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602查看
  • 0回复

中国市场:丰田不缺战略,独缺战术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3-3-2011 11: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3月9日,丰田汽车公司发布了“丰田全球发展愿景”,剑指2020年,重点战略转向新兴市场和发展新能源汽车。由此引起业界内外的广泛关注,此次丰田战略调整对中国市场有哪些影响?丰田是否真正审视了多年来对中国市场投入和重视的不足呢?而在战略背后丰田对中国市场战术布局有哪些不足之处呢?如何调整才能让丰田重振旗鼓?我们不妨来看看丰田在中国市场面临的问题。
丰田战略很美,但却战术迟疑
  在3月9日,丰田发布的 “2015年中期举措”中关于“全球销售比例”,提出到2015年,销售计划:新兴市场则由现在的40%提升至50%。而在新兴市场最重要的中国市场,据CCTV-2报道,丰田章男明确提出未来要占中国市场的15%。这意味着2015年,最保守的估计丰田的销量就要在300-375万辆区间(2015年中国年销量2000万毫无争议,2500万也许都显得保守)。从战略上来讲,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是全球老大,并且有望长期稳坐头把交椅,丰田在此背景下提出的拓展新兴市场份额的战略目标绝对是正确的,但是如何能够切实的实施战术方案现在还是相当模糊。如果我们追溯几年前的丰田战略可以发现丰田曾在2003年底2004年初公布“到2010年,在中国实现100万辆的销售目标、占有10%的市场份额” 的战略目标,应该来说当时的战略绝对没有问题。可是到2010年丰田汽车在华汽车销量为84.6万辆,市场份额只占当年4.7%(2010我国汽车销量为1806万辆),即便是假定其销量达到100万辆,如今在中国市场也只占当年5.5%的份额。为何会出现如此偏差,个人认为主要问题是丰田战术迟缓,调整过慢,跟不上市场发展的变化和需求。
丰田要想如愿:需提升加速度
丰田2010年全年销售84.6万辆汽车,虽然同比提高了19.4%,但2010年我国汽车同比增长32.37%,其中,乘用车同比增长33.17%。也就是丰田汽车2010年的销售量增幅已经大幅低于业界平均水平。而丰田公司2011年在中国市场的汽车销量目标为90万辆,增长幅度仅为6.4%。而行业专家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徐长明先生表示:“我国2011年我国GDP实际增长在9.5%左右,汽车市场正常增速在13-15%之间,考虑到政策不利因素,2011年汽车增速应该在13%或稍低”也就是说丰田的2011年增速将明显落后于行业增速,其市场份额将继续下探。要顺利实现2015年占中国市场15%的市场份额关键在提升加速度,必须以更为乐观的估计,做好战略部署和战术实施。目前看丰田战术依然过于保守,照此行为,很难如愿完成“2015年中期举措”。
丰田要想如愿:需要虔诚的倾听来自中国的声音
近5年丰田在中国市场发展最大的两次战术延误可以说在小排量车型推出时间上存在严重滞后,以2009年为例我国实施1.6L排量购置税减半政策,结果丰田主力产品卡罗拉车型1.6车型排产计划过小,导致销售滑坡,直到后来增加1.6升车型排产才解决这个问题,但因此造成市场损失也是惨重的。另外2010年中国豪华车市场高速增长,奥迪全年突破20万辆,奔驰、宝马纷纷突破10万大关,而雷克萨斯因为在国产问题上迟疑不决,坐失良机,全年销量仅为5.3万辆。个人曾经采访过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林堂先生两次,针对其产品不足和国产化问题提出过此问题,但回答都不甚明朗,相信很多媒体同仁都有此感慨。也就是说,中国媒体和专业人士都提出过合理化建议,但被采纳的过迟或者不采纳。这是丰田在中国市场上过于自信的后果。而丰田要想在中国市场如愿实现“2015年中期举措”战略目标,就必须改掉过于自信的态度,虔诚的倾听中国本土专业人士的声音。
丰田要想如愿关键在推出适应本土化需求的产品
在笔者看来,丰田近10年来在中国市场之所以落后根本原因在于其产品不能适应中国市场需求,产品本土化研发工作落后。以当前中国车市最畅销的紧凑型轿车市场为例,从产品数量上来讲丰田在中国只有花冠和卡罗拉两款车型大幅落后竞争对手,日产有骊威、骐达、颐达、轩逸4款,大众集团则有新宝来、朗逸、捷达、桑塔纳、速腾、明锐、高尔夫7款,通用集团则有科鲁兹、凯越、英朗3款、现代-起亚集团则有伊兰特、悦动、赛拉图、福瑞迪4款。丰田花冠造型相对过时,而卡罗拉价格则居于紧凑型轿车市场的高位,销量本身受限,而面对同样的问题,大众本土化开发了新宝来和朗逸,通用保留了凯越同时引入了科鲁兹,日产则在骐达平台上开发了骊威,都成功占领了更为主流的10万元轿车市场。另外随着大众TSI发动机的崛起,丰田在常规发动机节油技术上失去优势,导致车型优势衰减。
丰田要想如愿关键在培养本土化研发人才
我们注意到在丰田发布的“2015年中期举措”的产品战略中有“<强化产品力>丰田将着力开发“优质汽车”,大幅提高设计和质感,建立以本地化汽车生产为主的体制。 <扩大环保汽车的阵容>?在混合动力车型方面,丰田将全面扩充产品阵容,在汽油发动机方面,丰田将进一步降低油耗,推动高效率汽油发动机的研发。”这个战略目标能否实施,关键还在于中国市场人才的培养,通用汽车有泛亚做后盾,大众汽车通过本土化改造培养了大批本土化人才,丰田在本土化研发人才方向目前尚缺,挑战不可谓不大。另外中国政府鼓励电动车而非混合动力车,丰田如何调整研发方向适应中国市场也是一个挑战。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6-4-2025 04: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丰田汽车公司发布的全球发展愿景和战略调整,作为汽车工程师,我深知这对中国市场将产生深远影响。丰田的战略调整符合新能源汽车及新兴市场的发展趋势,展现其长远规划。然而,在战术布局上,丰田在中国市场的反应略显迟疑,未能完全适应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针对中国市场,丰田应深化市场研究,细化营销策略,提高本地化反应速度。未来,丰田需加强在中国市场的战术布局,优化产品投放,强化服务体验,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并提升市场份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3-7-2025 14:30 , Processed in 0.415623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