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2552查看
  • 9回复

[讨论] 关于发动机活塞环定位技术的讨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4-6-2009 12: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常规的活塞上没有固定活塞环位置的定位装置,我们在维修时安装活塞环的时候只要遵循安装原则就可以了。后来了解到国内有人针对这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活塞环定位的方法,并获得了国家的实用新型专利,现摘录他的的原理和技术优点。
原理:活塞环定技术是指在不改变活塞环物理特性和机械性能的前提下,对活塞环口在活塞上符合发动机工作要求的最佳位置进行永久固定,彻底解决活塞环对口烧机油的问题。
该技术的优点:
1:彻底解决发动机因活塞环对口而烧机油的问题。
2:消除活塞运行中的摆动现象,增加发动机的稳定性,降低噪音,提高活塞环与汽缸壁的密封性。
3:对椭圆度和轻微拉伤的缸套不必更换,节约维修费用和时间。
4:发动机大,中修不需要走合即可正常行驶。
   由于我刚刚从事汽修行业,知识不足和经验缺乏,对上面的一些知识感觉和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不一样,想请各位老师对我的下面问题不吝指教。
1:活塞环对口的现象在维修中有多大的比例。
2:定位技术能够保证每一种发动机的活塞环都在最佳的工作位置上吗。
3:汽缸出现椭圆在维修中是比较麻烦的,我们在维修中通过测量缸套上,中,下三个地方的尺寸,它们的误差达到0.04毫米就必须进行处理或者更换。通过定位技术能够保证本来需要更换的缸套还能正常使用吗。
4:发动机大,中修通过使用定位技术后不需要走合(静研3-6小时)就正常行驶,这种可能性大吗。

[ 本帖最后由 tuweiping 于 4-6-2009 12:09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6-2009 23: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所知有好几家单位都宣称拥有类似技术专利(都是私人企业),到处卖专利,遇到过两家,了解到的宣传和楼主叙述相似。现在说一点我不成熟的观点:
1、活塞环发展到现在,闭口间隙的存在已经不是现在气体泄漏量的主要因素。接触到理研的资料,气体泄漏因素主要还是在于环的表面形状、材料、与气缸的材质及硬度配合、环的面压力、背隙、环和气缸的表面特殊处理涂覆技术(后期减轻磨损)等。传统的环,装配得当(环口错位120°或180°),已经可以适应现今的发动机。
2、遇到的两家专利单位的产品比较山寨。活塞环是动力总成中比较关键的无替代资源点部件,技术含量非常高。前两年日本新泻县(日本两家主要活塞环生产厂所在地)大地震,日本几乎所有汽车厂停产就是一例。上面说的所谓专利,就我了解到情况所见,且不论其技术性的严谨性和验证度,就其的生产工艺性(大批量保障)、总装装配和维修装配的工艺性都不是很好的选择。
不是贬低自主研发技术,本着事实求是原则,这种技术专利实不宜夸大!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值 +2 积分 +6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 6 专业回复【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6-6-2009 12: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老师对这个没有一点了解吗?是我提出的问题太含糊初浅还是这个技术根本不值得一提。初步了解到研究这个技术的是黑龙江哈尔滨的一个单位,公司名称叫“三维”的。已经有产品推向市场,一个朋友在今年3月份的无锡微车产品交易会看到后告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7-6-2009 08: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偶也是第一次听说还有这个技术!
活塞环在气缸内的窜动研究一直是内燃机行业的难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8-6-2009 10: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具朋友讲,在交易会上大概看了一下,他们的产品和普通的比较明显的地方就是在活塞的环槽上有一个定位销,相应配套的活塞环有卡口。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1 鼓励讨论【重在参与,不以对错论英雄】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3-6-2009 10:2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上的朋友回答,让我获益不少。现我就理论和实际维修中对活塞环产生移动的原因发表自己的看法,关于产生移动的原因我主要认为有两点:
1:活塞在工作中受到的压力不平衡。
2:缸套的磨损。
由于这样的情况无论从理论和实际使用中都确实存在,包括发动机在设计的时候,活塞,连杆和曲轴他们之间的中心受力轴线并不是完全垂直的,有一定的补偿偏差。那么活塞在汽缸中长期的高速运动,随着缸套的磨损,活塞环产生移动就并不奇怪,从实际维修情况中,一个原来装配好的环,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拆解下来,活塞环都几乎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位置移动。
就摩擦的理论来说,相对固定位置的摩擦情况肯定要好与位置不固定的时候。由于活塞环材料的硬度小于缸套材料的硬度,如果环的位置能够保持不变,那么实际就是环主动的适应原来缸套工作摩擦面的情况,这样形成的工作摩擦面的运动阻力就要小。
    我不能说关于这个定位技术是现在活塞和活塞环理论技术的一个跨越,但是他提出的东西在理论逻辑上是有道理的,至于在维修中实际的检验效果肯请大家有哪位接触过这个厂家的产品的前辈发表看法,让我等也开阔知识。
    以上的认识和观点仅是我个人的初浅看法,还请各位老师不吝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3-6-2009 19: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能不能详细说说原理。
就我所知,2冲程发动机就有定位销结构,不知道上面的是不是和2冲程原理相同?
2冲程发动机就是为了防止环的转动而损坏发动机。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6-6-2009 16: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技术感觉有点鸡肋。发动机因活塞环对口而烧机油的问题在汽车维修中并不多见,反而由于活塞环自身的问题造成窜气的故障还多一点。如果解决了活塞环的窜动,但降低了活塞环的质量有点得不偿失。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9-2-2016 14:40: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pigerxu 发表于 20-6-2009 23:46
现在所知有好几家单位都宣称拥有类似技术专利(都是私人企业),到处卖专利,遇到过两家,了解到的宣传和楼 ...

按装时有要环口的向位要求,120  ,180.度。请在使用能保证不变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11-2015 09:56
  •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14-2-2016 10: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1:活塞环对口的现象在维修中有多大的比例。
    2:定位技术能够保证每一种发动机的活塞环都在最佳的工作位置上吗。
    3:汽缸出现椭圆在维修中是比较麻烦的,我们在维修中通过测量缸套上,中,下三个地方的尺寸,它们的误差达到0.04毫米就必须进行处理或者更换。通过定位技术能够保证本来需要更换的缸套还能正常使用吗。
    4:发动机大,中修通过使用定位技术后不需要走合(静研3-6小时)就正常行驶,这种可能性大吗。

    针对你的问题,我说下自己的看法
    1.活塞环对口问题的维修,在不足3万公里内,应不足5%(超出对应公里数,就看批量车的质量了)。汽车在出厂时都会做长耐久实验,像活塞环这种核心问题都会在排除后,才会上市。
    2.既然是定位技术就肯定会实现最佳位置,现实里还未接触到有相关技术的发动机实物。只是多了一个零件,会不会造成NVH出现相应问题呢?排查会不会更复杂了呢?价值比是否划算?
    3.个人看法,定位技术应该不会解决缸套问题。很简单,缸套变形这种极为严重的问题,如仅仅需要加上活塞定位技术就可实现排除的话,次技术早已普及。别忘了内燃机在国外已是很成熟的科技产品了。
    4.由于本人未从事过维修整车行业,可能没有发言权。但客观来讲,发动机大、中维修后,应不可避免的进行走合测试,在安全性为首要因素的今天。应以保守的心态对待任务问题。就跟凌晨时分驱车行驶时,路口红灯也要驻车是一个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2-8-2025 04:59 , Processed in 0.319603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