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4331查看
  • 15回复

动力系统布置的间隙分享,其主要目的是考虑发动机的振动问题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3-9-2008 08:5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考虑动力总成布置的间隙,主要是要考虑发动机的振动问题,在我以往的工作中,一般要保证发动机和周边的非运动件(通常安装在发动机舱内且不与发动机相连)的间隙≥25mm;而发动机和其连接件的距离,如冷却水管,燃油管路≥15mm。
    再发一款德国客车的部分布置间隙:风扇外圈与风扇护风罩的间隙为25mm,风扇前端面距散热器的距离为60mm,风扇后端面距发动机缸体前端的距离为30mm。注:发动机为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硅油离合风扇。风扇于周边件的布置间隙,除考虑运动干涉外,还要考虑尽量减少风量损失,确保散热效果。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4-9-2008 02:2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但在轿车中,25是很难保证的。
具体的间隙要求数据不好说,但要有措施,即我有能力控制发动机的振动及位移。
另外一点,悬置的限位装置很重要,只要能超过限位的数据就无大问题。
再不行,把风险留在易修便宜的部位,确保重要部位在不可预料的事件中不出事。
很感谢楼主的数据。
呵呵。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值 +8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8 专业回复【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7-9-2008 14:3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动力总成的运动间隙一般按照动力总成在X、Y、Z方向上的扭转角度为1、4、1deg 分析。
我在布置时最小间隙都是15mm,AT的12mm 都在做。
考虑碰撞性能,一般前面大于40 mm,后面大于70mm 。油底壳离地间隙最小150mm,上部35mm ,考虑行人保护的话得大于70mm (一般没几个车能满足要求)。
以上数据仅供参考,也许每个公司的悬置标准不同,其间隙要求不同。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8 收起 理由
cartech8.com + 8 专业回复【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9-9-2008 22: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楼 的帖子

主要看悬置特性,在悬置达到限位极限后还要预留7mm以上的间隙(冲压公差+铸造公差+定位公差),没有严格的界定。当然,如果空间允许的话越大越好。但很多车型是无法满足的,有些日本车型变速器和纵梁的间隙只有12mm。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cartech8.com + 6 专业回复【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9-2008 00: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兄弟好

考虑行人保护我也听说过70的数据,但不知有什么原因
因考虑机盖子的变形吗,也太大了吧,一直没想明白。
另外,不知3楼的兄弟所布置的发动机是横置还是纵置,我不太明白XYZ的方位。
很高兴和大家交流。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6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0-9-2008 20: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有的时候与发动机质心和转动惯量有关系,对于发动机前置横驱的车,要求发动机悬置尽量均匀分布跨距,左右悬置在Z方向移动量比较大,考虑到汽车各种工况下质量转移,也就是说加速度不同,受力方向也不一致,高速制动的时候,发动机是朝下俯冲的,主要考虑X方向移动,可以算出来,但调节悬置刚度可以减小移动距离,但振动又偏强,需要综合考虑。小日本发动机好,本身振动就优于国内,固与周边间隙布置偏小,国内减小悬置刚度,距离偏大,一般要20以上。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8 收起 理由
cartech8.com + 8 专业回复【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6-11-2008 18: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因车的空间和动力总成而定,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大OEM都有自己的标准
能难拿到这类标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cartech8.com + 2 积分鼓励【重在参与,不以对错论英雄】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4-5-2009 22: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遇到机舱尺寸小的时候就左右为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2-5-2009 16: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具体看部件本身的位移和装配误差累积,动力总成距离周边环境的间隙不小于20mm还是比较合适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9-6-2009 18: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动力总成:上下间隙要求大于25mm,其他方向大于20就可以了,至于行人保护,发盖外板与前舱内比较坚硬的物体间隙要求大于75mm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8-2009 22: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只有专业人士才会对这些数据有感觉,本人目前还不专业,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0-8-2009 16: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额,好多的规范,果然都是专业人士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3-2-2010 21: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动力总成的布置,本人在做的时候一般是保证三元催化距离风扇护风圈40(这里指的是加上隔热罩以后的距离),发动机与纵梁的间隙一般保证在25mm作用,变速箱与纵梁保持在15作用,这里还需要注意变速箱与副车架已经变速箱与转向机直接的距离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3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7-3-2010 13: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动力总成布置,一般保证前后35以上,最好是有发动机包络,这样布置起来就可以适当减少布置的距离,使机舱布局更加紧凑,动力总成Y向一般15mm就可以了,现在还在往下压,这一般要看悬置了,目前国内的配套厂家能力都不怎么强,所以一般还是在15mm左右!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3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5-2-2012 23: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人的方案是,如果两个零件都能运动,间隙要大于50,如果一个能动,要大于25,如果都不动,大于15
这是他们的经验参数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5-7-2025 07:01 , Processed in 0.455361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