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455查看
  • 0回复

内燃机行业增速将超10%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3-2010 10: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2009年内燃机工业的经济运行经受住了世界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739亿元,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内燃机生产大国。
针对今年行业的发展趋势,不少业内专家认为,2010年内燃机工业连续多年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但仍将会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企业要想取得长足发展还必须在自主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上下功夫。

需求稳中有升
2010年内燃机工业总体将呈稳定发展趋势,经济运行的特点将是总需求稳中有升,但由于市场经济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经济复苏仍需要较长时间,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内燃机工业的发展,经济效益增长速度预计将低于产销速度的增长。
根据当前形势变化和内燃机工业的产业特点,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的专家对2010年的行业走势进行了如下判断:
一是内燃机工业连续多年持续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但仍将会保持10%以上的增长,全行业要坚定信心,同时要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在自主创新、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上下功夫,取得发展。
二是国内市场需求总体仍将保持增长,但要注意解决增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多国家经济停滞,将对内燃机产品的传统市场和主要出口产品带来影响,对此应有思想准备,早作应对。
四是相关行业产业结构的问题,造成生产领域的矛盾和困难将加深,原材料、燃料、动力及人工成本增加,融资困难加大,利润率明显下降,企业效益的增长将增加困难。
五是随着市场需求的升级,市场门槛较低的普通内燃机产品竞争加剧,其中中低档产品运行形势将更为严峻,而市场紧缺的重大技术装备和高技术产品将继续受到重视。
六是汽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在国家产业政策拉动下。内燃机行业面临着以产量扩张为主到以加快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内燃机工业提高产业集中度,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所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
面临严峻挑战
从世界各先进国家内燃机工业发展看,先进国家的内燃机工业已进入一个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时代,跨国公司大都按照利用全球性资源来发展壮大自己。新产品开发速度,产品的性能、品牌、质量、成本以及售后服务,已成为国际内燃机企业竞争胜败的决定性因素。目前,中国内燃机企业与跨国大公司的差距较大,行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首先是来自于国际内燃机工业技术快速发展的挑战。内燃机已进入高科技时代,面对世界各国日益加严的环保和能源以及可持续发展要求,目前世界上大的跨国集团和公司,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在研制发展低排放、超低排放、准零排放、零排放的技术。其中低排放汽油机、柴油机、单一清洁燃料(氢燃料等)发动机的开发、电动、燃料电池动力和混合动力的研发,已经成为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发动机公司的主要研究方向,以适应日益苛刻的排放法规要求。内燃机的创新重点是节能减排,发展动力多元化;而国家参照国际研发水平制定的整体节能、减排标准和实施时间表,给企业带来不小的压力。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行业整体核心技术,这无疑是中国内燃机行业将要面对的严峻挑战。
其次是来自市场方面的挑战。跨国集团将中国市场列为全球战略发展之重,纷纷采用独资或控股等形式在中国布点建厂,将其整合成为集团的零部件和发动机生产基地。由于环保法规更加严格,能源及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市场恶性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市场低端柴油机产品进入艰难发展时期,小型内燃机(摩托车用、通用、农用)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制约,难以满足国内国外市场高速增长的需求;在大功率柴油机(船用、机车用、固定电站用)领域,亟待引进技术后消化吸收再创新,解决造船工业迅速发展而自主品牌主机供应迟缓的问题。金融危机对经济实体的影响,内燃机出口带来负面效应。
再其次是来自产业结构调整的挑战。我国内燃机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缺乏技术层面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零配件行业缺乏自主创新开发的实力优势,特别在全球经济复苏后的市场总供给上,将面临技术、材料、法规高要求下的新挑战,目前行业的应对策略、方案和能力都不足。
内燃机行业的产品竞争力弱。有优势的是重型车用柴油机领域;弱势的是轻型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用动力;乘用车用汽油机无整体实力,也无话语权,更谈不上优势。
从市场结构看,我国内燃机产品在美洲(北美为主)、欧洲、东亚(日、韩)的内燃机制造大市场中,除产能以外无其他特色;区域规模不突出,除以常州地区为主导的农用单缸柴油机在亚洲享有一定声誉外,车用、工程机械用、农业机械用等领域,特别是多缸机行业没有区域品牌;无集团优势规模,无品牌带动下的团队规模。给内燃机配套的基础零部件产业仍显零乱,主要表现为零件制造优势企业不多,且自主研发基础薄弱;部件制造企业合资品牌占主导,话语权旁落的现象尤为突出;点燃式、压燃式内燃机燃油系统制造企业面临国际知名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垄断和竞争,中资企业已无技术优势可言。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6-4-2025 23: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内燃机行业增速将超10%的情况,作为汽车工程师,我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内燃机性能不断提升,其效率和可靠性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内燃机在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方面仍具有优势,能够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因此,未来内燃机行业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增速也将持续加快。我们将继续致力于研发更高效、环保的内燃机技术,推动行业持续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5-7-2025 07:31 , Processed in 0.407464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