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886查看
  • 0回复

基于MICROTIVO跳码技术的密码系统设计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8-7-2010 13: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传统编译码芯片如VD5026,VD5027,MCI45026,MCI45027等已经在防盗、安全等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些芯片简单易用,但具有很大的缺陷:编码量少而极易重码;密码长度短(一般为8-12位,最多不超过16位),因而数据极易被扫描和破译,不能满足高安全场合的需要。

基于MICROTIVO技术的跳码芯片则克服了以上两个缺陷,较好地解决了密码的防盗问题,所谓跳码,就是密码不是固定的,而是不断跳动变化的,是为满足高性能要求而设计的,跳码芯片的使用十分简便,只要在第一次使用前,编译码器进行一次"学习",使编译码器的密码同步,通常一个译码器可以支持多个编码器,再加上其电压使用范围宽,功率消耗极小,因此成为传统编译码器的理想升级换代产品。"

核心技术——MICROTIVO非对称跳码安全系统
使用MICROTIVO技术的编码器每次发出的密码都不同,只有配对的译码器能准确译出收到的密码,使用不配对的编、译码器或重复发送译码器曾收到的密码等均为无效。即使编码器发送出的码在译码器方没有收到,也不会影响以后的正常使用。这一切归功于芯片内强大的微处理器及MICROTIVO独特的同步算法。
跳码芯片的密码虽是一大串几乎随机的乱码,但实际毫不紊乱,密码包括2部分:(1)跳码,编译器每次产生的都不一样,产生后就被加密;(2)在传输过程并不加密,主要包括编码器的系列号,在与译码器的配套使用中作识别信号。 跳码包括功能信息、辨别码以及同步计数器、通过一个加密算法加密后再传送出去。跳码芯片在使用前必须预置序列号、加密钥匙、同步计数器、发送方和接收方一起工作前,接收方必须先通过"学习"来获得并存储发送方的序列号、加密钥匙和当前同步计数器的值。
硬件实现MICROTIVO技术加密过程如图1所示。


        在MICROTIVO技术中"学习"功能是一个重要部分,"学习"包括清除原来的存储的信息和学习新的信息,每对跳码型编译码器在使用前都要至少单向"学习"一次,密码在第一次配对使用时是随机产生的乱码。然后把要配对的编码器的密码传进译码器,译码器就会学习和存储这一次的安全代码,从此这一对译码器的密码就按照同一套跳变码算法同步变化,译码器以后每次就能准确译出编码器的密码,同时,这一存入的安全代码被作为无效码参考,再收到同样的密码就会视而不见,因而能有效地防止偷码冒用。 最后,译码器设计了一套容错算法,他不但能预知配对的编码器的下一个密码变化,而且能预知他以后256次的变化码,并都能准确译出,这样,即使发射器被乱按了好多次不为译码器所知,但都能依旧保护默契配合,保持了极好的跳编译码能力和抗截码的功能。

应用电路

MICROTIVO  MT3108 的典型应用电路如上图所示
只需添加按键和射频电路,该电路即可作为发送器在安全应用中使用。
当检测到有按键被按下时,MT3108 将被唤醒,并延时大约10ms 以等待按键抖动平息,然后采样按键信息。如果所有键都被按下,则进入学习模式。如不是,则取得按键信息(支持多键同时按下),并加密同步计数值、识别码和按键信息以形成跳码。MT3108 支持感应唤醒应用。当低频感应电路发来的串行数据(LF_DAT)与用户配置匹配时,触发加密电路,形成跳码。
每次发送的跳码信息都将改变,即便是再次按下同一个按键也是如此。即使不考虑随机数,发送的编码字在4294967296 次传输中都不会重复。发送完成后,只要有键处于按下状态,将继续发送带有“重复发送状态位”的编码信息。

跳码技术的关键在于:对于同一动作(如开门),编码器每次发出的编码却有极大不同,发过的码字被记录,重发也视为无效。且密钥具有足够的长度,保密性很高,足以抵抗使用仪器对码字进行扫描,因此,跳码芯片至少在目前是传统密码锁更型换代的理想产品,可广泛应用汽车遥控报警器、家庭安全系统、电子钥匙、门禁系统、自动门系统等高度安全保障领域。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1-4-2025 07: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基于MICROTIVO跳码技术的密码系统设计,这是一个相当专业和先进的技术议题。从汽车工程师的角度,我可以提供如下简要回复:

该密码系统设计基于MICROTIVO跳码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更加安全、灵活的加密解决方案。此技术能生成高度随机的密码序列,防止密码被轻易破解。设计时需注重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跳码算法的高效运行,并防止潜在的攻击。同时,该设计应便于用户操作和管理,保证密码的便捷更改和有效保护。整体而言,这一设计将大大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0-7-2025 22:22 , Processed in 0.321359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