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780查看
  • 2回复

思索:汽车行业因何而忙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7-8-2010 09: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重组和上市——成为2009年之后汽车行业曝光最集中的字眼。一汽、北汽、广汽都在忙上市,北汽、长安、江淮(正道)、比亚迪连环重组或合作,汽车行业众生相好一派“大跃进”的作秀风光。汽车行业重组的主体:国外巨头与国外巨头之间,国内巨头与国内巨头之间,国外巨头与国内巨头之间,多种形式的兼并、重组、合作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规模和规格屡屡创下了新高。那些产销规模的数字只说明了疯狂的速度和问题,暂时证明不了技术的创新与进步。



说或许更明显。在求大与求强的过程中,两者并重经营者只能取其易。对经营者而言规模远比耐住寂寞的技术创新更重要。谁还用大力气和用真心潜心做实事——树欲静而风止。 中国汽车用20多年打下的基础究竟有多雄厚,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跨越式的快发展,是不是会产生消化不良的后果无人关注。至少当前有大好的政策和大把的资金支持,规模达到相关部门要求后即使日后有经营不善也会有人管。依靠资金的直白投入上规模就可与国外巨头竞争?!简单粗暴的逻辑竟然有人相信并拥趸——鞋子是否合适只有自己知道,消化不良之时只有自己清楚。 市场换技术并不成功已是心照不宣,汽车消费第一后的强国之殇刺痛汽车人。可相关部门主导的新一轮重组浪潮,再次让技术一词被严重忽视。眼里除了销量和规模一堆干瘪的数字,心里很难再装得其它。相关产业政策没有营造一个潜心的好环境,这是汽车行业不强的最大症结。汽车行业一没有“三钱”一样的技术大师;二没有一心只为客户的营销大师;三没有独立客观的行业研究大师;四没有独立客观的行业检测机构——中国汽车行业,整体都处在快增长的浮躁期,到处都弥漫着名利的胴臭。很少有人潜心冬泳,为中国汽车之强而尽职尽责。 汽车行业先大后强还是先强再大一直存在争论,对金融危机之后的另一面,美国三大汽车巨头瘦身自保,抛开了一系列的非主流业务,做精做强主流业务获得新生。深陷召回危机的丰田汽车饱受大企业病,痛定思痛之后开始回归价值原点……金融危机之后的中国汽车市场这边独好,由此催生了新一轮畸形的竞争热潮。加上行业一纸鼓励文件,汽车行业的代表们好不热闹,挖空心思的拉项目找题材,寻找与相关部门博弈的力量。试图在新一轮的竞争中领先别人而有收所收获名利。



于当前的中国汽车市场和汽车工业,先强比先大更重要。只大不强得不到消费者忠诚的心,只大不强固守一隅低端市场却攻克不了中高端和豪华车市场,只大不强只能做低附加值的低端产品,只大不强永远不能真正的走向国际市场。中国汽车的风向应该降速发展要技术要健康,比亚迪刚刚调低了年度目标的勇气值得赞赏,他们深切的体会到一味求大求快的弊病。一个企业调整解决的自身和上千家渠道经销商的问题,一个行业调整解决得可是整个产业的大问题呀。 中国汽车因何而忙碌,皆与汽车本身无关矣——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新浪汽车博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中国汽车大而不强已是共识,对一个虚火旺盛的巨婴再火上浇油,快速的膨胀将使自身负担更重。相对汽车行业的产业规划及新能源规划,重组和上市的声势远在其上。中国汽车一味的在求大而非求强,几十亿上百亿的重组资金用在技术提升效果对长远来说或许更明显。在求大与求强的过程中,两者并重经营者只能取其易。对经营者而言规模远比耐住寂寞的技术创新更重要。谁还用大力气和用真心潜心做实事——树欲静而风止。

说或许更明显。在求大与求强的过程中,两者并重经营者只能取其易。对经营者而言规模远比耐住寂寞的技术创新更重要。谁还用大力气和用真心潜心做实事——树欲静而风止。 中国汽车用20多年打下的基础究竟有多雄厚,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跨越式的快发展,是不是会产生消化不良的后果无人关注。至少当前有大好的政策和大把的资金支持,规模达到相关部门要求后即使日后有经营不善也会有人管。依靠资金的直白投入上规模就可与国外巨头竞争?!简单粗暴的逻辑竟然有人相信并拥趸——鞋子是否合适只有自己知道,消化不良之时只有自己清楚。 市场换技术并不成功已是心照不宣,汽车消费第一后的强国之殇刺痛汽车人。可相关部门主导的新一轮重组浪潮,再次让技术一词被严重忽视。眼里除了销量和规模一堆干瘪的数字,心里很难再装得其它。相关产业政策没有营造一个潜心的好环境,这是汽车行业不强的最大症结。汽车行业一没有“三钱”一样的技术大师;二没有一心只为客户的营销大师;三没有独立客观的行业研究大师;四没有独立客观的行业检测机构——中国汽车行业,整体都处在快增长的浮躁期,到处都弥漫着名利的胴臭。很少有人潜心冬泳,为中国汽车之强而尽职尽责。 汽车行业先大后强还是先强再大一直存在争论,对

中国汽车用20多年打下的基础究竟有多雄厚,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跨越式的快发展,是不是会产生消化不良的后果无人关注。至少当前有大好的政策和大把的资金支持,规模达到相关部门要求后即使日后有经营不善也会有人管。依靠资金的直白投入上规模就可与国外巨头竞争?!简单粗暴的逻辑竟然有人相信并拥趸——鞋子是否合适只有自己知道,消化不良之时只有自己清楚。

重组和上市——成为2009年之后汽车行业曝光最集中的字眼。一汽、北汽、广汽都在忙上市,北汽、长安、江淮(正道)、比亚迪连环重组或合作,汽车行业众生相好一派“大跃进”的作秀风光。汽车行业重组的主体:国外巨头与国外巨头之间,国内巨头与国内巨头之间,国外巨头与国内巨头之间,多种形式的兼并、重组、合作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规模和规格屡屡创下了新高。那些产销规模的数字只说明了疯狂的速度和问题,暂时证明不了技术的创新与进步。 金融危机之后的另一面,美国三大汽车巨头瘦身自保,抛开了一系列的非主流业务,做精做强主流业务获得新生。深陷召回危机的丰田汽车饱受大企业病,痛定思痛之后开始回归价值原点……金融危机之后的中国汽车市场这边独好,由此催生了新一轮畸形的竞争热潮。加上行业一纸鼓励文件,汽车行业的代表们好不热闹,挖空心思的拉项目找题材,寻找与相关部门博弈的力量。试图在新一轮的竞争中领先别人而有收所收获名利。 中国汽车大而不强已是共识,对一个虚火旺盛的巨婴再火上浇油,快速的膨胀将使自身负担更重。相对汽车行业的产业规划及新能源规划,重组和上市的声势远在其上。中国汽车一味的在求大而非求强,几十亿上百亿的重组资金用在技术提升效果对长远来


重组和上市——成为2009年之后汽车行业曝光最集中的字眼。一汽、北汽、广汽都在忙上市,北汽、长安、江淮(正道)、比亚迪连环重组或合作,汽车行业众生相好一派“大跃进”的作秀风光。汽车行业重组的主体:国外巨头与国外巨头之间,国内巨头与国内巨头之间,国外巨头与国内巨头之间,多种形式的兼并、重组、合作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规模和规格屡屡创下了新高。那些产销规模的数字只说明了疯狂的速度和问题,暂时证明不了技术的创新与进步。 金融危机之后的另一面,美国三大汽车巨头瘦身自保,抛开了一系列的非主流业务,做精做强主流业务获得新生。深陷召回危机的丰田汽车饱受大企业病,痛定思痛之后开始回归价值原点……金融危机之后的中国汽车市场这边独好,由此催生了新一轮畸形的竞争热潮。加上行业一纸鼓励文件,汽车行业的代表们好不热闹,挖空心思的拉项目找题材,寻找与相关部门博弈的力量。试图在新一轮的竞争中领先别人而有收所收获名利。 中国汽车大而不强已是共识,对一个虚火旺盛的巨婴再火上浇油,快速的膨胀将使自身负担更重。相对汽车行业的产业规划及新能源规划,重组和上市的声势远在其上。中国汽车一味的在求大而非求强,几十亿上百亿的重组资金用在技术提升效果对长远来市场换技术并不成功已是心照不宣,汽车消费第一后的强国之殇刺痛汽车人。可相关部门主导的新一轮重组浪潮,再次让技术一词被严重忽视。眼里除了销量和规模一堆干瘪的数字,心里很难再装得其它。相关产业政策没有营造一个潜心的好环境,这是汽车行业不强的最大症结。汽车行业一没有“三钱”一样的技术大师;二没有一心只为客户的营销大师;三没有独立客观的行业研究大师;四没有独立客观的行业检测机构——中国汽车行业,整体都处在快增长的浮躁期,到处都弥漫着名利的胴臭。很少有人潜心冬泳,为中国汽车之强而尽职尽责。



重组和上市——成为2009年之后汽车行业曝光最集中的字眼。一汽、北汽、广汽都在忙上市,北汽、长安、江淮(正道)、比亚迪连环重组或合作,汽车行业众生相好一派“大跃进”的作秀风光。汽车行业重组的主体:国外巨头与国外巨头之间,国内巨头与国内巨头之间,国外巨头与国内巨头之间,多种形式的兼并、重组、合作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规模和规格屡屡创下了新高。那些产销规模的数字只说明了疯狂的速度和问题,暂时证明不了技术的创新与进步。 金融危机之后的另一面,美国三大汽车巨头瘦身自保,抛开了一系列的非主流业务,做精做强主流业务获得新生。深陷召回危机的丰田汽车饱受大企业病,痛定思痛之后开始回归价值原点……金融危机之后的中国汽车市场这边独好,由此催生了新一轮畸形的竞争热潮。加上行业一纸鼓励文件,汽车行业的代表们好不热闹,挖空心思的拉项目找题材,寻找与相关部门博弈的力量。试图在新一轮的竞争中领先别人而有收所收获名利。 中国汽车大而不强已是共识,对一个虚火旺盛的巨婴再火上浇油,快速的膨胀将使自身负担更重。相对汽车行业的产业规划及新能源规划,重组和上市的声势远在其上。中国汽车一味的在求大而非求强,几十亿上百亿的重组资金用在技术提升效果对长远来
汽车行业先大后强还是先强再大一直存在争论,对于当前的中国汽车市场和汽车工业,先强比先大更重要。只大不强得不到消费者忠诚的心,只大不强固守一隅低端市场却攻克不了中高端和豪华车市场,只大不强只能做低附加值的低端产品,只大不强永远不能真正的走向国际市场。中国汽车的风向应该降速发展要技术要健康,比亚迪刚刚调低了年度目标的勇气值得赞赏,他们深切的体会到一味求大求快的弊病。一个企业调整解决的自身和上千家渠道经销商的问题,一个行业调整解决得可是整个产业的大问题呀。



说或许更明显。在求大与求强的过程中,两者并重经营者只能取其易。对经营者而言规模远比耐住寂寞的技术创新更重要。谁还用大力气和用真心潜心做实事——树欲静而风止。 中国汽车用20多年打下的基础究竟有多雄厚,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跨越式的快发展,是不是会产生消化不良的后果无人关注。至少当前有大好的政策和大把的资金支持,规模达到相关部门要求后即使日后有经营不善也会有人管。依靠资金的直白投入上规模就可与国外巨头竞争?!简单粗暴的逻辑竟然有人相信并拥趸——鞋子是否合适只有自己知道,消化不良之时只有自己清楚。 市场换技术并不成功已是心照不宣,汽车消费第一后的强国之殇刺痛汽车人。可相关部门主导的新一轮重组浪潮,再次让技术一词被严重忽视。眼里除了销量和规模一堆干瘪的数字,心里很难再装得其它。相关产业政策没有营造一个潜心的好环境,这是汽车行业不强的最大症结。汽车行业一没有“三钱”一样的技术大师;二没有一心只为客户的营销大师;三没有独立客观的行业研究大师;四没有独立客观的行业检测机构——中国汽车行业,整体都处在快增长的浮躁期,到处都弥漫着名利的胴臭。很少有人潜心冬泳,为中国汽车之强而尽职尽责。 汽车行业先大后强还是先强再大一直存在争论,对中国汽车因何而忙碌,皆与汽车本身无关矣——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2-8-2010 22: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编辑的太乱,看得人眼花!
麻烦你重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8-8-2010 21: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看着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5-8-2025 21:01 , Processed in 0.459482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