配合时,应以标准件为基准件来确定采用基轴制还是基孔制。
为满足特殊配合的要求,允许将任一孔轴公差带组成配合(称做混合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