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566查看
  • 0回复

锂离子电池保护电路基本知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6-10-2009 11: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贴片元件基本知识:
1、贴片电容:基本参数有容值、耐压、精度、封装、材质。
耐压值从10V~100V不等,一般容值越小,耐压值可做到越大,精度有5%、10%,20% 由材质决定。COG为5%,X7R为10%,Z5U为20%,材质不同,价格相差较大。封装有0402、0603、0805、1206等。
2、电阻
普通贴片电阻:基本参数有阻值、额定功率、精度、封装。
封装有0402、0603、0805、1206等。精度有5%,10%。额定功率有1/16W如0402封装;1/10W如0603封装;1/8W如0805封装;1/4W如1206封装。
NTC热敏电阻:即负温度系数(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的缩写)热敏电阻,其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基本参数有阻值、封装、精度,B常数。B常数定义为:现用在保护电路中起温度保护用。
PTC 热敏电阻: 即正温度系数(POS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的缩写)热敏电阻,其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基要参数有阻值、封装、精度。现用在保护电路中起阻断回路中电流用。现用的是两端带有镍带,需点焊的,叫过流保护器,英文名叫(POLYSWITCH),内阻有30mΩ左右。现也有贴片式的但封装体积较大。内阻仍不能减少。反应速度慢。现锂电检测柜上也用到自复式保险丝。
3、贴片稳压管:基本参数有稳压值,封装一般为SOT-23。
4、贴片三极管:基本参数有放大倍数,封装一般为SOT-23,现用的为类似于直插式元件9014。
5、保险丝:此指的是一次性保险丝,只对电流敏感,现有带状的和贴片式的,贴片式的可做到内阻小于10mΩ,反应速度快,现大多用户已渐渐转向使用一次性保险丝。
6、贴片识别IC:是一个只读ROM,一般在出厂前,厂家已将ROM CODE写入片中。现在一般厂家较少用到,只有MOTOROLA,SIEMENS 用到此种IC,其余厂家都用识别电阻代替,因识别电阻价格低廉,体积小,而识别IC价格高,体积大,如CD928、START TAC、V3620、V3688、S10、S10D、SL10、S2588等。此IC是用来识别具体某种型号的电池块,即MOTOROLA的手机及充电器配MOTOROLA电池块,而且相当于一种仿伪装置,但现已有假冒IC出现。
7、场效应管:其主要参数有耐压、漏电流、内阻等。分N沟道与P沟道两种,一般单节与二串/两并两串用N沟道场效应管,三串/两并三串与四串/两并四串用P沟道场效应管。场效应管在保护电路中起开关作用,在保护电路起保护作用时,将充放电回路断开,场效应管的优点是利用电场的效应来控制电流,功耗小,便于集成,电流方向可双向流动,三极管是电流控制电流,功耗大,不易集成,电流方向只能单方向流动。
8、保护IC:保护电路中最重要的元器件,主要功能是时刻采样电池电压与回路中电流来判断是否应关断对应的场效应管来将充放电回路断开。现有单节、两串、三串、四串等。现有一些厂家将IC、场效应管集成在一起,外围不需加元件或只需加少量元件即可组成一个完整的保护电路。但另有些厂家不主张这样,如精工认为:保护IC与MOS场效应管属两种不同的工艺;一个工作在大电流状态,一个工作在小电流状态;MOS管发展较快,其内阻越做越小,而保护IC发展速度赶不上MOS管,若强行做在一起,则用户没有根据两者价格与要求选择的余地。故并不是很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1-4-2025 03: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锂离子电池保护电路是电池安全使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包括过充保护、过放保护、过流保护和短路保护等。

锂离子电池保护电路基本涵盖:电池充电过程中,避免电池因过充而损坏;电池放电时,防止过度放电导致电池性能下降;同时监控电池电流,防止异常大电流对电池造成损害。此外,保护电路还包含对电池单体间连接状态及异常状态的检测。

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对于汽车工程师而言十分重要,能够有效提高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安全性和寿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11-7-2025 09:35 , Processed in 0.420303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