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106查看
  • 2回复

拒绝开车陋习 乱搞“小动作”后果很严重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4-3-2010 18: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日前,美国福布斯公布了多项致命驾车陋习,包括开车发短信、开赌气车等,虽是些看似不足为奇的“小动作”,但真正遇到紧急关头,这些“小动作”却足以给驾乘者造成安全隐患。据调查显示,在美国有6%的交通事故是因使用手机而引起的,而我国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连续十年居世界之首。所以,专家提醒车主,交通事故猛于虎,为了保证行车安全,请远离这些驾车陋习。本期《爱车114》栏目,特别邀请到资深车主和业内专家为车主支招。

    陋习1酒后驾车



    [现象]在交通事故致死案中,酒后驾车足足占据了40%的比例。据美国汽车协会统计,每两分钟就有一起由于酒后驾车酿成的车祸。

    车主张先生: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当你面对摆在眼前的酒杯时,请多为自己的生命安全考虑,不要让酒精迷惑了理智。尽量打车赴宴,或找亲友代驾,正规的代驾公司也是不错的选择。

    陋习2疲劳驾驶

    [现象]在公路货运中,由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频频发生,为了能够及时到达目的地、多赚些钱,货车司机们开夜车是家常便饭。如不及时休息,驾驶员各种反应都会变得迟钝,遇到危险来不及应对,由此酿成惨剧。

    车主杨先生:驾驶员应在驾车1-2小时之后便适当休息10-20分钟,在开车前也可喝杯咖啡、嚼点口香糖,都能达到提神效果。

    陋习3开赌气车

    [现象]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舒马

    赫那样开车不分神,一旦开起斗气车来,冲昏大脑的车主往往忘记如何快速躲避危险。据美国汽车协会调查显示,每年至少有1500人因赌气开车或交通纠纷而严重受伤甚至丧命。

    车主赵先生:万事和为贵,退一步海阔天空。对于那些不自觉的车主,完全

    没必要理会,哪怕有些小冲突,一面之缘,何必如此较真呢?

    陋习4开车发短信

    [现象]在美国,政府已明令禁止开车发短信,成效显著。在此之前,美国每天有上千起事故由此引发。

    车主马先生:在上车前将耳机连接在手机上用于接打电话,驾车途中对身旁的手机坚决不理会。其实,真正有急事找你的人是不会选择短信这种方式的。

    陋习5拒绝安全带

    [现象]开车不系安全带的陋习在我国尤为普遍,当事人总是以行车速度慢、不喜欢被束缚为由选择了危险驾驶,一旦发生事故往往后悔莫及。

    专家支招:轿车上除驾驶席外,最安全的位置是后排中间位置,其次是后排左手位置、后排右手位置和副驾驶,但无论坐在车上的哪个位置,都要第一时间系上安全带,否则再安全的车也等同于零。另外,不要使用安全带插片来消除警告音,这等同于放弃被动安全保障。

    陋习6超速驾驶

    [现象]据美国汽车协会调查显示,在所有的追尾事故和致命的撞击车祸中,由超速驾驶导致的事故分别占了13%和33%。

  专家支招:我们不是在不限速的德国开车,超速既会增加危险系数,还有被罚的可能。建议与同行车保持相同车速,有限速功能的车型尽量激活此功能,发挥及时警告的作用。

    陋习7低估天气

    [现象]据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调查显示,高速路上的致命车祸中,有20%是恶劣天气引起的。

    专家支招:雨雪天驾车必须做到操作柔缓、保持车距和低速行车,这可以为紧急刹车留出余地。另外,90%的道路安全隐患可以被视觉感知,因此视力不好的车主尽量不要在雨雪天或夜间出行,以免增加驾车危险系数。

    陋习8不用儿童安全座椅

    [现象]美国国家高速公路安全局认为,汽车的撞击是导致车内2岁~14岁儿童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当发生碰撞事故时,怀中紧抱的儿童产生的前冲力可高达1吨,因此往往凶多吉少。

    专家支招:儿童乘车特别是长途出行必须使用安全座椅,买车时尽量选购配置有ISOFIX标准儿童安全座椅固定装置的车型,可去正规的汽车用品店或婴儿用品店购买此类座椅。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5-3-2010 01: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 愿国人注意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5-2010 20: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都要为安全公共交通做贡献才对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5-8-2025 13:55 , Processed in 0.434673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