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951查看
  • 0回复

(转)2008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4-2009 09: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一、基本情况
  2008年全国累计生产汽车932.36万辆,销售汽车936.33万辆,产销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05%、6.56%,增幅同比回落了16.87个百分点和15.21个百分点。其中,轿车生产502.91万辆,同比增长4.86%,增幅同比回落近20个百分点;轿车销售503.64万辆,同比增长6.58%,增幅同比回落16个百分点。
  2008年汽车商品出口总额497.29亿美元,同比增长21.60%。出口整车68.49万辆,占国内汽车产量的7.36%,出口同比增长11.25%,增幅同比回落67.7个百分点;整车出口金额96.33亿美元,同比增长31.75%,增幅同比回落101.44个百分点。其中轿车出口24.13万辆,同比增长27.93%,增速较上年回落76.01个百分点。
  2008年汽车商品进口总额314.29亿美元,同比增长20.96%。进口整车41.01万辆,同比增长30.53%,进口金额151.28亿美元,同比增长41.65%,增速与2007年大致相当;其中进口越野车21.51万辆,同比增长50.21%;进口轿车15.45万辆,同比增长10.48%。
  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汽车市场产销同比大幅下滑。第四季度我国汽车市场产量负增长达到14.92%,增幅同比回落35.51个百分点,销量负增长8.15%,增幅同比回落23.4个百分点。
  二、2008年汽车市场的主要特点
  (一)产销同比增幅大幅回落
  2008年国内汽车产销市场除一季度汽车产量增长率有所回升外,基本呈逐步回落趋势,特别是自4月后,产销市场同比增长率回落态势明显。国内汽车销售市场同比增幅大幅下滑,一季度257.9万辆,同比增长21.62%,二季度销售259.5万辆,同比增长15.43%,三季度销售204.6万辆,同比下降了1.87%,四季度销售214万辆,同比下降了8.15%。其中11月负增长14.46%,同比回落30.71个百分点,12月负增长11.64%,回落22.28个百分点。(详见图1、2)
  

点击放大查看原图
  

点击放大查看原图
  (二)轿车产销市场滑落态势迅猛
  2008年国内轿车生产502.91万辆,同比增长4.86%,增幅同比回落近20个百分点;轿车销售503.64万辆,同比增长6.58%,增幅同比回落16个百分点。汽车销售市场各季度环比大幅下降,季度增长率分别为22.49%、11.23%、-3.1%、-2.82%。各生产企业纷纷调整生产计划,减少生产量,到12月份,轿车生产同比增长率下降了21.27%。(见图3、图4)
  

点击放大查看原图
  

点击放大查看原图
  (三)商用车产销市场下滑最为严重
  2008年商用车销量增长率为3.02%,增幅同比回落19个百分点。各季度增长率分别为24.06%、20.26%、-5.64%、-17.39%,其中11月、12月同比负增长高达25.61%、23.03%,下滑最为严重。(见图5、图6)
  

点击放大查看原图
  

点击放大查看原图
  (四)汽车整车出口增幅大幅下滑
  2008年1-12月全国汽车产量932.36万辆,出口68.49万辆,占国内汽车产量的7.36%,出口同比增长11.25%,增幅同比回落67.7个百分点;整车出口金额96.33亿美元,同比增长31.75%,增幅同比回落101.44个百分点。自8月以来,我国汽车出口增幅呈大幅下滑态势。一季度,汽车出口17.94万辆,同比增长79.38%;二季度出口20.50万辆,同比增长44.99%;三季度出口17.71万辆,同比增长2.65%。四季度出口12.33万辆,同比负增长38.88%。(见图7)
  

点击放大查看原图
  (五)重点企业经济效益下滑, 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首次出现负增长
  2008年1-12月份,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 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0588.22亿元,同比增长3.79%,增幅同比下降 25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216.25亿元,同比下降3.6%,增幅同比下降39个百分点;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994.04亿元,同比增长9.74%,增幅同比回落15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利润总额655.60亿元,同比下降7.06%,增幅同比下降64.8个百分点。2008年11月份开始,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出现负增长,其中12月份,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0.53%,利润总额同比下降了103.27%,多数企业实现利润低于上年同期,企业盈利水平下滑严重。
  三、2009年汽车市场预测
  2008年,我国汽车市场深受金融危机影响,汽车销量市场从连续7年以来的年均22%以上的增长速度跌至6.56%,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促进我国汽车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2009年2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一是培育汽车消费市场。从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从2009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国家安排50亿元,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以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增加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并清理取消限购汽车的不合理规定。
  二是推进汽车产业重组。支持大型汽车企业集团进行兼并重组,支持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
  三是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今后三年中央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发展。
  四是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化。中央财政安排补贴资金,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在大中城市示范推广。
  五是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加快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发展现代汽车服务业,完善汽车消费信贷。
  通过《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各项政策措施的推动,以及国内经济环境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预计2009年国内汽车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来源:工信部网站)
6、中国汽车零配件产业热度不减(2009-3-9)
——专访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合作总公司总裁刘敬桢
  2008年12月10日至12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合作总公司和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08上海国际汽车零配件、维修检测诊断设备及服务用品展览会”在上海成功举行,盛况空前。展会期间,记者专访了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合作总公司总裁刘敬桢,刘敬桢就展会和中国汽车零配件产业畅谈了自己的看法。
  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零配件行业影响有限
  《装备制造》: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实体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请问你对金融危机对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影响怎么看?
  刘敬桢:我个人认为它对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冲击是有限的。中国的市场比较独特,首先是中国的市场规模比较庞大,中国在数量上是世界第三汽车生产国,第二大汽车消费国,日本、欧洲都不及中国;其次是中国市场的层次比较多,消费需求、档次是不一样的。虽然目前我们汽车行业的销量有下滑,2009年上半年也会比较困难,但政府已经采取了强有力的政策扩大内需、支持制造业和提振经济,可能到2009下半年就会表现出良好的影响,整体形势会好转、逐步上升。中国的市场和政府的政策,对国外企业的吸引力也很大,而且我们的零部件成本很低。
  《装备制造》:美国汽车三巨头现在很困难。随着国际汽车巨头遇到危机,国内很多零部件商纷纷出口转内销,这是否加剧了中国零部件企业的生产压力?国外企业会不会盯上中国市场?
  刘敬桢:国内企业在出口上是遇到了困难,国外市场萎缩,人民币升值,中小企业出口补贴取消等。中国零部件企业的生产压力和国外企业进入的竞争,从来都是存在的,现在和未来会加大,但中国企业的竞争能力也在锻炼中成长。中国国内市场是很稳定的,整车、零部件企业对这个市场是有信心的。基于这个大势,我们也有信心使下一届展会办得更好。
  中国汽车企业问题不小
  《装备制造》:作为展会主办方,从展会看,请问你对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有什么看法?
  刘敬桢:中国汽车企业要跟随世界汽车行业发展的潮流和方向不断创新,才能做大做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和整车企业在自主创新上下的力度是非常大的,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一些企业已经进入国际大买家的采购名录,一些企业不但产品有进步,在品牌建设上也有进步。这次上海展会上,国内参展商的布展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应当承认,中国汽车企业在核心技术、产品档次、企业规模、品牌影响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不小的距离。这些都是国内企业要努力的地方。
  《装备制造》:据我们所知,在中国汽车产业里,像装备工业的其他领域一样,一些关键零部件是发展的瓶颈,例如汽车发动机。请问你认为和国外比起来,我们的零部件产业水平处于什么阶段,具备何种优势及发展前景?
  刘敬桢:我们举办了零部件发展的研讨会,正好讨论到这个问题。中国汽车工业起步晚,基础比较薄弱,我们与国外的汽车工业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不单是零部件产业,还包括整车的综合技术、设计等诸多方面。发展和自主创新都需要一个过程,要达到国外先进国家的汽车工业水平也需要有个过程,不可能一步登天。
  但是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市场规模和后发优势。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汽车工业包括零部件产业发展迅猛,在个别领域我们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最近听深圳市领导讲,那边企业搞新能源汽车、电力发动机,取得的技术进展可能是颠覆性的,在国际上可能是遥遥领先,类似加电站的问题、电动车巡航里程的问题都已能够解决,包括运载的商业模式也已经没有问题了。相对于燃油机等传统机械领域,我们在混合动力、电动车等领域有很大优势,这是令人非常振奋的事。在这一领域,未来发展前景还是很诱人的。
  只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自主创新,就一定能取得很大的进步,甚至后来居上。
  兼并重组不可避免
  《装备制造》:面对国外众多零部件巨头进入中国市场,中国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未来市场如何?请问你怎么看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未来的整体环境?如何把握市场?
  刘敬桢:汽车零部件未来的发展将是很强劲的,市场在这里。我个人认为,下一步除了自主创新、重塑品牌外,国内一些融资能力和企业实力较强的企业,在并购重组做大做强这一块上会有比较大的动作。企业自身在发展,但这个行业纵深也在发展。中国的零部件企业一定会走联合重组之路,否则就太零散了,包括我们的整车企业,太小、太独立都不利于企业和行业的发展。联合起来,结合各自的优势,就能形成我们的优势,就能培育我们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另外,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特别是零部件企业要在专项领域进行专项发展,掌握核心技术,这是未来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
  打造世界级专业平台,做汽车工业集成服务供应商
  《装备制造》:在全球危机时期举办的这届专业展会很是壮观,可以说有些特别的意义。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刘敬桢:全球汽车市场都遭遇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我们展会没有受大的影响,甚至可说对展会有某些促进。由于经济大环境不景气,不少企业把我们这个展会作为年内最后一次集中展示形象与交流合作的机会。从规模和影响上看,这届展会已经达到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这次参展商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达1900家,国内外重要的企业基本上都来了。
  我们展会的宗旨就是为中外汽车零配件、维修检测诊断设备及服务用品的生产企业和采购商提供贸易的平台,为国内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走向国外市场、国外的零部件生产企业进入中国搭建一个平台。这次展会给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企业提供了做生意的平台和机会,为制造企业摆脱危机的影响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出路。我们展会还是一个获取最新行业资讯的平台,多场研讨会有众多顶级专家和专业人员的参与。
  《装备制造》:上海国际汽车零配件展的发展,可说是爆炸式增长。作为主办方,请你谈谈成功的经验?
  刘敬桢:上海展会确实是高速发展,2004年举办第一届时,展览面积总共还不到1万平方米,这次已达到了9,2万平方。这样的成绩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有几点特别值得一说:
  首先,这是我们与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精诚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法兰克福展览公司有100年历史了,经验丰富,理念先进,渠道广泛,在世界上很有影响力。合作双方各自利用自身的优势,相得益彰。
  其次,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合作总公司的志向,就是要打造世界级专业平台,做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汽车工业集成服务供应商。我们的目标是在5年内成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展览集团,将北京国际车展、上海零部件展等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顶级专业品牌展会。
  第三,我们永远把参展商和买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们在6月份就已经完成全部招展工作,随后还有不少企业拿着钱要求参展,哪怕是增加展馆或者搭建室外展区都行。但我们不能盲目追求规模和眼前的利润,如果服务跟随不上、质量没有保证,就会影响参展商和买家的利益。这届展会的主要参展商中70%是“回头客”,他们不仅扩大展出面积,还要求对展位进行特装出效果。采购商和专业观众数量和质量是展会发展的生命所在,这届展会有美国、阿根廷、马来西亚、日本、德国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买家,以及来自通用、大众、丰田等数十家汽车集团的采购部门、全国各汽配城、贸易公司和其他采购商也参加本次展会。
  第四,尊重市场规律,进行市场化和与国际接轨的运作。我们认为,展会就是主办方为参展商和采购商服务的一个平台,要为他们创造价值,带来利益。打造展会的质量是真正的立身之本,要把展会的品质、内涵做透,我们在不断努力提高办展的质量和水平。
(来源:《装备制造》2009年一,二期合刊)(张华甲 崔人元)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3-4-2025 16: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转:2008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作为一名汽车工程师,我回复如下:

经过一年的发展,2008年我国汽车工业呈现稳健态势,经济增长基础更加牢固。国内汽车产销规模持续扩大,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显著突破。但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及环境法规日趋严格等挑战下,我们也应看到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应对。未来,汽车工业需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品牌建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5-8-2025 04:41 , Processed in 0.390032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