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246查看
  • 0回复

修车技巧 棉线排故障 注射器有妙用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6-2-2010 01: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轿车在使用过程中,难免出现车身异响。用户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后排座椅只要一坐人,车身后部就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声响较大,但仔细倾听,却不好确定沉闷的异响来自何处。难以确定具体故障部位,这是让用户烦恼,让修理工头痛的问题。在此以奥迪A6为例,为广大用户和维修人员提供一条诊断和排除车身异响的捷径。

    首先拉紧手制动,往下按压行李舱,听是否有响声。然后松开手制动再试,如响声消失,则异响为驻车制动系统中机械连接处发出,此为正常,不必维修。



    如松手制动后仍有响声,不防用随车工具将减振器下端拆下,即断开与后桥之间的连接。如不再响,则为减振器上部的缓冲胶块响,此为绝大多数情况下的常见故障部位。拆下胶块,可以发现胶块下端不是平的,而是凸凹不平的四爪形。为什么车身产生异响呢?当车身下压时,胶块与减振器筒上封盖接触,四爪端部便被向内压缩,与上封盖产生相对的摩擦运动,于是发出响声。汽车维修

    处理的方法非常简单,用剪刀把四爪剪平即可重新投入使用,不必更换新的配件。另外,维修人员也可用塑料焊枪将其烫平,装复后异响自然就会消失。

    如拆解减振器后异响仍然存在,则为螺旋弹簧与其胶垫之间发出的异响,在修理厂更换胶垫即可。

    一根棉线排除故障

    奥迪A6轿车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出现这种情况:油箱内加满油后,燃油警示灯亮。为了消除故障隐患,很多用户到维修站更换了油位传感器。燃油警示灯不再亮了,但用户为此至少要花费400元钱。笔者经过仔细研究,发现了燃油警示灯亮的根本原因,并且找到了一种切实可行的不换配件修理方法。只要一根棉线,就可解决问题,而且可以省去四五百元钱。

  加满油后,浮子抬起很高,以致于油位传感器的触点和滑片接触达到边缘位置,有时甚至脱开,这样电阻便会很大,相当于缺油时的位置,燃油警示灯理所当然就会报警。

    在此介绍的修理方法非常简单,在油位传感器的浮子臂限位块上缠几丝棉线,这样,当浮子臂与限位板接触时,触点和滑片不致脱开,油表指针便会相应指示油箱已满,而不再报警。

    注射器的修车妙用

    液压制动系统和液压离合器系统存在空气时,会对汽车的运行带来安全隐患。按照常规维修方法对液压系统进行排气,一般需要两个人配合,一个人在驾驶室不停踩制动踏板或离合器踏板,另一人在车轮下或发动机下方拧放油螺栓进行排气。这种方法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而且修理质量还不一定有保证。

    医用注射器在药店或诊所随处可见,将废弃的注射器用在汽车维修的液压系统排气中,不失为一种变废为宝的举措。众所周知,常规排气方法是将空气从总泵向分泵或从上往下排。实际上,如果将空气从分泵向总泵或从下往上排,同样可以达到目的。

    只要将总泵上的储液罐盖打开,将注射器从储液罐中抽满油液,拧开放气孔螺丝后,从分泵向总泵注射油液,便会看见气泡在储液壶不停泛起。排气完毕,拧紧放气孔螺丝。按照离总泵从远到近的顺序,依次将各相应液压通道气体排尽。

    采用这种方法不仅速度快、节省油液,而且一个人就可以独立完成排气操作。这种方法简单快捷,笔者经过多次实践,采用注射器对液压系统排气,两个人半小时的常规排气操作,一个人在短短3min内就可以完成。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排气彻底,要选用与排气孔口径相吻合的注射器。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6-4-2025 04: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汽车修理技巧,棉线排故障和注射器的妙用是我们在日常维修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实用技巧。针对棉线排故障,使用高质量棉线可以帮助检测汽车的燃油管路、冷却系统以及变速箱等部位是否存在堵塞或泄漏等问题。此外,注射器在加注润滑油、冷却液等液体时,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精确控制加注量并避免溢出。这些工具的使用能够有效提升检修效率及准确性。当然,更详细的操作和注意事项需依据具体情况及维修手册来进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1-8-2025 06:37 , Processed in 0.387126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