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890查看
  • 4回复

自主品牌车企的梦与殇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4-8-2010 16: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比亚迪之变

  今年5月开始,有媒体曝出成都比亚迪金牌经销商退出比亚迪的营销网络。此事件一经曝光,在比亚迪经销网络和中国汽车业中都造成了很大影响。在国人普遍关注整车企业逐渐做大做强的今天,比亚迪经销商的退出也将中国汽车业的种种弊端暴露在阳光下。



  在踌躇了3个月之后,伴随着国内车市产销环比连续下滑的阴影,比亚迪终于做出了让步。8月3日,比亚迪汽车宣布调低产能,将2010年产销目标由之前的80万辆调至60万辆。比亚迪疾驰的脚步终于有了趋缓的迹象,同时也降低了比亚迪与经销商再度爆发矛盾的风险。







比亚迪遭遇洪流



  在中国的汽车产业中,比亚迪有着重要的地位。作为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的代表,其老总王传福和吉利老总李书福一并被戏称为中国自主汽车品牌走向世界的“双福”。如果,我们再将奇瑞放入其中,那么这三家车企正可以组成中国本土民营汽车企业走向世界的“三驾马车”。



  相对于李书福在收购沃尔沃一事中上演的蛇吞象壮举,比亚迪也在默默地演绎着它的商业奇迹。先是和大众达成合作协议,然后是股神巴菲特入股,继而又和奔驰联手推出新品牌,比亚迪在全球范围内变得炙手可热。当全世界的车企都在日内瓦车展上打听比亚迪的底细时,作为世界电池大王的比亚迪已经走在了开发未来电动车的征途中。



  坦白而言,王传福的电动车之路走的颇具戏剧性。这位冶金物理化学硕士出身的高材生在1998年前瞻性的开始了对电动车电池的研究,2003年,信心十足的王传福适时闯入了汽车业。2005年比亚迪汽车销量仅仅约为2万辆;次年达到6万辆;到2007年销量首次突破10万辆;2008年销量则跃升为17万辆;在中国汽车市场井喷的2009年,比亚迪汽车销量一举达到44.8万辆。从2005年开始,比亚迪保持了连续5年超100%的高速增长,用实力证明了一切!而在今年年初,比亚迪更是豪情万丈的宣布今年的销售目标是80万辆,期望再次实现100%的跨越式增长。



  现在看来,比亚迪的第6个100%增长的目标成了一种奢求,但很少有人注意比亚迪名字的寓意:构筑你的梦想。王传福显然在构筑着他的比亚迪之梦,并依然在延续着他的梦想。几年前,当比亚迪总裁王传福第一次说出要在2025年超过丰田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时,相信多数人都把它当成了一个笑话。但在今天看来,这个“笑话”或许没有当初那么好笑了。在汽车产业迅速发展的耀眼光芒下,比亚迪正在不动声色地利用自身握有的技术向全球拓展。



  美国最有影响的汽车杂志《MOTOR TREND》在今年初曾发布了一份“2010年全球汽车行业权力榜”,比亚迪总裁王传福跻身全球汽车行业最有影响力的50人名单,位列第30位,排在全球众多汽车界大佬的前面,成为跻身这一榜单的唯一中国人。当然,这并不能说明比亚迪距离中国汽车业第一的近期目标已经近在咫尺,但与那些动辄具有数十年历史的竞争对手相比,比亚迪或许只有一点值得炫耀,那就是驱动它的梦想--它拥有掌握未来汽车命运的汽车电池核心技术。这已经足以让世界的汽车巨头们为之侧目。




自主品牌之梦



  比亚迪最近几年的发展速度惊人,但似乎也给人留下了擅长炒作的负面印象。然而既然有“料”,为什么不加以利用呢?拿无厘头的跨国合作来做噱头,这的确说得过去,比亚迪借此炒作一番也无可厚非。



  但与比亚迪比起来,吉利的炒作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近一年的时间里,汽车业内业外的人士,只要和车有点关系的都会关注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最新动向,各路媒体更在细微处一丝一毫都不曾放过,甚至连中央媒体都为此大加报道,做足了宣传攻势,无不羡煞众车企。



  近期,吉利收购沃尔沃一事在短短4、5月间既完成交割,被业界称为神速。而极具商业头脑的李书福更是在原有意向书中虎口拔牙,硬生生夺回3亿美金,也让国内业者昂首称赞。《美国汽车新闻》开始将李书福称为“中国的亨利?福特”,因为这位企业家曾经将“制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吉利,这个扛着4个轮子、一个沙发建立起来的汽车王国在东方徐徐升起。





吉利的沃尔沃联姻开局完美



  吉利与比亚迪,一个走上了并购扩张之路,一个选择了与跨国车企联姻。两种不同的选择,却只为了一个将企业做大做强的共同梦想。而李书福和王传福的一举一动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火箭式的突飞猛进、豪迈的目标和口号、享誉海外的大手笔、共同的轿车梦想让他们成为引领中国车企走向世界的弄潮儿。



  吉利在迎娶沃尔沃之后,忙于在中国为沃尔沃安家;比亚迪在展开跨国合作后,则把建厂的主意打到了海外。暂时看来,与那些动辄具有数十年、甚至是百年历史的国际竞争对手相比,吉利与比亚迪或许只有一点值得赞扬,那就是敢于冒险。宁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探险者,不愿做龟缩在自家窝里的爬虫,这就是李书福和王传福共同的风格。而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丰田与现代创始人的影子,我们也期待中国的丰田、现代神话能在李书福们和王传福们的身上得到演绎。



  吉利成为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跨国汽车公司,比亚迪拥有全球第一款商业化的插入式电动车,这是中国业者在世界车坛鲜有的值得炫耀的头衔。而今,吉利正在将沃尔沃的贵族血统加入中国因素进行重组,比亚迪也利用在汽车电池行业已有的经验和技术进军海外,两家中国车企在世界车坛风起云涌,上演具有中国特色的“二人转”好戏。




中国车企之殇



  中国人讲究阴阳之道,古人也有“福兮祸兮”的警世格言留于后世。以吉利与比亚迪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车企在风光的背后同样也面临着意想不到的风险。



  就如同任何一家高速成长的企业一样,自主品牌车企有时也要承受意想不到的挫折,并从中学习造车之外的经验。吉利帝豪最初版面世时,因为依稀有着劳斯莱斯的影子而广受批评,而比亚迪F0的安全门事件以及经销商退网事件也成为重要一课。山寨与安全性始终是国产车难以迈过的门槛。





自主品牌梦魇不断

  山寨,这个自人类产生以来便如影随形的事物从未脱离过我们的视野。自主品牌目前的设计状况,普遍被业内认为一大缺憾,抄袭、反抄袭这些早被人用滥了的伎俩有时竟然还会出现在国内一些车企的影子里。而吉利、奇瑞、比亚迪等领军自主品牌车企,近年来批量式的开发设计反而让精品的诞生成为一种奢求。精品的出现,或许还有待时日,这让中国消费者一时难以接受。



  另一方面,长久以来的低价策略也让自主品牌车企难以扛起高档汽车“中国造”的大旗,这也是国人对自主品牌嗤之以鼻的原因所在。根据最新的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车企的成绩单有半数不及格,自主品牌尤甚。其中,奇瑞上半年仅完成全年目标的45%;比亚迪上半年销量仅完成全年目标的36.13%;江淮乘用车也只完成全年目标的35%;而风光无限的吉利更是被挤出了十名之外。



  为此,吉利、比亚迪们开始放远眼光,将战略引向海外,力图实现自身品牌价值的提升。吉利收购沃尔沃被称为吉利由低端到高端品牌的跳跃式发展,然而在这一段“异国婚姻”面前,吉利能否趋驾沃尔沃这个洋媳妇依然是一个未解之谜。另一个案例中,即便比亚迪成功的将巴菲特绑上了比亚迪战车,也难保这位大鳄会血战到底。丰田召回事件犹在耳,其召回数额的一半压在中国车企身上,任何一家中国车企也难以承受。如此不堪一击,叹一声脆弱的中国车企!



  也许,正是看到了中国车企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吉利比亚迪们开始了一场“不成功、便成仁”的生死壮举。破釜沉舟也好,出奇制胜也罢,为自主品牌敢于豁的出去的勇气举杯!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4-8-2010 20: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一读,楼主好样的;吉利、比亚迪好样的;李书福、王传福好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2-8-2010 20: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二福,百姓之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6-8-2010 13:5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中国缺少的就是这个!要有敢干拼搏的精神!没有拼搏,哪来的开拓创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8-8-2010 16: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个企业做到这一步确实不容易,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6-8-2025 00:59 , Processed in 0.478022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