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140226 于 1-4-2010 13:55 编辑
怀揣梦想,伺机而发
——访上海汉风汽车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孙云波先生
作者:蔡文波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463 更新时间:2009-7-31 | AI: 2003年上海汉风汽车设计有限公司成立。作为创始人之一,请您给我们谈谈公司成立之初的情况,现在的发展情况如何?孙云波先生:2003年11月,借助香港某上市公司的投资,我们几位设计师辞掉了合资技术中心的工作,成立了上海汉风汽车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风”)。我们对公司进行了以下定位:一是为中国人进行设计的公司;二是专业做汽车设计的公司;三是能走向世界、能与国外公司相竞争的设计公司。可以说“汉风”这个名字完全符合上述理念。公司成立之时也是中国汽车设计行业的起步阶段,创业之路异常艰难,但是我们心里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要亲自设计出有中国风格的汽车。汉风承接的第一笔业务是华晨M3的前期预研和设计开发的整个咨询工作。华晨非常认同汉风的设计理念和市场开发意识,将风格咨询、市场调查等大量辅助性的工作交给汉风来做,技术设计主要由保时捷完成。与华晨的合作十分成功,这块 “敲门砖”也为汉风迎来了之后华晨交付的多项订单。凭借独特的设计理念、先进的设计流程、经验丰富的设计团队以及踏踏实实搞设计的作风,汉风得到了业内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业务开展得可谓轰轰烈烈。目前,公司拥有员工近60人,占地面积达2700平方米,先后与多家国内汽车企业开展合作,收支基本持平。 
图1 概念设计阶段的疯狂发散的设计方案草图 |
AI:汉风一直着力宣传自己是独立的汽车设计公司,以打造有中国特色的汽车为目标。请问汉风在实际设计过程是如何遵循并体现这一理念的?您认为什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设计?
孙云波先生: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阐释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汽车设计,根据我个人的理解,认为它应涵盖两方面内容:一是以中国人的审美喜好进行汽车设计,因为“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们希望借助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这个契机,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二是引入国外完善的技术开发流程来体现这一理念。理念是灵魂,流程是工具。在华晨M3的设计中就溶入了一些中国元素,如仿照汉书“中”字的汽车前隔栅,“弓”型的前端曲线断面,简约的动态韵律黑红对比等。
中国元素不能生搬硬套地用于汽车设计之中,汉风在很多方面注意培养、提高设计师的这种文化内涵,如以中国设计师为核心主力,聘用的国外设计师主要进行技术支持,以此保障了设计风格的本土特色和可实现性;公司创建了大量的中国文化素材库,如京剧脸谱、中国古代建筑等,设计师可以随时寻找适合的设计元素;公司引进的设计师都有传统工艺美术基础,受过中国文化艺术的熏陶,如很多设计师都在艺术院校学习过国画、素描、线描等,很多模型师都学习过陶瓷工艺。
AI:汽车设计对于多数人而言还是一件很神秘的事情,请您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造型设计的基本流程,整个流程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孙云波先生:汉风的业务重点是汽车造型设计,借鉴国外先进的开发流程,我们制定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设计开发流程。汉风倡导的设计流程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是设计预研究。设计师与整车厂的技术、市场人员一起探讨新车型的市场定位、价位、未来消费者的审美取向等,找出关键设计元素,并且以最少的成本和模式达到最好的设计效果。
第二步是设计创意。设计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智慧,把研究出的设计风格、趋势等用二维图形表现出来。
第三步是数模造型。将平面的不易理解的创意变成可测量的、立体可观的产品。通过CAS进行曲面造型,并用五轴机床将其加工成实体。在制作数模的过程中,所有的工程要求都融入其中。
第四步是整车模型。让客户对加工出来的产品进行评判,这一过程反复较多,如果最终双方达成了一致,设计师完成数模转化和可制造的数据品质,造型设计工作结束。
一般而言,造型设计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进行反复的调研,时间越长则设计越成熟,但同时给客户造成的成本也随之增多,可是国内客户往往在价格上限制较多,这对我们而言是个两难问题。目前,对于较大的项目,我们将时间控制在6~8个月,这个期限已被多数客户接受。因为如果时间少于这个期限,那么客户在后续的模具开发和现场准备阶段会出现很多问题。

图2 调整后的模型逆向扫描,调整数模与设计要求一致
在这里,我想强调一下调研的重要性。调研工作几乎贯穿于整个设计流程之中,设计预研究阶段的市场调研尤其重要,而这一环节被很多公司所忽视。另外,设计公司还应尽可能提供多方案调研,单一方案往往无法全面表现客户的诸多想法和理念,但是多方案也会造成成本的提高。
AI:汽车设计与材料、制造工艺、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请问汉风如何协调好艺术与技术、市场的关系?
孙云波先生:汽车造型设计并非纯粹的艺术创作,它涉及多方面的知识,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更不能脱离市场纸上谈兵。汽车造型设计要从“以产品为导向”向“以市场为导向”转变,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往往对艺术、市场学、心理学、材料学、工程学都有一定的了解,是个“通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