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145查看
  • 2回复

[讨论] 混合动力车产业化背后 自主关键技术缺失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9-3-2009 19: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混合动力车产业化背后 自主关键技术缺失
随着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和新能源汽车补贴办法的相继出台,新能源汽车被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最具实现途径的混合动力汽车则首当其冲,仿佛一夜之间遍地开花。  

  但是,当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势如破竹之时,外资已在关键零部件领域占得先机,自主核心技术研发已经落后一步。凝结了中国汽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雄图的新能源汽车,征程并不乐观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19-3-2009 19: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零部件外资抢先机  

  面对过于“火热”的产业化,也有分析人士看到其中的危险信号:跨国零部件巨头在中国混合动力汽车领域越来越活跃。  

  “2008年,伊顿在全球销售了上千套混合动力系统,其中,在中国销售了将近100套混合动力系统,占了全球销量的10%。每套售价在30万~40万元。”负责在华混合动力业务的伊顿中国卡车业务工程主管黄高成表示。  

  据他介绍,除了与福田、恒通和宇通合作外,伊顿还在与厦门金旅等客车企业接触,多数是直接销售混合动力系统,提供技术支持,也有少数是联合开发关键零部件和整车。  

  作为伊顿的直接竞争对手,另一家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艾立逊也十分活跃。自2005年起,艾立逊与申沃合作,联合开发出一款混合动力客车。据悉,上海世博会可能采用这款车。去年年底,艾立逊还在北京获得了800套混合动力系统的订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19-3-2009 19:5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了解,863项目和振兴规划中政府明确要加大对关键零部件研发的支持力度,但是对于技术来源并没有明确细则。国内主流企业不约而同选择了关键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径。  

  与此同时,伊顿为了降低混合动力系统成本,正在着手实现在中国的本土化。  

  由于目前中国混合动力系统零部件供应商基本都是手工作坊形态的,伊顿正在考察、培育上游供应商。“伊顿在无锡有现成的工厂,面积很大。一旦需要,只要增加一条生产线即可。”黄高成表示。  

  “目前,在中国销售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并没有多大利润,但我们主要是开拓客户,树立品牌。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刚刚起步,谁能抢占先机,谁就有可能在未来占有更大市场份额。”有外资企业人士表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7-6-2024 13:34 , Processed in 0.21872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