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747查看
  • 4回复

[综合] “鹦鹉”将高压共轨“喊”成“主流”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1-10-2008 20: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鹦鹉”将高压共轨“喊”成“主流
   做事要有条理,要分清主次,这是一个常识。主流与非主流,常规与非常规,
说的也是要分清主次。很多时候,人们辩论过主次之后,过了一段时间却发现当初
的认识竟然错了。这说明,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直线的,而是曲折的。在汽车界,
不乏这样的事例。
    据悉,7月4日,国家有关部门召集汽车行业的专家和企业代表,在北京开了一
个研讨会,主题是“将对采用非常规技术路线实现国Ⅲ排放标准的车型进行核查”
。通俗地说,“非常规”技术路线就是“非主流”技术路线。按照业内“共识”,
实现柴油发动机国Ⅲ排放标准的主流技术路线,或者说是常规技术路线,就是高压
共轨,而非单体泵、泵喷嘴和电控直列泵+EGR等。
    为什么会有这种“共识”?主要是因为这些年来,我们非常缺乏自己的实验结
论,被人忽悠得多了,高压共轨的名头最响,自然就成了人们意识中的正宗、常规
和主流。那么,大多数企业领导和行业专家被谁忽悠了呢?至少有三类人:一是一
些名不副实的技术专家,二是某些接受了这条技术路线的国内汽车企业和发动机企
业,三是在这种技术上居于垄断地位的某些外国公司,博世和电装就是两个典型代
表。
    有 “专家”说,从国际发展趋势看,高压共轨是提高排放水平的最佳技术,是
已经被欧美发达国家证实了的。有企业说,提高发动机的排放水平,我们国内没有
成熟的技术,只能从跨国公司买高压共轨产品。博世和电装说,高压共轨是提高汽
车排放水平最成熟的技术,非常适合中国国情。
    他们所言是否属实呢?据曾在荷兰和美国从事柴油发动机开发工作16年之久,
并主持开发过福特6升V8 皮卡柴油发动机的朱元宪博士介绍,在欧美国家,实现欧
Ⅲ和欧Ⅳ排放标准,轿车主要采用高压共轨技术,商用车多采用电控单体泵等其他
技术。这一事实也为国内多家整车企业和柴油机企业所共知。可见,在欧美国家的
商用车行业,高压共轨并非“最成熟的技术”,也不是“主流”和“常规”技术路
线,更谈不上一枝独秀。
    据国内一家大型柴油机企业技术副总透露,最初,他们与欧洲一家设计公司联
合开发国Ⅲ机型时,采用的是单体泵技术,后来被迫转向高压共轨技术,因为国内
没有企业生产单体泵,博世等跨国公司在中国只生产高压共轨系统。
    目前,国产的国Ⅲ发动机,多数是国内企业与国外设计公司联合开发的,所选
择的设计公司也就那么屈指可数的几家。所以,在发动机开发过程中,在国外设计
公司的建议和国内企业的无奈之下,高压共轨技术逐渐盛行,成为“惟一”具有先
进性的柴油机技术。经过不懈努力和多方运作,跨国公司欣喜地看到,局面正朝着
他们预设的轨道顺利演化,高压共轨技术垄断市场最终形成。
    在高压共轨技术被强行扶上“常规”地位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明显地感觉到,
业界有一股强大的势力在推进。 某些国内专家的言论非常疑似“鹦鹉”之声,他们
或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了博世、电装们的代言人。“鹦鹉”们有意无意地屏蔽国外
的市场情况,忽视国情和国内零部件行业的利益,只顾宣扬高压共轨技术的优势,
贬低“非常规技术路线”的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为博世、电装们获取更大的垄断
利润鸣叫不止。按照朱元宪博士提供的情况分析,现阶段强“封”高压共轨技术为
“常规”技术路线和“主流”路线,实有打压和封闭其他技术路线的嫌疑。这样的
做法,难免不让人联想到“鹦鹉”现象。
    从发展趋势看,高压共轨技术前景看好,这并不意味着它现在和将来是惟一可
用的技术。在实施国Ⅲ、国Ⅳ排放标准阶段,那些“非常规”技术路线也能满足法
规要求,性能稳定性问题也得到有效解决,还有生存空间。在实施国Ⅴ标准之前,
国内企业完全可以一边生产满足排放要求的“非常规”产品,同时积极、自主地研
发高压共轨技术,节约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国内很多商用车企业既不否认高压共轨技术的优势,也不鄙弃“非常规”技术
路线的适用性和成本优势,两种技术的产品都生产,多方满足消费者需求。这才是
循序渐进、实事求是的正确做法,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发展是硬道理,立足点是国情。这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取得辉煌成就的
一大原则。可以说,国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大基石。30年的
改革开放历史,是一部兼容并蓄、吸收消化的历史,不是简单低级、非此即彼“拿
来”的历史。要是那样的话,中国商用车行业不会有今天这样骄人的业绩。在支持
多种技术路线共同发展、依靠市场力量存优汰劣的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时刻
不忘辨别“鹦鹉”言论,提防“鹦鹉”言论伤害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不做置自主
品牌产品和自主创新于死地的事情与决策。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1-10-2008 21: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楼 的帖子

记得坐车走高速看到重汽国三发动机的广告,感觉确实不可思议,我们着实被洗脑洗的很严重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11-2008 14: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个过程。我们是不是应该对我们的民族产业宽容点?不要再讨论什么假国Ⅲ,什么主流技术!难道我们有一天发现所有的汽车的都是高压共轨,博世,电装,德尔福!你的心中能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吗?我想那是不可能的!培植我们中国自己的汽车工业才是最重要的!顶楼主!看完感触很深,受益匪浅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4 精彩回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11-2008 15:5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在于再次从国三到国四排放时
能怎么办
不会到时候电控直列泵+EGR+scr吧
所谓非常规的还有个中压共轨,不过没人用哈
做技术的要对子孙后代负责啊
做试验的时候就是要全面,不能有假数据
所有工况都应该考虑到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cartech8.com + 6 精彩回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11-2008 09:5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是到用户手上的能不能达到样机指标要求。主流和非主流都存在这个问题,国2和国3都存在这个问题,鄙视下监管部门、检测部门和企业。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cartech8.com + 4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8-8-2025 02:09 , Processed in 0.747202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