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125查看
  • 2回复

我国汽车电动化的道路该怎么走?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0-7-2010 09: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汽车的电动化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不可逆转的重要趋势。近年来,国际汽车巨头均对汽车的电动化予以高度关注,美、日、欧等国纷纷将发展电动汽车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也将电动汽车产业列为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电动汽车已得到行业内外的普遍认同,汽车电动化的进程越来越快。但是,没有可供借鉴的成功案例,也不能紧步发达国家之后尘,我国汽车电动化的道路该怎么走?
  突破电动汽车关键瓶颈技术
  由于在传统汽车技术创新上长期扮演追赶、模仿者的角色,我国缺乏率先创新的信心和经验,加之长期忽视基础研究,导致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如果继续走模仿与引进的道路,不掌握关键技术,必将再次输在新一轮竞争的起跑线上。为此,应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争在电动汽车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如大力支持动力电池、车用电机及其控制技术、整车控制系统和电动化部件等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力争掌控一批核心技术。
  重点支持两种汽车的发展
  与其他过渡车种相比,增程型电动汽车在能源利用效率、价格、使用方便性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可降低对电池的依赖,延长电池寿命,还可使用定型的发电机组,降低成本。短期内增程型电动汽车可作为重点发展的车型。
  尽管纯电动大巴车购置成本高,需高投入建设充电站,但零排放纯电动大巴车在城市使用受众面广,不必耗费石油资源,因此国家和当地城市均应积极支持该类电动车的发展,降低制造和运营成本。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则由于结构复杂、造价昂贵,节油和减排效果并不明显,并且我国不掌握内燃机动力系统的核心技术,不宜再投入巨资进行研发。
  用“国情车”撬开电动汽车市场闸门
  在我国山东、浙江等地,微型四轮纯电动汽车非常符合我国特定地区的消费需求,已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人们将其称之为“国情车”。“国情车”没有政府支持,却撬开了我国电动汽车的市场闸门。
  随着 “国情车”质量、安全性的不断提升,其适用范围必将不断扩大。发展这类“国情车”可促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配套设施的逐渐完善;应扶持有实力的企业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合理引导“国情车”的发展。同时,还应对“国情车”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让它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使它存在的一些问题能够通过技术进步得到解决。
  创新电动汽车商业模式
  电动汽车使用初期单纯依靠政府补贴来扩大市场很难实现规模经济。多管齐下,创新商业模式非常必要。如:销售不带电池组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采用租赁方式,以便大幅降低用户初置成本。电池划归能源供给体系统一管理,由专门企业负责电池采购、性能维护、专业服务等。推广电池以旧换新、并梯次使用,提高电池生命周期使用寿命。设置必要的配套设施网点,解除用户对电能补给的后顾之忧。提供分期付款、低息贷款等优待购车模式,缓解消费者一次性投资压力。此外,还可采用电动汽车优先通道、普及电价分段计费等方式。
  创建电动汽车新型学科
  相比内燃机汽车,电动汽车将更多地体现出多学科交叉、高新技术载体的功能。随着汽车电动化进程的加速,相关行业都将呈井喷式发展,人才匮乏问题也将日趋凸显。我国传统车辆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将无法满足“机电控”交叉熔合的电动汽车发展之需,新型人才队伍的培养迫在眉睫。必须尽快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创建“电动汽车”新型学科,并综合相关资源进行学科交叉,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电动汽车创新人才。
  客观评价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能耗与排放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科学系统的汽车全生命周期能耗与排放评价体系,汽车企业和用户对节能减排的关注大多局限在使用阶段,导致国家的支持政策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应成立第三方评价机构,从产品设计—原材料获取—加工制造—运行使用—维修保养—报废与回收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电动汽车产品的能耗、排放进行综合评价,并以此作为制定支持政策、确定技术路线和财政补贴的重要依据。
  按不同的电动汽车产品制定相关标准
  随着汽车电动化的趋势日趋明朗,日本等发达国家正以领跑者的姿态在标准领域攻城掠地,如果我国对此不引起高度重视,极有可能丧失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制定标准时我国必须结合自身发展现状与市场需求,为我国自主品牌电动汽车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同时,还应根据不同产品的性能需求分别制定相应标准。一味照搬照抄国外标准,盲目追赶先进,极有可能导致已能满足市场需求的自主电动汽车被封杀,从而将我国电动汽车的广阔市场拱手让人。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0-7-2010 13: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补充几点:
第一、加强人才的培养,可以在高校开展开关的项目。如耐高温永磁电机相关技术的开发等。
第二、加强核心技术的攻关。即电池技术的开发,目前制约纯电动车的主要难点在于电池容量小,体积大,质量大,成本高。很大程度的制约了纯电动车的发展与市场化。
第三、严格把控各车企的研发过程及技术掌握程度,目前国内大部分有纯电动车的主机厂都没有自己的技术,主要依靠电池厂家及个别掌握技术的零部件厂家协助开发,自身并不具备开发纯电动车的专业团队。对技术细节及控制理论并没有深刻的理解,导致人才缺乏,技术缺乏创新,还大量骗取国家项目补贴和研究经费。非常不利于新能源汽车的深入发展与研究。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说的不对请大家多多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6-2011 20: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分析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2-7-2025 09:57 , Processed in 0.313412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