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2361查看
  • 9回复

中国重汽国Ⅲ是非持续 工信部否认停批谣言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5-11-2008 16: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中国重汽用3年时间研发的电控H泵+EGR(废气再循环)发动机正在经受行业质疑,近期甚至有传言,主管部门开始犹豫EGR发动机的技术问题,并停止审批了部分申请EGR发动机生产的企业。

11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司协调处处长李万里对此表示了否认,“我们并未收到上述某发动机企业的EGR发动机申请,所以不存在不被审批的问题。”李同时表示,不愿意就EGR发动机目前的争议发表看法。

EGR发动机低于目前高压共轨发动机一万元以上,并由此引发了重卡行业内关于两种技术路线的持续“口水战”。

EGR停止审批谣言

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国Ⅲ排放标准之后,各商用车企业考试推出自己的“国Ⅲ”产品,中国重汽推出了H泵+EGR技术的发动机,并获得国家相关部门的核准。一汽、东风、陕汽、欧曼、红岩等多数企业则采取了高压共轨的技术路线。

中国重汽的EGR发动机比高压共轨型发动机每辆车要低1万至1.2万元,EGR发动机很快在市场上获得认可。

据资料显示,目前在各个重卡企业的销售中,中国重汽的国Ⅲ车型销量最多,占到其总销量的80%,而其他企业的高压共轨国Ⅲ车型由于价格高的问题,并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国Ⅲ车型只占其销售总量的50%~70%。

这也引爆了行业的利益之争,“高压共轨阵营”指责中国重汽的EGR发动机为假“国Ⅲ”,其间也屡次传言EGR发动机将被检查并面临退市的风险。今年7月,曾有传言说,发改委指出重型车实现国Ⅲ排放必须采用电控技术,将对达不到该要求的EGR技术进行全面核查,中国重汽EGR产品面临即将退市的命运。

但随后又有刊登的辟谣消息说,国家发改委召集16家商用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开会,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对于已经通过公告的国Ⅲ车型,不需要再通过国家新出台的核查方案再次核查。近期又有传言称,主管部门或已经开始犹豫对EGR发动机的审批,主要是因为其技术争议比较大。

“下一步我们会加大对EGR发动机生产一致性的检查。”国家环保部污控司副司长李新民说,“但是EGR发动机的事情不作评论。”李并未表示环保部门已对EGR发动机停止审批。

中国重汽相关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重汽坚信自己的EGR发动机是通过国家检测并核准的,所以没有问题。

继续技术争议

“高压共轨”阵营认为中国重汽H泵+EGR技术是“假国Ⅲ”,理由是这种技术只是在国Ⅱ机械泵的基础上,利用电磁铁控制机械泵的齿条、出油阀,做成简易电控喷油泵外加EGR废气再处理系统,减少废气排放。

如果这样,由于其机械泵提高的喷射压力较原有机械泵没有显著提高,也就是无法提高足够高的喷油压力,因而对发动机的排放性能改善有限,只是对动力性和经济性以及整车的驾驶性能有所改善,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达到国Ⅲ排放标准。

“采用H泵+EGR技术的发动机,也许在台架测试上能满足国Ⅲ排放要求,但是生产一致性是很难保证的。”福田汽车副总经理、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邬学斌说,“如果它的EGR阀是打开的,按照目前中国的油品,可靠性肯定会出问题,6个月之内发动机就会腐蚀掉。”因为目前国内柴油的含硫量很高,经过EGR回到汽缸以后,硫就会变成硫酸腐蚀发动机。

但是针对上述疑问,中国重汽方面却表示,中国重汽的EGR发动机是由天津中国汽研中心经过了2年实验才推向市场的,目前对于该发动机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只是猜测。

“由于目前国内柴油没有全部达到国Ⅲ标准,但是在相关部门检测的过程中,EGR发动机确实可以用国Ⅱ的油达到国Ⅲ排放标准,”中国重汽企业文化建设部副部长倪桂祥说,“而在这一点上,高压共轨发动机也可以达到。”

倪桂祥介绍说,当时在天津中进行EGR发动机的检测,是完全公开的过程,相关部门也提出来,如果对EGR发动机有异议,可以提出来,但是中国重汽至今没有收到其他企业对此技术的意见。

虽然目前行业内对EGR发动机的争议不断,但在EGR发动机可以通过审批的前提下,很多企业也开始着手研发和生产。据了解,一汽、潍柴、玉柴开发的EGR发动机也有望近期通过台架试验或面市,华菱重卡则已经开始销售装配EGR发动机的国Ⅲ整车。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EGR发动机的价格优势已经撼动了博世等跨国巨头在高压共轨上的垄断地位,目前博世已经推出了共轨产品的低级版,价格比博世现有共轨产品便宜了500~600元 ,无锡博世汽车柴油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甚至推出了一种“经济型电控共轨系统”,整个系统已比原先便宜了约1000元。而此前,博世已经悄悄把中重型发动机的电控共轨系统价格下调了300~400元。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5-11-2008 21: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EGR在使用过程中,因其没有电控部分,维修服务同国二基本一致,一般问题用户可以自行解决,而目前的电控发动机都有不供油,加速无力等反映,用户还没有接受,一但出现电脑问题,只能等待厂家的服务车救援,使用户望而生畏。价格是另一个因素,EGR发动机的低价格,使得供轨系统逐渐也调低自己的价格,原本突然增加的1-2w元正在缩水,有的厂家为了打压EGR,甚至推出上万元的优惠促销,对用户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cartech8.com + 6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6-11-2008 23: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就继续吵吧,反正没有人把这发动机小批量送到欧洲排放实验室做个一个月的试验。
            反正没有人真正关心发动机的排放到底怎样算环保。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cartech8.com + 4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13-3-2021 09:12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8-11-2008 09: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EGR就是骗人的,台架试验和真实的道路上是两码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9-11-2008 21: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骗子大行其道,不到三路奶粉的后果,是不肯悔改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4-11-2008 11: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潍柴和玉柴的EGR方案已经通过了发改委的审批,正在做环保部的认证。同时一汽那边也在加紧研发装有内部EGR系统的欧三发动机,所以从目前的趋势来看,EGR方案会存在一段时间,也许一两年,也许会延续到欧四的实施。

    另外,EGR方案是可以通过改良燃油系统升级到欧四的,比如将电控直列泵升级到共轨系统或是单体泵系统。重汽就曾经在2006年的发动机展会中展示过共轨系统+EGR的欧四解决方案。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6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8-11-2008 16: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也是一种创新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9-11-2008 16: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估计市场最受冲击的是国内单体泵企业。博世的共轨通过加大产量降低成本,优势会不断加大。
    1+2打的旗号是不然国外大企业搞排放垄断,效果是扰乱排放实施进程,打击偏低端的国产单体泵。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4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2-11-2008 22: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次洛阳会议透露,EGR已经得到官方及市场的认可,如果有人认为其不符合排放法规,则需要质疑人自己买一台去试验,没有第三方来公证。而且各大厂家已经都研制和试验了,因此EGR在两三年内会与共轨共存。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cartech8.com + 4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3-11-2008 10: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重汽来搅混水才能把BOSCH DELPHI的价格压下来
    不过这所谓的电控H泵+EGR就是糊鬼的。EGR就开、关两档怎么调节。
    油泵欲行程对排放没多少贡献。当年我都做过试验
    国家同意重汽上EGR就是为了打压BOSCH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cartech8.com + 4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8-8-2025 08:56 , Processed in 1.176261 second(s), 5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