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839查看
  • 6回复

国内汽车行业一周要闻回顾(5月29日至6月4日)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7-6-2010 13: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1、中国在上海等5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

财政部网站6月1日消息,为加快汽车产业技术进步,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节能减排,近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

《通知》明确,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补贴标准根据动力电池组能量确定,对满足支持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按3000元/千瓦时给予补贴。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5万元,纯电动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6万元。补贴资金拨付给汽车生产企业,按其扣除补贴后的价格将新能源汽车销售给私人用户或租赁企业。试点期内,每家企业销售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乘用车分别达到5万辆的规模后,中央财政将适当降低补贴标准。

《通知》指出,试点城市政府是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要安排一定资金并出台相应配套政策措施,重点对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汽车购置和使用、电池的报废及回收体系建设等给予支持。

此外,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还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推广实施细则的通知》,将发动机排量在1.6升及以下、综合工况油耗比现行标准低20%左右的汽油、柴油乘用车(含混合动力和双燃料汽车)纳入“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中央财政对消费者购买节能汽车按每辆3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定额补贴,由
生产企业在销售时直接兑付给消费者。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7-6-2010 13: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2、财政部:消费者购买节能汽车每辆可获3,000元补贴

财政部网站6月1日消息,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推广实施细则的通知》,将发动机排量在1.6升及以下、综合工况油耗比现行标准低20%左右的汽油、柴油乘用车(含混合动力和双燃料汽车)纳入“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中央财政对消费者购买节能汽车按每辆3,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定额补贴,由生产企业在销售时直接兑付给消费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7-6-2010 13: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3、公共服务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扩大至20个试点城市

财政部网站6月2日消息,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通知,进一步扩大公共服务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在现有13个试点城市的基础上,增加天津、海口、郑州、厦门、苏州、唐山、广州等7个试点城市。

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发展改革委下发的《关于扩大公共服务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出,根据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和资金申请,财政部通过省级财政部门将示范推广补助资金预拨给试点城市。

试点城市财政部门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实际推广情况,按规定标准据实拨付补助资金。补助资金的具体管理办法由试点城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并报财政部备案。

中国于2009年开始在13个试点城市公交、出租车等领域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13个试点城市为北京、上海、重庆、长春、大连、杭州、济南、武汉、深圳、合肥、长沙、昆明、南昌,主要在公交、出租车、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试点。中央财政重点对试点城市购置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补助标准主要依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与同类传统汽车的基础差价,并适当考虑规模效应、技术进步等因素确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7-6-2010 13: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4、中汽研:5月中国汽车销量119.47万辆环比降13.95%

据中新社6月1日报道,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汽车总销量为119.47万辆,环比降低13.95%,同比增29.74%。5月份汽车整体市场及各细分市场产销量均较4月份有所下滑。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汽车产量为131.27万辆,环比降14.36%,同比增22.56%。

5月份,国内乘用车生产95.07万辆,环比下降12.92%,同比增长18.59%;5月国内乘用车销售88.58万辆,环比下降10.85%,同比增长25.02%。5月轿车生产68.82万辆,环比降11.20%,同比增19.72%;5月轿车销售65.39万辆,环比降8.92%,同比增25.59%。5月SUV生产6.97万辆,环比降6.22%,同比增74.83%;5月SUV销售6.14万辆,环比降13.23%,同比增73.03%。

前5月,中国汽车累计产销分别为717.80万辆和605.33万辆,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52.18%和34.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7-6-2010 13: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5、北奔戴•克更名为北京奔驰

中新社援引北京晨报6月1日报道称,在克莱斯勒正式推出国产序列两年之后,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终于更名为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而工信部日前也在第213批生产企业及产品名号中宣布,同意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已列入《公告》的所有产品,企业名称变更为“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

在戴姆勒与克莱斯勒正式分手后,此前与北汽合作产生的合资公司就出现了危机。原有消息称,在戴•克分拆之后,北京奔驰-戴克也可能分拆成两个公司,中方仍然占有其中50%的股份。但在克莱斯勒在北美宣布破产重组之后,克莱斯勒与北汽重组另一家合资公司成为空谈,原有在北奔投产的克莱斯勒铂锐、克莱斯勒300C逐渐停产,而奔驰C级和E级逐渐成为最主流的产品。而在随后的企业重组中,北京奔驰也逐渐将奔驰产品列为了唯一投产的品牌,而在克莱斯勒库存车逐步售罄后,北京奔驰也逐渐停止了与克莱斯勒的合作。

另据了解,5月28日,国产奔驰新E级(长轴距版)正式下线,而在这批新车身上,此前的“北京奔驰-戴•克”已经更换为“北京奔驰”。

根据之前消息,国产奔驰E级长轴距版将于6月份公布价格并上市。此外,奔驰将在北京地区建设一个发动机厂,投资达20亿元,并将于2013年投产。

此次奔驰为消费者带来了E260L优雅型和时尚型和E300L时尚型3款。E260L搭载的是1.8L涡轮增压发动机。而E300L搭载的则是3.0升汽油直喷V6发动机,匹配七速手自一体变速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7-6-2010 14: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6、本田汽车:零部件公司劳资双方的沟通仍在继续

中新社援引新华社6月4日报道称,本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逐步恢复正常生产,广汽本田、东风本田、本田汽车(出口工厂)4日起也陆续恢复生产。

本田中国4日向媒体通报说,由于本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零件工厂)于6月2日、3日开始正常生产,广汽本田、东风本田Honda、本田汽车(出口工厂)相应决定从6月4日和6月5日恢复生产。

但本田中国同时表示,本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零件工厂)的劳资双方的沟通依然在进行,今后的生产情况需视具体的沟通情况来决定。

5月17日起,本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员工陆续发起多次停工,5月24日的全面停工导致本田在华三家企业的四家工厂因为缺少变速箱及其他零部件而全面停产至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7-6-2010 14: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7、印度塔塔拟在华设厂 捷豹路虎将国产

据每日经济新闻6月1日报道,印度塔塔汽车宣布将在2年内在华生产捷豹和路虎两款高档车。路虎中国公关部相关人士证实了这一消息,并表示捷豹路虎考虑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英国以外的国家设立工厂,但具体的时间和生产计划仍在酝酿中。塔塔CEO卡尔•皮特•福斯特也对外表示,塔塔汽车将最终达到年产4万辆“中国制造”的捷豹、路虎的目标。

上述人士透露,中国等新兴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和较低的生产成本是塔塔将在中国设厂的主要原因,中国消费者购买的捷豹、路虎品牌车型占公司总销量的8%,且这一数据正在逐年提升。

此外,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境外汽车企业在境内生产汽车必须与国内具备汽车生产资质的汽车企业合作,以收购或合资的形式才能实现在中国设厂生产,塔塔采取收购还是合资的方式“借壳”设厂目前仍无定论。
“捷豹路虎在国内生产,肯定要寻找国内的合作伙伴,但是具体的合作方和地点目前都没有确切的说法,一切都在商讨的过程当中。”上述路虎中国公关部人士表示。

该人士还透露,目前针对成立捷豹路虎中国销售公司一事,公司与惠通陆华、中汽南方、大连尊荣、上海世贸等代理商的谈判进展顺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5-8-2025 02:48 , Processed in 0.370029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