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982查看
  • 0回复

中国车市才打了第一个喷嚏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4-11-2008 11: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第一财经日报  卫金桥
    油价和购车贷款利率持续下滑,仍然未能阻止美国汽车销量滑向谷底。根据数据公司Edmunds预测,10月份是北美车市25年以来最惨淡的一个月,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的销量下滑幅度高达35%以上,三大日本汽车公司丰田、日产和本田下滑将超过15%。
    北美车市在10月下旬开始出现缓慢复苏的迹象,这得益于美元开始走强、油价开始缓慢下滑、利率不断降低,以及汽车厂家优惠的购车贷款初步发生作用。Edmunds公司的CEO Jeremy Anwyl因此撰文说:“情况似乎不会更糟了,9月中旬到10月中旬可能是美国车市的底部。”
  全球最大的美国车市真的触底了?结果仍然难说,从美国经济的大环境来看,底部尚未形成。美国商务部上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经季节因素调整后,美国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折合成年率下降0.3%。当季消费支出创下28年以来的最大降幅。现在看来,最糟糕的是市场信心严重受创,短期内难以恢复。9月份,美国个人支出下降,9月份耐用品支出下降3.1%,就业市场低迷使人们不敢买入汽车等大件商品。
  美国车市的“流感”已经感染了中国车市。10月份国内车市仍然在惨淡中运行。神龙汽车、奇瑞汽车和江淮汽车等诸多主流公司开始纷纷发布的“瘦身计划”,准备对应残酷的车市冬天。
  经销商的坏消息也纷至沓来,上海一家经销商以1元底价拍卖仍然无人问津;武汉和北京同样有多家经销商寻求转手;广州一家丰田汽车的经销商现金流紧张。
  与美国车市相比,中国车市更像是感冒前的第一个“喷嚏”。
  今年以来,股市、房市相继陷入低谷,居民财富缩水,在这一大环境下,车市的潜在消费者首先放弃的就是购车计划。
  其次,美国金融风暴已经波及实体经济产生,纺织、钢铁、航运、出口企业等已经率先表现出令人担忧的征兆,目前看来,这种趋势正在加剧而不是趋缓,出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考虑,很多家庭也会考虑保留现金以备不时之需,目前看来,购车对大多数家庭而言显得有点奢侈。
  最后,今年以前,刚好是中国汽车生产商们扩大产能的高峰期,他们显然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经济风暴估计不足,那些得了“产能恐慌”、“库存忧郁症”的车商纷纷扯起降价大旗,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加剧了市场的观望心理。
  当前国内,一些汽车厂家的高层仍然在酝酿着明年大干快上的宏伟计划,“明年增幅不会低于10%”,类似的乐观情绪仍然在不少论坛上传播和蔓延。
  看起来,销售终端的寒冷还没有完全传递到最高层。在顶级品牌奔驰到自主品牌奇瑞汽车销售店内,情况正在比想象中的更坏。除了维修车进进出出之外,各家装饰考究的销售大厅内门可罗雀,到店成交量更是一路下滑,销售代表尽管一如既往地精神抖擞,但是无法阻止市场下滑的窘况。
  更重要的是,要说服向来危机意识很重、喜欢量入为出的中国人恢复消费信心,远不是汽车广告商单个群体能轻而易举办到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最值得担心的是刚刚兴起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尚稚嫩的新品牌,能否度过这个严冬?
  糟糕的是,金融危机正在影响到我们的每一个角落。今年8月,一位在南方打工的亲戚因为工厂倒闭回到老家。就在去年过年的时候,他还在让我推荐买辆5万元左右的轿车,如今他只字不提买车的事情,还让我帮他留心上海的工作机会。
  这似乎是另外一个不好的信号:原以为农村市场是未来汽车增量的希望所在,这个美丽的预期是否也会化为泡影?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4-2025 20: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您提到的“中国车市才打了第一个喷嚏”,作为一名汽车工程师,我认为这反映了当前中国车市面临的一些挑战和变化。尽管车市出现一些波动,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其潜力和机遇依然巨大。面对市场变化,车企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产品品质,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同时,也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灵活调整战略,以应对市场的挑战和机遇。总之,中国车市未来的发展仍然充满希望和机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7-8-2025 05:57 , Processed in 0.428196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