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8583查看
  • 16回复

[求助] 汽车四个轮的制动管路压力不一样是怎么回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9-6-2011 20: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的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3-6-2011 18: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汽车四个轮的制动管路压力不一样是怎么回事?请高手指点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6-2011 20: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汽车四个轮的制动管路压力不一样最为明显的一种现象就是`当你开快的时候` 你突然急踩刹车会出现飘车的现象.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1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6-2011 23: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液压制动系统,4个轮的制动管路压力不一样是正常现象,但是差值应在合理范围之内。
首先,制动管路压力建立时间不一样。因为制动主缸第一腔建立压力后,第二腔才能够建立压力,因此与第一腔连接的制动管路压力就比与第二腔连接管路要快。
其次,由于制造的原因,主缸的两个制动腔客观存在压力差。国标要求缓加压压差试验时,液压制动主缸两制动腔的压力差应不大于0.3MPa;急加压压差试验时,液压制动主缸两制动腔的压力差应不大于0.8MPa。
既然主缸存在压差,那么制动管路内存在压差也就不奇怪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6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5-6-2011 13: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汽车后轮先抱死容易出现侧滑的危险工况,特别是在高速行驶条件下。
应为车轮抱死,侧向附着力为零,汽车由于侧向风力或者地面不平引起侧向力,非常小的侧向力会使汽车侧滑。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17-8-2015 18:05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9-6-2011 18: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整车的匹配需要,四个轮子的管路压力不一定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0-6-2011 09: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轮制动力是不一样的,现在的车上都有ABS ,内部集成了EBD系统,EBD就是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   无ABS的车都有比例阀,调节前后轮的制动力,前轮制动力较大与后轮。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7-8-2015 11:14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11-6-2011 15: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前轮的制动液压都大于后轮,前轮的理想制动力大于后轮。ABS会根据理想制动力曲线来调节前后轮制动力,没装ABS的车辆也会有比例阀来调节前后轮制动液压大小。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17-2-2016 22:3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11-6-2011 19: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在问这个问题之前先拍拍脑袋想想,大街上跑的那些车是否如教科书上那一堆理想的数字,轴荷分配和转移不说,左右侧的轮荷真的完全一样吗(譬如空载和拉一两个人的状况),抛开这些整车参数不说,那制动系统的设计,不完美的地方也不少啊,主缸的建压,管路的布置,还有轮胎 悬架的影响等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2-6-2011 23: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按你说的情况 ,要么像3楼说的那样 理论分配上有一定的差异 但较小
    要么就是在一些制动力分配机构的作用下产生分配差异:
    比如AB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2-6-2011 23: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者是限压阀、敢在比例阀等机构作用下,通过泄压是不同轴的压力分配不同,尤其是对于货车,空满载后轴载荷变化较大,需要限压阀或感载阀等最后轴制动力进行调整,以防止后轮过早抱死。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3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17-2-2016 22:3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13-6-2011 07: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后轴的压力分配不同那是必然的,现在主要关注的是左右侧的管压为什么不同,3楼说的那些数据,各主机厂在汽车下总装线都会有自检的吧,法规中也有相关规定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3-6-2011 23:0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应该还和管路布置、ABS or 感载阀有关。我觉得理论情况应该是左右对应管路液压要一致,不然会导致制动力不一致而跑偏。有ABS的制动系统,ECU会计算各个车轮的滑移率,液压调节装置会对液压进行相应调节。一般感载阀调节后轮管路压力,使后轮不先于前轮抱死。X型和H型我觉得也会影响各个轮子液压。
    另外主缸各腔建压顺序及压力差也有关系,急加压压差试验里规定的应该是0.5MPa。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3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5-8-2011 15: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踩下踏板,真空助力器真空室打开,产生制动压力。一般来说,正常制动过程中,制动压力是7-8MPa(微车),但是必须考虑到紧急刹车过程中,将会使管路内的压力瞬间达到30MPa,这个压力是很大的。因此,管路设计时候会按照这个标准。保证在紧急刹车的时候不会出现管路接头泄漏的现象。另外,就汽车的四个轮子所受到的压力不一样,我认为是这样的:汽车的制动管路从踏板开始,到最末端,一般有7-8m的长度,虽然制动液是充满的,但是管路的拐角是有压降的,并且曲率半径越小的弯角,压降损失越大(管路较长的话,损失主要是沿程压力损失;在拐角处,主要是局部压力损失,会产生涡流损失和二次流损失)。可以这样说,就是左前轮和右前轮的压力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如果做流体分析,能够计算出进口和制动钳两处的压力,就可以定量的知道到底有多少压降。当然这也要分车型,微车、乘用车以及货车管路设计和要求是不一样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值 +1 积分 +5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1 + 5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6-2012 15: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北人 发表于 3-6-2011 23:02
    对于液压制动系统,4个轮的制动管路压力不一样是正常现象,但是差值应在合理范围之内。
    首先,制动管路压力 ...

    前后腔压力差标准有规定吗??是什么标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1-6-2024 12:24 , Processed in 0.641933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