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453查看
  • 2回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汽车业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12-2008 18: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日系车要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有所作为,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很清楚地认识到这种趋势。并且这似乎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事情,算是一种常识。然而,即使现在,我们是否真的在认真对待这件事情呢?

要尊重你的竞争对手!丰田和本田这样的企业,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并且值得我们尊重。他们事实上留给了我们很大的机会,只是几年来,我不知我们在做些什么。所谓竞争,就是双方的博弈,即使对手给你留下了空间,如果你自己不争气,也会错失良机。他们给中国汽车留下的机会是什么呢?价格偏高,品质和可靠性未能真正体现其应有水准。

中国有着极强的克隆能力,抛开汽车业不谈,其它行业这种情形也非常普遍。比如说最具代表性的服装和手表。仿名牌确实可能一时带来非常巨大的好处。因为仿名牌产品相对正宗产品的价格,常常相差10倍,有时甚至200倍。这时,克隆技术带来的溢价,理论上可能维持它的生存,甚至可以包含法律风险在内的成本。

而汽车业完全不同。克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止于企业形象,更在于产品技术和质量的提升。最多相差一倍的价格,这样的溢价根本不值得汽车业来效仿其它产业的短视行为。其它产业有可能较为普遍地谋求到短期利益,理论上也可能长期可行。而汽车业即使能够谋求短期利益,也非普遍现象,更加不可能有机会谋取到长期利益。

这种道理一点不难!根本也是多数企业家能够理解的。而模仿最大的好处在于,汽车研发风险降低。或者,企业家们根本找不到正向开发的成功之路。正向开发,根本不象我们坐在办公室里想象得那样可怕。之所以变得如此可怕,是因为市场上充斥着太多的利益之争,没有人真正从技术和管理的角度来洞悉。

为什么正向开发变得如此可怕?

第一,中国汽车市场近几年或者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汽车研发将主要由汽车设计公司来主导,相当长的时间内,汽车厂自己没有动力也没有能力做汽车研发,大家不相信这一点,事实上我看到的情形是,主机厂的整体能力甚至不及一个小的设计公司。没有人愿意承认这一点。原因有二,其一,即使有了人才,也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而如果把相同的人放在汽车设计公司里,则迸发相当大的能量。其二,从设计公司挖来的人才,根本不成系统,无法建立起一支有效的研发团队,也很难建立起有效的项目管理。
第二,没有正向开发能力的公司,自然大力宣扬正向开发的风险,正向开发当然有风险,但是不是有他们所讲的那么大风险,则是一个大大的问号。除了强调正向开发的风险,就是强调正向开发的巨额成本,常常以偏概全,让人听了心惊胆战,基本上想不怎么敢想正向开发的事情了。
第三,没有正向开发能力的公司,出于市场营销的需要,大力宣扬自己所具备的“深厚的自主开发能力”,使某些公司陷入迷局,若果真选用,发现正向开发原来风险真的巨大无比!殊不知,这种巨大的风险其实是来自设计公司本身的技术能力,而非正向开发技术本身。
第四,国内正向开发的成功案例,付出成本过大,使一般人望而却步。试想,动辙上亿元的投入,不做正向开发是等死,做正向开发岂不是找死?!正向开发与逆向开发最大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在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同,其它方面差不多都可借鉴。所以,假设逆向开发一款车型所需的10万小时是正确的,正向开发花费2-3亿元似乎还是非常便宜的?假设成立。但是你忽略一件事情,所有工作如果由外国人来做包括写会议纪要,他们的价格将是中国人的10-20倍。事实上,80%以上的工作由中国人自己来做更好,效率更高,沟通更便捷,成本更低。如果一切以逆向开发的成本为标准的公司,永远走不上正向开发之路。我可以清楚地告诉他们,如果仅仅是逆向,他们还可以花更少的钱,少到他们无法想象。他们只是在麻痹自己,以为花上一千万,就可以得到更好的逆向服务,那只是一种幻觉。逆向最佳的解决方案就是,找上十几个真正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自己做就行了,你的成本就是他们的薪资待遇。而他们会更加负责,并且没有了对外沟通的障碍和所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事实上大家也都认识到了,也在这样做。差别可能就在于谁组织的队伍有无可能过渡到正向设计。

仅仅是一个研发体系,我们就还在逆向和正向的圈圈里面转不出来,你说我们跟竞争对手的差距有多大?做简单的正确的事情,以常识来经营。我们迟早要放弃逆向,与其被迫,不如主动。

正向开发之所以这么可怕,可能仅仅是因为我们没有过多地去尝试。推进正向研发,也是在谋求一种竞争优势。单论一个车型的开发,所谓正向与逆向开发的成本差别,几乎不大,在3000-4000千万之间,根本不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相对成功的逆向项目,失败的正向开发项目,其失败的主要因素不会是因为多出来的投资。而成功的正向开发项目,相对成功的逆向项目,则有着更大的技术拓展潜力和更可观的市场前景,两者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汽车制造业,不是手表业,简单的模仿会带来超额的价值。如果考虑到真正把品质和可靠性做上去,模仿车型的市场售价可能只有20%左右的价格优势,而其对品牌的伤害,此时就显得过大。现在,日韩车系正向低端推进,20%差距,在考虑了性价比的情况下,有时根本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重要。

开始正向设计,提高品质和可靠性,根本就是我们避无可避的事情。一味降低售价,最后这把利剑在我们手中逐渐失去效果,才是中国汽车最可悲的事情。提升质量,并不总是需要花钱的,即使需要投资,它可能也是最好的投资,会带来更多的回报。就象对于技术和研发的投资。必须有人开始相信这些。

要和竞争对手竞争并且赢得胜利,我们必须有办法。研发体系、制造体系、供应商体系、营销体系、金融体系以及企业经营思想体系,说说看,我们哪里比丰田和本田做得更好?事业是干出来的,但是,如果从理论上讲,我们都没有可能胜过他们,我们又怎么可能成功呢?尊重竞争对手,就是尊重自己,也是敬业的一部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5-1-2009 11:54: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文章版里面的人是不会看的,你要是发些狂骂日本人的文章,无论有没有道理都会有好多人顶你,夸你爱国,说你是好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5-1-2009 15: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至少我看了,我觉得楼主说得有道理
一汽,二汽起步不比韩企晚,可是人家把我们远远的甩在身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5-7-2025 03:20 , Processed in 0.327453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