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162查看
  • 1回复

汽车行业职业前景展望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1-1-2009 14: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2004年是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毕业生高峰年,从各国各地络绎不绝地传来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毕业生数量大幅增长,而社会上的人才需求却没有明显的增长。有关专家估计,2004年将有近75万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那么,汽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与上述情况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汽车专业大学毕业生变得越来越"吃香".据了解,在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各汽车企业为争夺人才展开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普遍遭遇"寒冬"的就业市场上,对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异军突起,形成了就业场面"局部火爆"的新行情。在北京市公布的非北京生源毕业生急需的23种专业中,就包括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同时,北京市教委还规定,设有汽车专业的学校,可允许部分其他专业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末转入汽车专业,并出台了一些相关措施保证培养适合汽车企业需求的学生。  

  虽然就业形式令人欣喜,但也有一些问题不能回避。就在市场对汽车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的同时,多数企业也表示,目前的汽车专业人才在专业素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现在仍有不少高校的汽车专业使用的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教材,知识更新慢,不适合汽车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而汽车专业学生的实践机会少也会降低他们的从业率。因为企业需要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员工,这使得一些企业更愿意去招收有工作经验的技术人才,而不愿意直接接收学生。  

  职位需求:人才匮乏从上到下

  汽车行业作为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发展势头在近两年变得更加强劲。随着汽车进入家庭时代的到来,中国汽车制造业生机盎然。从负责技术维修的高级蓝领,到精通汽车行业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都已成为汽车企业翘首以盼的"香饽饽".2004年4月初,一场汽车人才争夺战在北京悄然上演。北京神龙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标致分公司、华泰汽车公司等多家汽车企业均通过各大招聘渠道刊登了醒目的招聘广告,这些汽车企业一共提供了数百个虚位以待的招聘职位,从普通的"维修技工"到管理高层的"集团副总",无不透露出各类职位都严重缺乏人才的信息。据北京外企太和顾问公司高级分析员李磊介绍,根据过去一年多的监测数据曲线显示,汽车行业的人才匮乏早已是众人皆知的秘密了,特别是对人才的需求从企业最低级的技工一直到企业最高级的管理人员,每一个级别的职位都有所空缺。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汽车行业普遍缺乏的人才是"既懂外语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为市场国际化的发展越来越快,很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都需要大量能用外语沟通的专业人才,而不是只懂技术的"聋哑专才";从岗位角度来说,汽车行业对人才的缺乏集中体现在研发、销售、品牌、售后几个领域,另外,优秀的管理人才、质量监控、项目管理人员也是招聘率较高的职位。  

  行业前景:行业竞争激烈引发人才大战

  根据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汽车工业近两年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令业内外人士欢心鼓舞,普遍认为我国的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而按照WTO的协议,2005年1月1日中国将取消对进口车型的限制,届时,汽车行业将全面进入一个更激烈的竞争时代。  

  开放的市场态势带来了良好的行业前景和激烈的行业竞争,激烈的行业竞争随即引发了激烈的人才竞争。随着前两年全国重点院校对汽车专业人才的重视和培养,今后将有大批的专业汽车人才流入汽车市场,这批人员不但能填补巨大的汽车市场就业空缺,更能为整个汽车行业注入新鲜的技术力量。  

  各个企业也看准了汽车行业在今后的良好发展前景,都在抓紧时间和机会进行人才储备工作,企业之间的人才流动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景象。大企业高薪聘请国外专家,小企业四处打探挖同行的"墙角",汽车人才大战已经打响,并将愈演愈烈。  

  汽车行业需求将持续增长

  康敏东风日产专营人事主管

  就我们公司2004年的招聘情况来看,汽车行业的人才供应还属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虽然有部分高等院校设立了很多的汽车相关专业,但是相对于庞大的行业需求来说,是杯水车薪。尤其是技术类人才,简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虽然我说的只是我们公司的情况,但是我相信整个汽车行业都处于这样的状态中,人才流动比较频繁、高级人才薪情一路看涨,各个公司之间互相"挖角",这些在汽车行业中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景象了。  

  就人才需求来说,汽车企业一般希望能招聘到那些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又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知识的人才,这种两者兼备的人才特别难以寻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根据不同岗位的不同侧重来酌情选择。像文职类的岗位,比如前台、行政和财务,我们可能会相对看重他们的专业背景,即使是应届毕业生,只要他学习成绩优秀、专业对口,我们也会考虑招纳;但是像技术类的岗位,比如售后服务、车辆保养、维修、贷款等等,这些职位都需要积累长期的实际工作经验才能胜任,对于一般的应届毕业生我们都不考虑。可是市场上最最缺乏的恰恰是这一类人才。如果企业里有既具备专业背景知识、又对整个汽车销售流程比较熟悉、而且还对车的维修保养和贷款政策比较了解的人才话,那他绝对是企业里的骨干。对于这样的骨干,企业都会想尽各种办法留住他,加薪、升职都有可能。  

  但是提供给人才优良的工作环境和极具竞争力的待遇并不能百分百地保证留住人才,业内的人才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因为顶尖优秀的人才数量有限,每个企业都想尽各种办法来笼络他们,所以挖角和跳槽的情况也频频出现在这个行业中。当然,我个人认为,任何一个行业中对待优秀的人才都是要努力去争取的,这种现象也不仅仅局限在汽车行业中。对于频繁的人才流动,有人认为这样的情况有利于促进企业间的竞争,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也有人认为过于频繁的人员流动会造成企业之间的恶意人才竞争,而且会对专业人员的工作专注性和积极性起到消极的作用。其实不管是那种看法,任何事情发展到极端都会产生一定的破坏性,对于汽车行业内的人才竞争也是如此。  

  至于2004年的薪酬状况,对于基础职位来说,还是技术类的岗位薪资占据了最高水平。一些掌握着进口车的维修和保养技术的技工绝对是企业里的"香饽饽",他们的薪资水平一般在年薪5-10万的水平;对于售后服务类的岗位,我们采取绩效工资的制度,和销售一样,有一部分底薪,其他都是考业绩额度来颁发奖金,底薪一般占据他们工资总额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数量;行政和文职类员工的工资都是固定数额,而且变化不大。按照今年的发展形式来看,汽车企业在今后几年内的发展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对人才的需求数量虽然会增加,但在录用时会更加有针对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8-1-2009 09: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是2004年的,跟现在差距太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3-8-2025 04:59 , Processed in 0.436695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