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3400查看
  • 10回复

清华汽车研究院副院长:新能源目前现实意义并不大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4-4-2009 20: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清华汽车研究院副院长:新能源目前现实意义并不大

新能源技术革命正被视为世界各国走出经济低迷的兴奋点,无论是政府扶持力度还是企业投资热情均日渐高涨。而这一轮开发新能源汽车的巨浪能否掀起中国汽车产业结构升级的巨变?新能源汽车开发的真正意义又在哪里?

  《第一财经日报》日前专访了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健,就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

CBN:新能源汽车在产业化方面遇到哪些困难?

  宋健:降低技术成本,怎样在保证性能的情况下降低成本,是产业化最大的困难。从成本上来说,新能源汽车要实现大范围普及,需要很长时间。虽然混合动力汽车节能环保,但是生产成本较高,相对同级别传统汽油汽车,售价甚至高出10万元左右。成本问题是混合动力汽车能否顺利推行的关键,大部分消费者不会为了节能的功效而负担额外的开支。
CBN:最近中国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应用给出每辆车5万~60万元不等的财政补贴,您觉得这个鼓励政策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意义大吗?

  宋健:意义大,政府补贴的积极意义就是把市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但最怕的就是政府把企业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对迅速扩大的市场,国家财政补贴负担不起了怎么办。

  比如这次补贴并没有对纯电动汽车提出技术要求,并没规定续驶里程和最高车速,意味着进入门槛很低,企业很容易钻空子,只需要把发动机拿掉,然后替换成电池和电机,增加2万元成本就能搭上政府补贴的快车。


  CBN:目前有一种说法,中国在混合动力汽车发展水平方面与国外汽车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您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宋健:我不赞同这种观点,从各技术层面来说,中国汽车制造商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比如混合动力汽车节油是一个门槛,电动汽车主要是电池,对于中国开发新能源汽车还有一个弱项,就是动力耦合装置,这个环节的基础是自动变速器,中国企业连自己的自动变速器都做不了怎么能说与人家差不多?此外,中国企业生产的电机与国外的基本效率差了10%,这难道不是差距吗?
 CBN:从全球范围来看,汽车企业都在尝试各种新能源汽车的解决方案,包括混合动力、纯电动、氢能源汽车等,哪种技术的前景更好一些?

  宋健:我觉得相对比较好的一个方案是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Plug-in,这条路起码是目前最节能、相对成本又不太高的解决方案。对配套设施要求也不是很高,不用建充电站,只需要家里充电,或者停车场有普通电源就行
CBN:新能源汽车的前景如何,它真能替代传统内燃机汽车吗?

  宋健:我自己感觉到,发展新能源纯粹是从全球战略角度出发。有必要做,但目前来讲现实意义并不大
CBN: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在哪里?

  宋健:在低成本技术没有产业化之前,只要国家断了财政补贴,就没有市场,这就是最大的不确定性。

  新能源的汽车成本肯定要高于原有的汽车成本,这是不可能降低的,比如电池,即便能便宜到最低程度,还是很贵;同等功率的电机肯定比同等功率的发动机贵,因为电机用的铜和硅钢片比发动机用的铁、铝贵两倍多。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8-12-2015 13:53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4-4-2009 23: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企业就是在忽悠,国家政策一出来,家家企业都瞬间搞出了电动车,骗国家钱呗

    做任何事情都还是要脚踏实地一点比较好,老是想着所谓的“跨越式发展”本身就说明了国人的浮躁心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5-4-2009 09: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企业就是在忽悠,国家政策一出来,家家企业都瞬间搞出了电动车,骗国家钱呗

    做任何事情都还是要脚踏实地一点比较好,老是想着所谓的“跨越式发展”本身就说明了国人的浮躁心态
    还是加大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在此基础上和有实力的大公司进行合作,小公司缺乏雄厚的资金、技术实力,在日后的激烈竞争中最终还是会被淘汰的
    那些教授什么的只会在实验室里搞,不可否认他们有深厚的学识,在实验室里确实搞出来了,但是那只是适合在实验室里,他们不会考虑现实生活中的实现因素,
    靠他们来搞事搞不出能大规模量产的新能源汽车的。他们理论上说的头头是道,一到现场就傻眼了,不动了。提出的一些建议连我都想笑,那是所谓的专家突出的吗?
    如果按他们提出的方案来搞,能搞出来才怪

    [ 本帖最后由 xc520hl 于 25-4-2009 09:4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4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8-4-2009 11: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3楼的说话太幼稚了,他们专长于理论知识,当然只需考虑实验室的问题。大规模生产所遇到的困难本就不是归他们管,这是你我的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4-5-2009 08: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我说话幼稚而是有时候那些专家说的话更幼稚,幼稚的连你听到了都想笑。
    确实他们只要管实验室里的研究就可以了,但是只考虑实验室里的状况而不从实际的情况出发,不根据市场,就算研究出什么样的产品,产业化后也不会有什么市场。
    我的意思是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还是要适当考虑一下现实的状况,毕竟最后研究生产出来的东西不是在实验室里用,也不是给他们这些专家用,而是给普通的老百姓使用,不考虑老百姓的需要和要求,那你研究生产出的东西干什么用,留着自己欣赏啊,那给他们那么多研究经费干什么用?
    举个列:在讨论电动汽车电池的散热问题时,我们请教某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里的著名专家时,他来了句:没事在车身上的XX位置上多打几个孔!!!
    我们听了郁闷死,打孔有助空气流通散热是不假,但是在车壳上能随便打孔吗?孔好打,之后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他考虑到了吗?
    像这个问题不仅是打孔的问题,还要系统的考虑

    [ 本帖最后由 xc520hl 于 4-5-2009 09:0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6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17-2-2016 22:3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13-10-2009 06: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府风,企业吹,历来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3-10-2009 12: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说的都有道理啊,中国汽车产业搞不起来缺的不仅是汽车技术,还缺制造业技术的成熟,中国用市场换技术,技术没换到又丢了市场,花大笔资金买来的技术但在中国目前的制造业中搞出来的产品又达不到指标,总之,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不是多几个高级设计工程师就行的,有时也得靠产品工程师,现在有些企业往往过于注重设计技术而忽略了制造技术,出来的产品和预计的有很大误差!!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3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6-7-2010 09: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能源汽车 任重而道远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5-2014 15: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兴能源公交车兴起了,产业化看到曙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17-7-2015 06:41
  • 签到天数: 17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3-6-2014 10: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乘用车还是会以汽油机动力为主,逐步发展汽油混合动力,提高汽油机热效率,节能减排,纯电动在中国是不却实际的,纯电动只是把能量的消耗以及排放转移到其他地方或者行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2-7-2014 14: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搞传统的汽油机车中国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只有靠搞新东西来打破现有的汽车格局,还是要发展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9-7-2025 15:52 , Processed in 1.009764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