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692查看
  • 0回复

抢搭世博会采购快车 客车企争打新能源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8-4-2009 20:5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抢搭世博会采购快车 客车企争打新能源牌
文章来源: 中国客车信息网


每次重大会展活动都是汽车厂商展示自身形象和技术的好机会,北京奥运会促成了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首次集体亮相,上海世博会有望继续强化这一趋势。2009年4月8日在上海举行的世界客车联盟亚洲展览会上,参展的各家客车厂商都将新能源车样品放在显著位置,以期能够搭上世博会采购的快车。

    世博、财政补贴双重机遇

    根据上海市方面此前发布的消息,到2010年世博会前上海计划更新公交车4000辆,其中国Ⅲ排放和环保公交车辆达50%以上。世博会园区内运营车辆的采购将以新能源客车为主打,并面向全国招标。上海公交行业协会的技术专家马公拓8日也表示,为迎接世博,上海公交目前正在不断加强对新能源公交车的开发应用,至今已投入使用的有CNG压缩天然气公交车,11路超级电容公交车,825路604路混合动力公交车,二甲醚公交车等。这些新能源车辆的投入营运仅仅是迈开了公交车辆多元化的第一步,未来还有改进和提高的空间。

    除了世博会的采购机遇,政府的强力补贴政策也是激发客车厂商大打“新能源”牌的一个重要原因。据财政部、科技部等四部委此前在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会议上作出的部署,在北京、上海等13个试点城市,购买新能源汽车将获得财政补贴。而长度10米以上的城市公交客车正是此次补贴的重点,其中混合动力客车最高每辆补贴42万元,纯电动和燃料电池客车最高每辆分别补贴50万元和60万元。

    新能源客车成本降低有赖于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

    在上述正面因素的示范效应下,2009年4月8日的展览会现场各家汽车厂商均将新能源客车列为推介重点。国内客车行业领头羊之一的苏州金龙技术中心工程师陈立建告诉记者,公司方面对于新能源客车开发非常重视。目前苏州金龙和清华大学联合开发的新一代氢燃料电池城市客车已经下线,但氢燃料电池客车的制造成本太高(售价在300万以上),虽然国家给予最高每辆60万的财政补贴,还是少有企业承担得起,因此现在投入运营不太现实。

    苏州金龙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周卫国主任告诉记者,未来公司参与世博会招标的将是混合动力客车和纯电动客车。这两种新能源车技术较为成熟,实现产业化相对容易。相关业内人士也指出,以混合动力公交车为例,其与同等普通公交车的价差多在30万元左右,而政府20万至30万元的补贴额度正好填补了新能源客车与传统客车的价差,从而使其“上岗”的可能性大为增加。

    作为上海本地最主要的客车制造商之一,上汽集团旗下的上海申沃客车对世博会新能源车采购也可谓是蓄势已久。上海申沃的总经济师陆毓良告诉记者,公司对新能源客车的开发技术已有多年储备。目前上海11路公交线路上运营的超级电容车,即是上海申沃的产品。未来为实现世博园区车辆零排放的要求,公司还将推出改良版的超级电容车,用于世博会观光旅游服务。

    陆毓良表示,除了超级电容车,公司在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公交车等方面也有尝试,“可以说在具体的开发方向上,上海申沃没有特殊偏好,因为最终情况还要看市场需求来决定”。陆毓良认为,市场需求的扩大肯定会促进新能源客车技术的进步和制造成本的降低,这些有利因素反过来又将激发对新能源客车的采购需求,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类似世博会之类的重大活动无疑是推动两者进入良性循环的重要契机。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4-4-2025 22: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抢搭世博会采购快车,客车企争打新能源牌”的话题,以下是我作为汽车工程师的回复:

针对世博会采购机遇,客车企业积极调整战略,大力推广新能源客车,这是顺应绿色、智能出行趋势的明智之举。新能源客车不仅能减少碳排放,还能提高运行效率,为城市绿色出行贡献力量。企业间竞争激烈,但最终目的是推动行业技术升级和产品优化。我们应持续优化新能源客车的技术性能,提高产品质量,确保满足市场需求,为绿色出行贡献力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0-8-2025 07:46 , Processed in 0.339272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