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605查看
  • 10回复

考研终结版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8-4-2009 22: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这是我前几天写下的,今天才发,不好意思……

今天是4月11号,也就在前几天,就是4月8号中午,从面试房间走出的那一刻,我感到如释重负,历经一年的考研生涯终于结束了。

10号结果就出来了,这点同济办事还是挺爽快的……

整个考研过程中,现在回想起来发现,每一步的抉择都很关键,直接影响到你的最后成败。我本科是车辆的,在一所很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二本学校,平时在班里的成绩也不是很好,也就偶尔能拿个三等奖学金,弄不好就什么也没有,但是我的骨子里对考研的情愫一直没有忘记,虽说本科成绩不是很好,但我的态度是端正的,这一点我并没有自夸的意思,我也一直相信只要我努力了,总会有收获的;但是不努力,肯定是没有收获的。

早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我的班主任柯老师就对我说,这次没考好,没关系,四年后可以再考研嘛,然后他就列举了某某老师的子女也是在一所普通学校里考上某某重点院校的研究生的。这时候,我就想到四年后,一定要考研。因此,在填志愿的时候,我并没有像很多学生一样,觉得没考好,就胡乱选了一个专业一所学校就行了,我当时个人觉得汽车这个行业不错,而且也感兴趣,就确定了读车辆工程专业(当时就想到以后要考车辆的研究生)然后根据这个专业来选学校(根据自己的高考分数来取舍),也就来到了河南工业大学,可以说是很有缘。虽说我们是第一届车辆工程本科生,但是我们以前也有专科基础,并不是突如其来的弄了这个专业。Looking back on the years I have spent there,I’m really thankful to her for enriching my knowledge and widening my view.

然后,四年的大学生活就这样开始了。我真正考研是在去年3月份开始的,在之前,我查了很多学校的资料选学校,我在大二就开始关注着。最后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目标锁定在同济大学。便一直想着如何考进同济车辆,如何获得成功。

去年9月份填志愿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我成败与否的转折点。当时,我点了一下报考专业的下拉菜单,弹出两个专业:车辆工程和动力机械与工程。怎么会有两个专业呢?我以前一直都以为同济汽车学院只有一个研究生专业,就是车辆工程,在此之前,也没有想过去学发动机(动力机械及工程)。也就在这时,命运发生转折。在后来的几天里,我查阅了关于动力机械及工程的资料,觉得很有前途就业也不错,最重要的是我对发动机一直都比较感兴趣(在小时候,父亲开了一个小型的加工厂,每次动力柴油机遇到故障时,他总是自己在摸索着修理,我也时不时的给他打打下手,自此之后,对发动机就产生了兴趣)。其实选择动力另外一个考虑,就是我担心自己考不上车辆(后来也证实了这一点,记得我当时遇到一个359分考车辆的,想调到动力结果没调成,转到轨道去了,也不知道后来录取了没……),同济的车辆全国第五(除开西南交大搞火车的,北理搞军车的,汽车车辆则第三),再则这两年又异常的火爆,07年复试分数线是335分,08年是360分,这只是能参加复试的资格线,要想上的话至少是380+,才有希望;而动力则相对低些,每年要比车辆低10—20分,考上的希望还是挺大的。也就这样,我锁定了同济的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

在这之后,就什么也不想,好好准备初试才是王道!

今年能去复试,也是相当的幸运!我初试不高351分,同济动力复试线310分,车辆325分,这个分数相对去年来说,降得可不是一点点啊,我高出40+,希望是很大的,也就这样怀着憧憬,带着希望,踏上了复试的征程。

在同济,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复试前要见导师,这点很重要。其实想想也很有道理,很多同学在复试时一紧张,就没有发挥好,然后就落榜了,这对考生来说是多大的遗憾啊!在复试前和导师见一面,相互之间多聊聊,增加了解,在那种轻松的环境下,表现的肯定会更自然,更接近真实的自己。在选导师时,你尽量要选一个牛导,最好是你那实验室的大老板,也就是什么事情他说了算的那种。即使你没有被他选中,他也会把你推荐给他的助手,其实也都一样,都在一个实验室(只要你死心塌地的要进他实验室)。我就选了一个牛导,虽然我的导师是谁,现在我还不知道,但是我肯定是进他实验室,这点毫无疑问。

具体的复试我也介绍一下吧。第一天是笔试,有专业课考试,听力,英语考试。动力专业课考试,很有挑战性,有难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缩写翻译,例如DPF、 VVT、 VVA、 HCCI、 TDC 、LPG、 CNG、 SCR……这些都是常用的缩写,在读文献的时候,会经常遇到,所以肯定要知道。第二部分都是问答题,要具有较强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没有一道题是死记硬背的,都需要你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听力20道选择题,效果不好,120个人的大教室,只有两个播放器。专业英语也很难,第一题是500字的研究生计划,英文的。第二题是一段中译英,第三题是英译中,时间很紧,大部分同学都是做不完的。第二天是面试,面试时一定要自信,不要紧张。记得当时我刚开始有点紧张,经过三分钟的自我介绍后,心情逐渐平静下来了。然后就是英文问了一个问题,我当时没怎么听明白,愣了好半天,旁边的一个老师连忙帮我翻译了一下,帮了我一个大忙,给我解围了。然后就是用中文问专业问题,这些问题很宽泛,考查你的知识面,所以在紧张的复习阶段,一定不要忘了看一两本专业书籍,来扩充知识面,毕竟课本上的东西是很有限的。另外你不懂的东西不要说,一说就露馅,老师可能根据你的回答,然后继续往下问。记得当时我在这方面就做的不好,好像我在回答中说了一个SCR,然后就有一个老师说:你能说说SCR的机理吗?我傻眼了……。

总之,最后的结果证明在复试中我还是成功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5-2009 00: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你好,首先祝贺你如愿。。
我西南交大研二的学生,准备考同济大学的车辆工程的博士,但愿能如愿。。。但是车辆感觉还是吉林大学最牛,因为我查论文的时候,很多汽车方面的优秀论文都是吉林大学的。。不过我还是喜欢同济,感觉同济很低调,而且名字也很好。呵呵。希望能结交一些同济人。 coblan@163.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5-2009 09: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牛啊!我是动力机械方面的,交个朋友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6-5-2009 23: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考研的心情感想与经验,十分敬佩你的信念,衷心得祝贺你实现了自己得理想,我正在读车辆的大三,目前也开始准备考研,目标和楼主一样是同济。没有艰辛,便无所获,我也会拼尽全力,实现梦想,期待和楼主在同济相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7-5-2009 13: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楼 coblan 的帖子

吉大汽车的实力当然国内还是NO.1的,但是同济的车辆这几年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电动汽车方面,国内当属最高水平了。前几天去面试,参观了一下实验室,设备很先进,以前根本就没见过,算是长见识了,呵呵……希望您能如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7-5-2009 13: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楼 luckyahui 的帖子

好啊  QQ515625844   lwenshu@126.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7-5-2009 13: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楼 bigmamatao 的帖子

期待您的到来!愿你梦想成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8-5-2009 16: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高兴楼主能把自己的经历分享,我也是学车辆的,也在一个二本学校,我们的学校也是第一年有车辆工程……所以看了之后感觉很亲切。我也想考研,希望能和楼主交个朋友QQ526287577,邮箱sgxsrg1989@163.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7-2015 00:35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6-6-2009 19: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的分享,让我对同济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7-10-2009 16: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恩 lz说的不错 给我们这写后来人一点参考 大家努力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8-10-2009 20: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2011年见你,必须当面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11-7-2025 03:30 , Processed in 0.503431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