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589查看
  • 0回复

[综合] 从涡轮增压到TSI 中国尚不能享受最先进技术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7-5-2009 10:5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也许当2001年一汽-大众将宝来引进中国大陆的时候,没有想到押着巨大赌注引进的这辆在德国号称“驾驶者之车”的A级家轿,在进入中国这些年大卖的原因竟然是不停地减配和改款,驾驶者之车?动力?不管他,比捷达好看点就行。但是还有另一群人,他们第一批购买了宝来最贵的型号,并对车厂以后的改款嗤之以鼻,现在他们可能已经坐在迈腾或者奥迪的驾驶席上了。他们渴望刺激和力量,他们选择宝来,因为正是它将“T”这个字母植进了中国。
  “T”,Turbocharger(涡轮增压)的简称,原理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叶轮,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汽缸,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烧更多的燃料,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就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增压带来的好处是“既让马儿跑得快,又让马儿吃得少”,通常情况下加装涡轮增压器以后的发动机功率和扭矩要提高20%-40%,但废气涡轮在结构简单,性能突出的背后也有它的弊端,由于叶轮的惯性作用对油门的突然变化反应迟缓,在急加速的情况下,会有短暂的发动机“不出力”的现象。此外,废气涡轮依靠发动机油散热,工作时过高的温度和超过每秒30000次的转速都会让涡轮增压器在保养或使用不当时成为易损部件。
  你能总是忍受每天在启动后都要让车子怠速几分钟,等待机油温度升高吗?你能习惯在长途奔袭到家乡门前先在车上停留几分钟再下车进家门吗?这也许连大众的工程师都做不到,于是,就在现在,更好的“TSI”来了。
  TSI是Turbo-charging(涡轮增压)、Super-charging(机械增压)和Injection(燃油直喷)三个关键特色的首字母缩写。
  机械增压器采用皮带与引擎曲轴皮带盘连接,利用引擎转速来带动机械增压器内部叶片,以产生增压空气送入引擎进气歧管内,整体结构相当简单,工作温度于70℃-100℃,这是普通轿车的正常温度,不同于涡轮增压器靠引擎排放的废气驱动,必须接触400℃-900℃的高温废气,因此机械增压系统对于冷却系统、润滑油脂的要求与自然进气引擎相同,无需特殊保养,较低的转速也令其使用寿命大大加长。机械增压引擎的出力表现与自然吸气引擎极为相似,既没有了涡轮增压介入时的鲁莽,又赚取了更大的马力和扭力,所以机械增压引擎在加速时的表现更加顺滑和线性。
  缸内燃油直喷技术,顾名思义。供油系统采用缸内直喷设计的最大优势,就在于燃油是以极高压力直接注入于燃烧室中,因此除了喷油嘴的构造和位置都异于传统供油系统,在油气的雾化和混合效率上也更为优异。加上近来车上各项电子系统的控制技术大幅进步,计算机对于进气量与喷油时机的判读与控制也愈加精准,因此在搭配上缸内直喷技术以使得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大幅提升下,除了发动机得以产生更大动力,对于环保和节能也都有正面的帮助。
  机械增压填补了涡轮增压产生迟滞时的动力输出,燃油直喷技术令发动机对燃料的使用效率提高到新的高度,更全面的是,大众集团此次采用了博格华纳提供的水冷涡轮增压器,新匹配的冷却系统解决了涡轮增压器的冷却问题,也更延长了使用寿命和耐用性。在欧洲,搭载双增压发动机的高尔夫GTI 1.4TSI在获得远超2.0L自然吸气时发动机功率的同时获得了更低的燃油消耗,我只能说这真是一台有劲儿的机器,还很环保。
  不过,看似如此完美的高科技集合体却并没有全部出现在国内市场上,在中国生产的TSI发动机省略了机械增压的部分,虽然对于动力上小有损失,但也至少能让我们相对优惠地感受到涡轮和直喷技术的搭配。省略的部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除了高成本的价格门槛外,双增压会大副提高发动机的压缩比,相对应的使用的燃油的标准也大大提高,相对于燃油质量普遍一般的国内市场,有时候高科技的减配也是无奈而必须的。 “T”并不万能,但高科技给它也给我们带来了更环保更愉悦的享受,对于高科技,我们拍手欢迎。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1-4-2025 20: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名汽车工程师,对于中国汽车技术发展存在的差异我深表关注。涡轮增压和TSI技术的推广应用确实在国际上已经相对成熟,但在中国的普及仍面临诸多挑战。这可能与研发成本、市场需求以及生产供应链等方面有关。然而,我们不能否认中国正持续加大对汽车技术的投入与创新力度,逐渐缩小与先进技术的差距。相信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与市场需求的增长,中国汽车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期待未来的中国市场能够更快地享受到最新技术带来的驾驶体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10-7-2025 06:34 , Processed in 0.541726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