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987查看
  • 4回复

奇瑞走混合动力,对与错?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1-8-2009 17: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从去年开始进入调整期,放缓新车推出计划后,奇瑞保持了清醒的头脑。李峰曾多次表示将通过提升现有车型技术水平和品质挖掘车型潜力,提升品牌形象。
   
   奇瑞近几年所采取的扩张式战略,其实是以牺牲服务满意度和内部员工满意度为前提的带有政治意识的扩张,风险极大。
   
    奇瑞能在今年提供50辆混合动力汽车用于北京的交通服务,不仅代表着奇瑞混合动力技术已经成熟,在现有车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挖潜,而且对提升品牌形象有很大的帮助。
   
    据悉,目前奇瑞的总产能为60万辆,根据奇瑞的规划,到2010年要形成年产轿车100万辆、发动机100万台、变速箱80万台的产能目标,然后进一步达到200万辆年产量的目标。而按照奇瑞内部的产品规划,到2010年以后,奇瑞汽车产品将有一半以上采用不同程度的混合动力系统,有20%以上的奇瑞汽车将采用新能源作为燃料。这意味着将有50万辆汽车采用混合动力技术。
   
    奇瑞进入国家发改委鼓励产业目录的新能源技术,奇瑞大部分都在研发新能源开发模式上,奇瑞已经与国际接轨。从2003年开始,奇瑞就制定了旨在推动新能源汽车长远发展的新能源汽车研发战略。
   
    与此同时,具有国际水平的“汽车节能环保国家工程实验室”在2008年初“落户”奇瑞,无疑为奇瑞后续新能源汽车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持。在具备了长远的新能源战略以及过硬的研发实力后,奇瑞的成功为中国汽车在新能源领域赶超发达国家汽车企业带来了希望,也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新能源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1111.jpg
8_1209092277022.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1-8-2009 22: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混和动力有前途啊,看看现在的油价就知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1-8-2009 23: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前途啊,奇瑞的技术实力比丰田还是差的很远,连比亚迪都承认丰田在混合动力上的很多专利是很难逾越的。丰田研究混合动力的时间比奇瑞的历史都长,投资还大得多,更重要的是已经得到世界市场的认可。

中国在混合动力上搞出点名堂公司,我看来只有比亚迪。不仅仅是他们在电池上的优势,更多的是比亚迪这个企业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搅局者,为了达到目的,疯狂到克隆、复制、逆向无以复加的程度,但又可以不露声色的不承认,还有就是他模仿的对象丰田却什么都没有做出任何动作。
他完成了很多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惊人的像博尔特一样,一次一次改变人类的看法。
这是一家有目标的公司、是一家难缠的公司、是一家有前途的公司、是一家可怕的公司、是一家有希望的公司。

只要是他想做到的,他就能做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12-2009 16: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倒是觉得有些东西能成一个公司,也能废一个公司,就像所说的萧何。比亚迪的前景应该说很明朗,但是充满危险,因为比亚迪把未来的所有砝码压在他自己超级看好的铁电池上面,假设,未来的发展前景不是铁电池或者那种蓄电池的话,比亚迪必然就挂掉了。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发生,一如摩托罗拉的手机业务,当年v3是多么的风光一时,全球销量超亿部,简直是史诗级的产品了,所以摩托以后专注的razor系列,直到最后手机业务部被母公司卖掉。
所以比亚迪着实走了个险路,可能十年二十年后那些职业经理人一起分析案例的时候,分析到09首富王传福的时候,这个可能是他的最大决策失误

ps:我觉得汽车这条路会暂时发展方向是: 传统热机结构改进+增压---》混合动力---》燃料电池。这个路线来走,前面的改进和增压是保持现有市场存在,混合动力是过度,燃料电池才是最终的前景,至于氢能源等,我倒是不看好,毕竟成本太高,效率也不见得高,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中国汽车业又一次远远落后于日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12-2009 20: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BYD那叫无耻,不叫有前途。
中国就这样,笑贫不笑娼,不管你的钱是血汗钱或者偷来的或是卖的,有钱就是硬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11-7-2025 00:41 , Processed in 0.343930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