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2630查看
  • 3回复

[设计匹配] 我国轿车的开发和设计运用四条途径及线束设计难点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1-11-2008 17: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在论坛上见到不少关于轿车电线束设计、试制及批产中好的认识、措施、方法及注意的事项。在这些流淌着艰辛的文字里,让我隐隐的感到欣慰:网友们的看法和认识在不断的提升,讨论的层面不断的深入,对汽车电线束的设计越来越重视。
从大家针对线束展开讨论的话题可见,都非常重视线束的具体设计。目前整车厂都有将线束设计的工作转移到线束厂的趋势,根据这种状态对线束厂的要求就更高,不仅要作到线束设计的正确性、工艺的合理性、外保护的可靠性、质量的保证性及最高的性价比等等关于线束本身设计的种种要求。
同时要求设计人员要学会线束的正向设计也要学会线束的逆向设计,换言之:在有整车电气原理的条件下和没有原理的条件下都能完成线束的设计,以适应国内不同层面主机厂的需求。这是对线束设计人员比较高的要求。由于我国轿车的开发设计的途径各家公司各有千秋,线束设计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归纳起来目前我国轿车的开发和设计,基本上有四条途径在运作:
1 是利用国外的技术资源
在吸收、消化了国外整车技术之后,利用其底盘,再请国外的造型设计公司全新设计车身,更换国内的动力总成或沿用原车的动力总成,再整和一下整车的配置,派生出基本型、舒适型、豪华型和超豪华型等等各类车型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2 是利用国内的技术资源
在认定一款参考样车后,与国内的一些较有知名度的设计公司在参考样车的比对下,共同确定即将开发车型定义、功能和相关参数。一般是采用样车的底盘,全新或部分开发设计车身,也就是换换头脸,以一种新的姿态推向市场。
3 是较有实力的汽车制造公司的常规作法
(1)在某一款口碑较好的车型上“改头换面”,自行设计(不排除外请设计),重新出炉一款或多款车型。
(2)在一款成熟的车型上更换国外动力总成或国内市场看好的动力总成,作为新车推出。
(3)在原有的车型基础上或加长车身或缩短车身,或更改某些配置,更换车型号去探市场。
4 是全部的照搬
这样的车型开发实际是将别人的“作品”拿来,作些局部的小小改动,对各总成马不停蹄的快速国产化,之后“借壳”推向市场。
这四种方式的轿车开发设计,其电线束的设计就各不相同了。
对只是“改头换面”,加长缩短车身的车型一定要选对变化部分的电器总成的护套和端子,并优化原车的线束,这种形式的线束设计最好完成,一般是即有原理又有线束的雏形,操作起来比较容易。
线束设计难点之一是:更换动力总成,开发一款新的车型。这种形式的开发一般在开发初期只能提供动力总成 ECU的管脚定义,没有对接各总成件的电流负荷。这样的线束设计就一定要参考相关车型的相关件的导线线径,一般与ECU对接的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导线放大到0.85mm2基本满足要求,待负荷确定后再重新修正。
难点之二:拿别人的“作品”,一般是没人提供整车电气原理的。以这种形式开发的车型,我们只有对线束作认真的测绘,用逆向的手段推导设计整车的原理,因为它是指导车型开发的根本。这项工作不是每个作线束设计的人都能胜任的,要有一定的器件原理结构的基础和电子控制方面的知识,同时更需要耐心细致的精益求精和竞业精神。
难点之三:请国外造型公司开发车身更换或不更换动力总成完成一款新车型,这种开发车型的方式对线束设计人员来讲前几轮的试制阶段是最困难的。在开始阶段一般都是使用原车的基本电气原理和电器件,如仪表板上的电器件和原车的车头车尾的灯具嫁接新的动力总成的电控系统,中间还有变化的器件都需要设计人员逐一的认真对待。特别是动力总成的控制单元如果信息不全,例如:负荷参数没有,更需要设计人员的经验。这时设计的线束只能是试制,用于整车的机械验证和ECU的标定匹配。到一定阶段后动力总成的信息基本补齐及新开发的电器件的原理、功能、脚位、负荷及安装位置等信息提供具全后,线束的设计工作才算正式开始.
综上可见,线束无论哪种形式的设计都需要设计人员了解整车的原理并且学会正反向的设计。
说到此,我想借此鼓励各位年轻网友:线束设计不是简单的导线选来选去的工作,它要有很深很广的知识,很细很耐久的精气神作支撑,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我国汽车事业的希望特别是汽车电气系统的希望就靠大家啦!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3-11-2008 22: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的不错,现在对汽车线束厂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也不知道是汽车厂家的工程师们变懒了还是忙不过来,或者是水平不行?总之都有朝线束厂这边推的趋势,同志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1-12-2008 11: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把线束转到线束厂去做应该是趋势。只有他们才更专业。国内有那些比较专业的呢,我们只是做汽车零部件的其中的线束长度不到1500mm,每次画完图纸转到线束公司的时候,偶尔也会遇到某些公司水平确实有待提高,比如某国际知名公司在shanghai的branch....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6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2-12-2008 11: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设计初始阶段,会做电器元件的分布图,线束的初始布置(用于整车的布置)
然后是系统原理图,电器匹配,线束设计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4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15-7-2025 18:56 , Processed in 0.356394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