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335查看
  • 5回复

不只牛奶有毒 关注汽车内的几大毒素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3-9-2008 23: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编者按:震惊全国的毒奶粉事件,使三聚氰胺这一种之前只有化学专家才认识的物质一夜之间被国人所知晓。而更令人惊讶的是在事件被揭露之前,似乎往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以“提高”蛋白质含量已经是行内的潜规则。通过这一次事件,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生活中的每一个早已习以为常的细节,或者在买辣酱前要留意一下有没有苏丹红的迹象,喝牛奶之前要看一下“营养成分”中有没有三聚氰胺。而延伸到我们购车者在选择汽车时,是否也应该留意一下车内的各种“毒素”呢?




● 车内毒素有哪些?

新房子装修时需要认真挑选装修材料,以免日后持续释放出诸如甲醛等多种有害物质,这是大多数消费者所了解的。但其实在汽车这一个流动的“房子”内,同样也存在着有毒物质的威胁,而且车厢内的密闭性以及内饰原料的不明确性,往往使得这些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影响更大。




2007年11月,由多家知名媒体支持,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负责检测的“健康汽车”大型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活动,经过近两个月的分批次检测后正式结束。(虽然此次活动举办于一年前,但仍然具参考意义)来自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的数据显示,在检测分析的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和TVOC五项车内有害元素中,50款车型中有42款存在不同检测项超标问题,超标率达到82%。其中,甲醛的超标现象最为严重,93%的被测新车车内空气中所含的甲醛含量都超过室内甲醛国际限量值,此外,22%的被测新车车内空气中苯含量超标。下面我们将对这五种常见的车内有害物质作简单介绍。




甲醛——甲醛是无色、具有强烈气味的刺激性气体,其35%~40%的水溶液通称福尔马林。甲醛是原浆毒物,能与蛋白质结合,吸入高浓度甲醛后,会出现呼吸道的严重刺激和水肿、眼刺痛、头痛,也可发生支气管哮喘。全身症状有头痛、乏力、胃纳差、心悸、失眠、体重减轻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等。甲醛的用途非常广泛,合成树脂、表面活性剂、塑料、橡胶、皮革、造纸、染料、制药、农药、照相胶片、炸药、建筑材料以及消毒、熏蒸和防腐过程中均要用到甲醛。




苯——苯是一种无色、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液体,具有易挥发、易燃的特点。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慢性中毒。急性中毒:轻者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轻度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状态。

甲苯——甲苯与苯的性质很相似,是工业上应用很广的原料。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甲苯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




二甲苯——二甲苯(PX)属于芳香烃类,人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甲苯或二甲苯,会出现中枢神经麻醉的症状,轻者头晕、恶心、胸闷、乏力,主要来自于合成纤维、塑料、燃料、橡胶等,隐藏在油漆、各种涂料的添加剂以及各种胶粘剂、防水材料中。




TVOC——TVOC是空气中三种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挥发性有机物和醛类化合物)中影响较为严重的一种。TVOC能引起机体免疫水平失调,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无力、胸闷等自觉症状;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严重时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出现变态反应等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4-9-2008 04: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谢谢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9-9-2009 14:5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新开发的大客车进行油耗测试,一趟3个小时下来感觉有点恶心和胸闷。
客车厂家的配套厂家很多都是江浙那边的个体户,小作坊来的,材料根本谈不上环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9-9-2009 20: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天有看过电视里边在讲新车室内消毒的问题,不容忽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4-3-2010 16: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牛奶有毒,什么都有毒,只要不超标就可以一了。没毒的东东都绝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4-3-2010 21: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得练到百毒不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4-8-2025 22:50 , Processed in 0.372733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