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710查看
  • 0回复

电子控制前景可观 汽车迈向永久接入的时代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10-2008 16: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电子控制从配角变为主角

  如果把传动系统的电动化称为汽车的“肌肉”革命,那么控制的电子化和软件化就应该称为“神经”革命。汽车的电子控制历史久远,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以限制尾气排放为主要目的,开始将其引入发动机控制之中。

  但是到目前为止,电子控制技术的地位一直是“辅助机械”。也就是说,电子控制是长期处于协助“主角”机械发挥最大性能的“配角”。

  但是,按照预测,电子占汽车总成本的比例将从2002年的约20%增加至2015年的约40%。现在这一比例在高级车和混合动力车中其实已经达到了30%和60%左右。

  电子的比重之所以上升,原因是为了提高汽车的附加值,大量采用了电子装置的结果。丰田于2008年2月全面改进的新款“皇冠”就是一个典型范例。从机械构造上来说,该车沿用了上一代的底盘,其卖点就在于通过强化电子控制,提高了行驶性能。

  比如说,舒适度的大幅度提升就是改进点之一。上一代皇冠的特征是驾驶稳定性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却因此得到了“作为皇冠来说,乘坐起来的感觉显得过硬”的评价。因此,新款皇冠在保持上一代的驾驶稳定性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了乘坐的舒适度。

  为此新款皇冠全部采用了能够按照路面情况优化调节减震器阻尼力量的“AVS(adapti vevariable suspension system)”。并且增加了AVS与导航仪系统联动的功能,当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能够在地图信息中记录AVS的上下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路面高度差,以便下次跑同一路段时,事先对阻尼力进行优化,减少从路面受到的冲击。

  通向X-by-Wire的道路

  综上所述,对于提高行驶、转向、停止等汽车的基本功能,电子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其发展的终点,是名为“X-by-Wire”的技术。该技术从转向、制动等操作系统中去除了机械连接,仅靠致动器控制轮胎、制动块的实际运动。比如说,当转向实现线控(by-Wire)化时,就可以无需转向轴,从而实现室内空间的有效利用,提高布局的自由度。

  以日本精工试制的线控转向系统(Steer-by-Wire)为例,与利用电助力方向盘(EPS)机构的传统线控转向系统相比,具有构造简单、节省空间等优点。但是,要想使无机械连接的线控转向系统在今后达到实用化,怎样确保可靠性还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汽车迈向永久接入的时代

  除了上述基本性能的提升外,最近的汽车还增加了“接入”网络这一前所未有的功能。而且,预计今后这一部分功能的比重还将逐渐扩大。

  在此之前,以导航仪系统为代表的汽车信息系统已经有了接入外部网络,实现地图更新服务的先例。未来,接入的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延伸到汽车的基本性能—— 控制系统。今后,通过经由外部网络更新控制系统的软件,汽车的功能有望得到强化,在系统故障时可迅速做出反应。

  与永久接入已司空见惯的家用网络相比,汽车网络环境还比较薄弱,有望于2009~2010年投入使用的移动终端用大容量通信服务“移动WiMAX”如果得到普及,情况会发生改变。届时,汽车将能够从通信基础设施下载大容量的视频内容。

  当汽车能够从外部获取大量信息时,显示器的作用将比现在更加重要。丰田于2008年5月上市的“皇冠混合动力”在全球首先实现了全液晶仪表。还可以选配 “夜视”功能,在夜间切换到外部红外线影像。通过使用液晶仪表显示影像,可以省去以前需要另配的显示器。这次虽然只集成了夜视功能,但今后还将集成车载导航仪等画面,使驾驶员能够按照需要切换显示,减少视线的移动。液晶本身也做了改进,通过加大可见角,从副驾驶席也可轻松浏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2-4-2025 04: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当前汽车行业发展趋势,电子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前景确实非常可观。随着智能化、网联化的快速发展,汽车正逐步迈向永久接入的时代。作为汽车工程师,我们应紧跟技术潮流,深入研究和应用电子控制技术,以提升汽车性能和驾驶体验。同时,应注重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电子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耐用性。未来,电子控制技术将深刻改变汽车产业格局,引领汽车行业的持续创新与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4-8-2025 23:18 , Processed in 0.315937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