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702查看
  • 0回复

重卡企业进军发动机 行业纵向一体化加速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1-11-2009 19: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今年以来,福田、江淮等企业陆续计划成立合资企业,沿产业链向上游发动机延伸,重卡行业纵向一体化进程呈现加速态势。分析人士认为,重卡企业做发动机,初期利润将会受到损伤,但达到一定的规模效应后毛利率会得到提升。后期能否实现降低成本的预期,主要还看行业周期是向上还是向下。可以肯定的是,未来重卡发动机行业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重卡企业拥有发动机业务的并不多,主要是因为单个厂商销售规模大的不多,自己做发动机不具有规模效应,因此只有向潍柴、上柴、锡柴等发动机厂商购买发动机。国证金券研究员李孟滔表示,整车企业是不是做发动机,主要取决于自身销量。一般来说,如果低于5万辆,投资发动机的成本则无法回收,企业没有向上游拓展的动力,除非生产的发动机还能够销售给别的企业。
      由于重卡发动机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有关生产商议价能力较强,这侵蚀了需要外购发动机企业的利润。太平洋证券研究员谈际佳表示,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零部件,毛利率有20%-30%,大概是整车的两倍,整车企业的不少利润都被发动机企业分享。兴业证券研究员朱学东表示,对于重卡,发动机成本大概占到15%-20%,以一辆20万元的重卡为例,发动机成本大概有3-5万元。
      在这种情况下,整车企业都存在向上游拓展、降低成本的动力。从全球来看,整车企业自己做发动机也是汽车行业的一大特点,大众、丰田、戴姆勒、曼等汽车巨头都有自己的发动机厂。在国内,绝大部分乘用车企业也拥有自己的发动机厂。
       国内重卡行业除了规模较大的企业如一汽、东风、重汽、陕汽等自己生产发动机,其他都需要外购发动机,重卡整车企业自己做发动机不是很普遍。朱学东表示,很多重卡企业不做发动机,是因为销售规模比较小,但未来自己做发动机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重卡向上游拓展与销量不无关系。光大证券研究员杨华超表示,没有量也就没有规模效应,还不如让别人做,横向一体化的企业潍柴动力的最主要优势正在于规模效应带来的低成本。
       目前,重卡行业销量前五名企业中,除了福田汽车基本依赖潍柴动力提供发动机,其余都能够自己生产。而随着与戴姆勒的合作逐渐推进,福田也将摆脱不生产发动机的时代。福田汽车早在1月份就与戴姆勒共同签署了《商用车合作协议》,计划共同出资63.5亿元组建卡车和发动机合资企业,双方各持有公司50%股权。这一计划正在等待政府的批准。
       重卡销量不大的江淮汽车也在筹划合资生产发动机。9月29日,公司发布提示性公告称,江淮汽车与NC2GlobalLLC签署了中重卡合资合作框架协议,拟按照50%:50%的比例设立合资公司生产和销售中重型卡车及零部件。NC2由卡特比勒公司和Navistar合资组建,后者的主业是发动机。
       合资公司的投资总额不少于20亿元,江淮汽车将把几乎全部的中型卡车和重型卡车的资产和业务作为出资投入合资公司,NC2则将以现金出资并为合资公司提供某些工业产权。根据公告,合资公司初期会将现有中重型卡车产量提高3倍,未来产量逐步增长;合资公司还会有相关的发动机战略来支持江淮汽车中重型卡车的发展。
       不过,从项目审批到投资建设,再到投入生产、产生规模效应,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短期内还无法看到重卡企业的产品毛利率得到显著提升。
       分析人士表示,当发动机项目产生效益后,在整车的发动机部分,保守估计能够节约4%-5%,但是投建发动机的初期,重卡企业并没有成本优势,甚至由于成本的摊销,利润还会受损;大概投产一年后,随着销量提升,效益才会显现。发动机生产已经具有规模效应的潍柴动力毛利率超过30%,江淮汽车、福田汽车等企业的重卡发动机都向它购买。
      目前的重卡企业中,发动机业务比较好的有中国重汽、东风汽车等。以东风汽车为例,东风康明斯三季度的销量环比明显上升,不过利润没有明显好转。杨华超表示,利润没有显著上升的原因可能是新投的13升发动机的投资折旧造成的,等到销量出来以后利润才会显著上升。
      谈际佳表示,整车企业要上马发动机项目降低成本的愿望可以理解,但是能否实现还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依赖于重卡的销量。分析人士表示,经济转暖以后,要关注宏观调控政策可能发生的变化,比如与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的原材料运输的减少将会对卡车需求产生不利影响。目前重卡企业向上游延伸是基于行业周期向上的判断,如果这个判断不准确,未来重卡企业将不堪重负。实际上,重卡销量的波动比较大,对未来进行估计比较难。
      此外,置换发动机后,还需要防范用户对此可能产生的不适应。重卡发动机的技术壁垒比较高,自己研发难度较大,又没有品牌保证,难以获得用户认可,因此,江淮、福田等企业都选择了与外资品牌合资的方式来生产发动机。但是,与之前使用的是潍柴或者其他国内企业的发动机相比,品质、技术、价格等都发生了变化,用户接受新的发动机需要一个过程。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新项目的投产,重卡发动机下游客户将逐步摆脱对专业发动机厂商的依赖。分析人士表示,未来2-3年,由于合资公司拥有发动机技术,福田汽车和江淮汽车将逐步摆脱对外部发动机的依赖。从专业发动机厂商的角度看,也就是将要面临需求减少的风险。再加上已有发动机业务的重卡生产商的发力,未来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目前需要关注的有中国重汽和东风汽车。中国重汽与曼的合作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双方10月7日正式签署了合同,曼公司将支付5.6亿元以获得重汽香港25%的股权加1股。曼是全球第三大卡车公司,长期保持着柴油发动机的全球技术领先优势。
     重汽香港董事局主席马纯济表示,这必将使双方的技术和成本优势尽快结合,从而加快双方在销售网络和全球采购方面的合作步伐,巩固和提升各自在市场上的战略地位。技术方面,公司今后将得到长期的技术支持,特别是通过欧III、欧IV、欧V排放发动机产品的技术转让,为公司今后10-20年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技术支撑。
     潍柴动力与中国重汽同属于斯太尔(被曼公司收购)平台技术,此次中国重汽独家引进曼公司对自身进行技术提升,将对潍柴动力产生一定的威胁。
     另一个是东风汽车。据了解,东风康明斯的13升排量发动机已经试火完成,今年准备上市,该产品将对潍柴动力造成较大的冲击。此外,东风的EGR发动机也已经完成开发,该产品可以与潍柴、重汽的产品相抗衡。
     不过,真正激烈的竞争短期内还不会出现。于特认为,至少一年内中国重汽、福田汽车、江淮汽车不会对以潍柴动力为代表的专业发动机生产商造成实质性的不利影响。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3-4-2025 17: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重卡企业进军发动机行业,实现纵向一体化加速的情况,作为汽车工程师,我深知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动机作为重卡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整车的竞争力。企业进军发动机行业,有助于提升整车的品质及效率,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此外,纵向一体化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但同时需注重技术研发与创新,保证发动机性能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确保整车的竞争力。总体来说,此趋势对行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2-8-2025 14:47 , Processed in 1.711593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