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7384查看
  • 34回复

关于汽车行业的一些看法(一)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6-1-2009 15: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关于汽车行业的一些看法(一)
    进入大学,不知从何时起自己就迷上了汽车。于是在大一下学期就冲动地转到了热能与动力工程学院,希望在这里能把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然而,来到这里以后,自己并没有像当初想的那样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只是浑浑噩噩地虚度了两年时光。等到大三分方向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梦想仅仅是享受汽车而不是制造汽车,那一段时间我纠结,我想放弃这个坚持了很久的盲目的梦想,但我又不忍背叛曾经和自己为了汽车梦想而坚持的朋友。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发动机。在我选择了发动机的那一刻我就在心中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就要干出个模样来。为了自己的诺言,我有必要对自己未来的行业好好思索一番。刚好现在正值假期无事,我也有机会翻检脑海中关于汽车的点点滴滴,写下自己对汽车行业的一些看法。
       就目前情况而言,国内汽车技术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德国等汽车强国。虽然我国已经形成了以一汽、二汽、上汽、广汽等为龙头,以奇瑞、吉利、比亚迪等为新秀的汽车格局,但龙头企业仍然摆脱不了合资的桎梏,新秀企业也缺乏核心竞争力,所以在中国汽车市场这块可口的肥肉上,国内汽车企业拼得硝烟四起,利润却全让掌握核心技术的外企拿走了。在和东风的汽车专家座谈时,他们告诉我,日本随便派遣一个技术员过来,事做的不多,待遇却出奇的好,住的是香格里拉,工资是中国工人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这种不公平就是因为别人掌握了核心技术。
缺乏核心技术就是当前我国汽车行业最实际最基本的现状。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中国科研氛围的不纯正。汽车技术的研究是一个艰难、细致,漫长的过程。做这种研究,最忌讳的就是急功近利,可是当前,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心情变得烦躁起来,急功近利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盈利是衡量一个公司发展的最直接的指标,所以汽车官员为了政绩便只顾着公司的盈利,公司要想盈利就必须拿得出过硬的产品,过硬的产品需要过硬的技术,可是一到技术这个坎儿,国内的企业就退缩了,因为技术的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一定能看到明显的成果,这是那些希望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的人绝不容许的,所以,合资便愈演愈烈,他们不用为技术操心,只需要发扬拿来主义,然后每年年终的时候在各大媒体宣扬今年其汽车销售量又突破了几百万大关,稳居龙头地位之类的话,其实呢?这利润全被别人拿走了,他们只是分得一杯残羹而已,他们自己心里也明了,也心痛但是“在其位谋其职”,有面子上的政绩才能升职啊,反正也不可能在一个岗位上干上几十年,即便做出点儿什么真技术那也是为后来人铺路,那又何不通过合资把面子做足呢。可是他们未曾想过我们民族工业的振兴岂能一蹴而就,要想不受制于人,就是需要我们一代代人甘心做铺路石呀。
       在急功近利的思想氛围下,汽车研究人员也难防此劫。日本、韩国都曾走过合资之路,并通过这条路发展壮大起来,日本有丰田、本田、日产,韩国有起亚、现代,这些公司都成长为独立自主,享誉国际的大品牌,中国也是走合资之路,可是这么多年了,除了为外国汽车企业拼出了市场外,自己所获甚少。为什么呢?我们中国人不是不聪明,日本、韩国很多先进文化都是从我们的老祖先那儿汲取的,现在我们为什么反而比别人落后呢?下面我举几个汽车界知名人士给我讲的事例就能说明一些问题。康明斯的Jeff  Li给我举了一个事例。中国的一家汽车公司做汽车碰撞试验,第一次没通过,车子拿回去重新加工,第二次又没通过,再加工,第三次还是没通过,可是新品又要赶着上市,怎么办呢?那就只能造假,请别人喝酒、吃饭、送礼,勉勉强强也算过了关。你们公司自己的车在实验室都不过关,更何况在情形复杂的道路上呢,他们只顾着赶时机,以为及时推出新产品就能为自己赢得利润,可是他们作为一个车企从来没有为车主想过,靠这样的品牌又怎能赢得车主的口碑。是一个急功近利的心让他们失去了打造知名品牌的耐心,于是他们在国内市场也就慢慢失去了立足之地,中国的汽车行业也失去了进步的可能。还有一个事例也能说明这一问题。在一次北美车展,作为我国著名自主品牌的吉利推出了自己的参展车辆。在国外工作多年的华人Jeff  Li见到自己祖国的品牌当然高兴,他迫不及待地去欣赏一下自己国家的产品,可是当他进入车内时,他就失望了——前排座椅下面还残留着海绵屑。他只能无奈地将前排座椅下面的海绵屑藏到一个不显眼的地方,以免外国人看见,但是在他下车的时候国产汽车又一次让他失望了,车门竟然都关不严实。我不知道这样的车是如何被拿来参展的。难道吉利的人就那么迫切地要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新车吗,竟迫切到连把车内打扫干净的时间都没有吗?足以可见,我们国家的汽车界急功近利的现象是多么的严重。难怪搞了这么多年的合资,中国的那批技术人员只能造出貌似神离的汽车,这样的一种心境和态度怎么可能掌握真正的高端技术?
       所以,我以为要想振兴民族汽车工业,最重要的就是扫除科学界急功近利的氛围,在科学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汽车工业才有希望!

381271f8-ec4e-4ee8-81b8-b5932cb7151e.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8-1-2009 19: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真的是LZ的个人看法吗??

民族汽车业任重道远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9-1-2009 11: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楼 河南风少 的帖子

不管是不是你说的的,但这篇文章写得是不错的,值得鉴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19-1-2009 17:5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楼 saiba 的帖子

本人对汽车爱好已久,平时无事多多少少也读了些和汽车相关的书籍
暑期社会实践跑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司  切切实实感受到我国汽车界急功近利的氛围
不过文章中的表达可能有些欠妥当之处  以致这位仁兄误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19-1-2009 18: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楼 lwolfzh 的帖子

多谢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9-1-2009 21: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思想、有见地。多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2-1-2009 13: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术被埋没的时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1-2-2009 19: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科研现状……心态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3-2-2009 18: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慢工出细活。在工作中我周围的人就经常因为个人问题总想早点把活干完所以工作就草草了事,以至于工作做的不好。我觉得中国人还是欠缺一点外国人的动脑精神和爱国意识,自己的产品做的好了早晚是要打向国际市场的,到那个时候代表的就不只是一个公司而是中国汽车。日本能在二战后靠美国的扶持发展成现在这样和他们的动脑是分不开的,当初他们在我们这不断的学习成为他们自己的东西,那我觉得我们就要比他们做的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0-7-2017 08:43
  • 签到天数: 16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9-3-2009 22:48: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的聪明更多的是小聪明,在大是大非上中国人还是一种很迷糊的状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2-3-2009 22: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2-3-2009 10: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愿我们中国有有一天汽车工业会崛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2-3-2009 12:5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很好   现在中国汽车行业把科研市场化了   科研是个很神圣的事情  在经费时间充足的前提下,才能搞科研   急功近利这是中国汽车行业的写照   不过话说回来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汽车公司要的是经济效益 也属无奈之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3-3-2009 12:55:3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cartech8.com/?fromuid=325897

    德国车稳重,美国车大气,日本车节能,中国要造什么样的车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3-3-2009 16: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 想法相似中国汽车业任重而道远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11-7-2025 00:43 , Processed in 0.402514 second(s), 5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