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润滑油的功能:1、抗磨、抗冲击作用 2、散热作用 3、清洗作用 4、密封作用。
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是机油泵(齿轮泵)通过曲轴旋转及传动齿的带动将机油从油底壳通过一定的压力泵送至
┌→曲轴连杆机构(曲轴、连杆、活塞销、汽缸壁等)
机粗滤→机细滤→主油道→│→凸轮气门机构(凸轮轴、气门摇臂、正时传动齿轮等)
└→附件(空压机、高压油泵、增压器等)
然后通过各工位溢出的润滑油清洗冲刷带出工件摩擦产生的金属屑、杂物等,回流到油底壳
发动机工作时,很多传动零件都是在很小的间隙下作高速相对运动的,如曲轴主轴颈与主轴承,曲柄销与连杆轴承,凸轮轴颈与凸轮轴承,活塞、活塞环与气缸壁面,配气机构各运动副及传动齿轮副等。尽管这些零件的工作表面都经过精细的加工,但放大来看这些表面却是凹凸不平的.
一 润滑系统的功用及组成
二 润 滑 剂
三 润滑系统主要部件的构造
四 机油冷却器
五、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护
一 润滑系统的功用及组成
二 润 滑 剂
三 润滑系统主要部件的构造
四 机油冷却器
五、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护
一 润滑系统的功用及组成
1、润滑系统的功用
若不对这些表面进行润滑,它们之间将发生强烈的摩擦。金属表面之间的干摩擦不仅增加发动机的功率消耗,加速零件工作表面的磨损,而且还可能由于摩擦产生的热将零件工作表面烧损,致使发动机无法运转。
润滑系统的功用就是在发动机工作时连续不断地把数量足够、温度适当的洁净机油输送到全部传动件的摩擦表面,并在摩擦表面之间形成油膜,实现液体摩擦。从而减小摩擦阻力、降低功率消耗、减轻机件磨损,以达到提高发动机工作可靠性和耐久性的目的。
2、润滑方式
由于发动机传动件的工作条件不尽相同,因此,对负荷及相对运动速度不同的传动件采用不同的润滑方式。
1)压力润滑
压力润滑是以一定的压力把机油供人摩擦表面的润滑方式。这种方式主要用于主轴承、连杆轴承及凸轮轴承等负荷较大的摩擦表面的润滑。 (滑动轴承:轴瓦(有油路),轴承衬。材料巴氏合金)
2)飞溅润滑
利用发动机工作时运动件溅泼起来的油滴或油雾润滑摩擦表面的润滑方式,称飞溅润滑。该力式主要用来润滑负荷较轻的气缸壁面和配气机构的凸轮、挺柱、气门杆以及摇臂等零件的工作表面。
3)润滑脂润滑
通过润滑脂嘴定期加注润滑脂来润滑零什的工作表面,如水泵及发电机轴承等。 (滚动轴承)
3、润滑系统的组成及油路
发动机润滑系统组成的主要部件及功用
油底壳
——用来贮存润滑油。在大多数发动机上,油底壳还起到为润滑油散热的作用。
机油泵
——它将一定量的润滑油从油底壳中抽出经机油泵加压后,源源不断地送至各零件表面进行润滑,维持润滑油在润滑系中的循环。机油泵大多装于曲轴箱内,也有些柴油机将机油泵装于曲轴箱外面,机油泵都采用齿轮驱动方式,通过凸轮轴、曲轴或正时齿轮来驱动。
机油滤清器
——用来过滤掉润滑油中的杂质、磨屑、油泥及水分等杂物,使送到各润滑部位的都是-干净清洁的润滑油。分粗机油滤清器和细机油滤清器,它们是并联在油道中。机油泵输出决大多数的机油通过粗机油滤清器,只有很少部分通过细机油滤清器,但汽车每行使5km,机油被细机油滤清器滤清一边。
机油集滤器
——它多为滤网式,能滤掉润滑油中粒度大的杂质,其流动阻力小,串联安装于机油泵进油口之前。机油粗滤器用来滤掉润滑油中粒度较大的杂质,其流动阻力小,串联安装于机油泵出口与主油道之间。机油细滤器能滤掉润滑油中的细小杂质,但流动阻力较大,故多与主油道并联,只有少量的润滑油通过细滤器过滤。
主油道
——是润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在缸体与缸盖上铸出,用来向各润滑部位输送润滑油。
限压阀
——用来限制机油泵输出的润滑油压力。旁通阀与粗滤器并联,当粗滤器发生堵塞时,旁通阀打开,机油泵输出的润滑油直接进入主油道。机油细滤器进油限压阀用来限制进入细滤器的油量,防止因进入细滤器的油量过多,导致主油道压力降低而影响润滑效果
机油泵吸油管
——它通常带有收集器,浸在机油中。作用是避免油中大颗粒杂质进入润滑系统。
曲轴箱通风装置
—— 它的作用是防止一部分可燃混合气和废气经活塞环与气缸璧间的间隙窜入曲轴箱内。可燃混合气进入曲轴箱后,其中的汽油蒸气会凝结,并溶入润滑油中,使润滑油变稀;废气中水蒸气与酸性气体会形成酸性物质,从而对机件造成腐蚀;窜气还会使曲输箱灯压力增大,造成曲轴箱密封件失效而使润滑油透漏。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必须设置通风系统。
现代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油路大致相同。
在此系统中,曲轴的主轴颈、曲柄销、凸轮轴颈及中间轴(分电器和机油泵的传动轴)颈均采用压力润滑,其余部分则用飞溅润滑或润滑脂润滑。
当发动机工作时,机油从油底壳经集滤器被机油泵送入机油滤清器。如果油压太高,则机油经机油泵上的安全阀返回机油泵入口。全部机油经滤清器滤清之后进入发动机主油道。滤清器盖上设有旁通阀,当滤清器堵塞时,机油不经过滤清器滤清由旁通阀直接进入主油道。机油经主油道进入五条分油道,分别润滑五个主轴承。然后,机油经曲轴上的斜油道,从主轴承流向连杆轴承润滑连杆轴颈。主油道中的部分机油经第六条分油道供入,”间轴的后轴承。中间轴的前轴承由机油滤清器出油口的一条油道供油润滑。主油道的另一条分油道直通凸轮轴轴承润滑油道,此油道也有五个分油道,分别向五个凸轮轴轴承供油。在凸轮轴轴承润滑油道的后端,也就是整个压力润滑油路的终端装有最低机油压力报警开关。当发动机起动之后,机油压力较低,最低油压报警开关触点闭合,油压指示灯亮。当机油压力超过31kPa时,最低油压报警开关触点断开,指示灯熄灭。另外,在机油滤清器上也装有机油压力开关,当发动机转速超过2150r/min时,机油压力若低于180kPa,这时开关触点闭合,报警灯闪亮,同时蜂鸣器鸣响报警。
编辑本段二 润 滑 剂
汽车发动机润滑剂包括机油和润滑脂两种。
1、机油的功用
循环在润滑系统中的机油有如下功用:
1)润滑
机油在运动零件的所有摩擦表面之间形成连续的油膜,以减小零件之间的摩擦。
2)冷却
机油在循环过程中流过零件工作表面,可以降低零件的温度。
3)清洗
机油可以带走摩擦表面产生的金属碎末及冲洗掉沉积在气缸、活塞、活塞环及其它零件上的积炭。
4)密封
附着在气缸壁、活塞及活塞环上的油膜,可起到密封防漏的作用。
5)防锈
机油有防止零件发生锈蚀的作用。
2、机油的使用特性及机油添加剂
汽车发动机机油在润滑系统内循环流动,循环次数每小时可达100次。机油的工作条件十分恶劣,在循环过程中,机油与高温的金属壁面及空气频频接触,不断氧化变质。窜入曲轴箱内的燃油蒸气、废气以及金属磨屑和积炭等,使机油受到严重污染。另外,机油的工作温度变化范围很大:在发动机起动时为环境温度;在发动机正常运转时,曲轴箱中机油的平均温度可达95℃或更高。同时,机油还与180~300℃的高温零件接触,受到强烈的加热。
1).适当的黏度
机油黏度对发动机的工作有很大的影响。黏度过小,在高温、高压下容易从摩擦表面流失,不能形成足够厚度的油膜;黏度过大,冷起动困难,机油不能被泵送到摩擦表面。机油的黏度随温度而变化。温度升高,黏度减小;温度降低,黏度增大。
2).优异的氧化安定性
氧化安定性是指机油抵抗氧化作用不使其性质发生永久变化的能力。当机油在使用与储存过程中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而发生氧化作用时,机油的颜色变暗,黏度增加,酸性增大,并产生胶状沉积物。氧化变质的机油将腐蚀发动机零件,甚至破坏发动机的工作。
??
3).良好的防腐性
机油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被氧化而生成各种有机酸。这类酸性物质对金属零件有腐蚀作用,可能使铜铅和镉镍一类的轴承表面出现斑点、麻坑或使合金层剥落。
??
4.)较低的起泡性
由于机油在润滑系中快速循环和飞溅,必然会产生泡沫。如果泡沫太多,或泡沫不能迅速消除,将造成摩擦表面供油不足。控制泡沫生成的方法,是在机油中添加泡沫抑制剂。
?
5.)强烈的清净分散性
机油的清净分散性是指机油分散、疏松和移走附着在零件表面上的积炭和污垢的能力。为使机油具有清净分散性,必须加入清净分散添加剂。
6.)高度的极压性
在摩擦表面之间的油膜厚度小于0.3~0.4μm的润滑状态,称边界润滑。习惯上把高温、高压下的边界润滑,称为极压润滑。机油在极压条件下的抗摩性叫作极压性。
3、机油的分类
国际上广泛采用美国SAE黏度分类法和API使用分类法,而且它们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确认。?美国工程师学会(SAE)按照机油的黏度等级,把机油分为冬季用机油和非冬季用机油。冬季用机油有6种牌号:SAEOW、SAE5W、SAE10W、SAE15W、SAE20W和SAE25W。非冬季机油有4种牌号:SAE20、SAE30、SAE40和SAE50。号数较大的机油黏度较大,适于在较高的环境温度下使用。
API使用分类法是美国石油学会(API)根据机油的性能及其最适合的使用场合,把机油分为S系列和C系列两类。S系列为汽油机油,目前有SA、SB、SC、SD、SE、SF、SG和SH8个级别。C系列为柴油机油,目前有CA、CB、CC、CD和CE5个级别。级号越靠后,使用性能越好,适用的机型越新或强化程度越高。其中,SA、SB、SC和CA等级别的机油,除非汽车制造厂特别推荐,否则将不再使用。
?
我国的机油分类法参照采用ISO分类方法。GB/T 7631.3—1995规定,按机油的性能和使用场合分为:?
1.汽油机油:SC、SD、SE、SF、SG、SH等6个级别。
2.柴油机油:CC、CD、CD?II、CE、CF?4等5个级别。
3.二冲程汽油机油:ERA、ERB、ERC和ERD等4个级别。
4、机油的选用
1.根据汽车发动机的强化程度选用合适的机油使用级。
2.根据地区的季节气温选用适当黏度等级的机油。
5、合成机油
合成机油是利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的润滑剂。其主要特点是有良好的黏度—温度特性,可以满足大温差的使用要求;有优良的热氧化安定性,可长期使用不需更换。使用合成机油,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会稍有改善,并可降低发动机的冷起动转速。目前,合成机油的价格比从石油提炼出来的机油贵。但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制造工艺的改进,合成机油的价格将会越来越便宜。未来将是合成机油的时代。?
6、润滑脂
润滑脂是将稠化剂掺入液体润滑剂中所制成的一种稳定的固体或半固体产品,其中可以加入旨在改善润滑脂某种特性的添加剂。润滑脂在常温下可附着于垂直表面而不流淌,并能在敞开或密封不良的摩擦部位工作,具有其他润滑剂所不能代替的特点。因此,在汽车的许多部位都使用润滑脂润滑。?目前,进口汽车和国产新车普遍推荐使用汽车通用锂基润滑脂(GB/T 5671—1985)。这种润滑脂具有良好的高低温适应性,可在-30~120℃的宽阔温度范围内使用;具有良好的抗水性和防锈性能,可用于潮湿和与水接触的摩擦部位;具有良好的安定性和润滑性,在高速运转的机械部位使用,不变质、不流失,保证润滑。它能够满足我国从哈尔滨到海南岛广大地区汽车的使用要求,与使用钙基或复合钙基润滑脂比较,可以延长换油期2倍,使润滑和维护费下降40%以上。
编辑本段三 润滑系统主要部件的构造
1、机油泵
机油泵的功用是保证机油在润滑系统内循环流动,并在发动机任何转速下都能以足够高的压力向润滑部位输送足够数量的机油。
机油泵结构形式可分为齿轮式和转子式两类。齿轮式机油泵又分内接齿轮式和外接齿轮式,一般把后者称为齿轮式机油泵。
1.)齿轮式机油泵
齿轮式机油泵的优点是效率高,功率损失小,工作可靠;缺点是需要中间传动机构,制造成本相应较高。国产桑塔纳、捷达和奥迪等轿车都采用齿 轮泵。
2.)内接齿轮式机油泵
内啮合齿轮式机油泵也称内接齿轮泵,其工作原理与外啮合齿轮式机油泵或齿轮式机油泵相同。内接齿轮泵的结构。其外齿轮是主动齿轮,套在曲轴前端,通过花键由曲轴直接驱动。内接齿轮是从动齿轮,装在机油泵体内,泵体固定在机体前端。 因为内接齿轮泵由曲轴直接驱动,无需中间传动机构,所以零件数量少,制造成本低,占用空间小,使用范围广。但是这种机油泵在内、外齿轮之间有一处无用的空间,使机油泵的泵油效率降低。另外,如果曲轴前端轴颈太粗,机油泵外形尺寸随之增大,发动机驱动机油泵的功率损失也相应有所增加。
3.)转子式机油泵
转子式机油泵主要由内、外转子,机油泵体及机油泵盖等零件组成。内转子固定在机油泵传动轴上,外转子自由地安装在泵体内,并与内转子啮合转动。内、外转子之间有一定的偏心距。转子式机油泵的优点是结构紧凑,供油量大,供油均匀,噪声小,吸油真空度较高.
4.)安全阀
机油泵必须在发动机各种转速下都能供给足够数量的机油,以维持足够的机油压力,保证发动机的润滑。机油泵的供油量与其转速有关,而机油泵的转速又与发动机转速成正比。因此,在设计机油泵时,都是使其在低速时有足够大的供油量。但是,在高速时机油泵的供油量明显偏大,机油压力也显著偏高。另外,在发动机冷起动时,机油黏度大,流动性差,机油压力也会大幅度升高。为了防止油压过高,在润滑油路中设置安全阀或限压阀。一般安全阀装在机油泵或机体的主油道上。当安全阀安装在机油泵上时,如果油压达到规定值,安全阀开启,多余的机油返回机油泵进口。如果安全阀安装在主油道上,则当油压达到规定值时,多余的机油经过安全阀流回油底壳。
2、机油滤清器
机油滤清器的功用是滤除机油中的金属磨屑、机械杂质和机油氧化物。如果这些杂质随同机油进入润滑系统,将加剧发动机零件的磨损,还可能堵塞油管或油道.
机油滤清的方式有两种:全流式和分流式。全流式机油滤清器串联于机油泵和主油道之间,因此全部机油都经过它滤清。目前在轿车上普遍采用全流式机油滤清器.
1.)全流式机油滤清器
现代汽车发动机所采用的全流式滤清器多为过滤式。机油从纸滤芯的外围进入滤清器中心,然后经出油口流进机体主油道。机油流过滤芯时杂质被截留在滤芯上。如果滤清器使用时间达到了更换周期,就把整个滤清器拆下扔掉换上新滤清器。纸滤芯由经过酚醛树脂处理的微孔滤纸制造,这种滤纸具有较高的强度,较好的抗腐蚀性和抗湿性。纸滤芯则具有质量轻、体积小、结构简单、滤清效果好、阻力小和成本低等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机油滤清器的滤芯还可以采用其他纤维滤清材料制作。
2.)分流式机油细滤器
分流式机油细滤器有过滤式和离心式两种类型。过滤式存在着滤清能力与通过能力的矛盾,而离心式则有滤清能力高,通过能力大,且不受沉淀物影响等优点。因此,车用发动机多以离心式机油滤清器作为分流式机油细滤
编辑本段四 机油冷却器
在高性能大功率的强化发动机上,由于热负荷大,必须装设机油冷却器。机油冷却器布置在润滑油路中,其工作原理与散热器相同。
发动机机油冷却器分为风冷式和水冷式两类。风冷式机油冷却器很像一个小型散热器,利用汽车行驶时的迎面风对机油进行冷却。这种机油冷却器散热能力大,多用于赛车及热负荷大的增压汽车上。但是风冷式机油冷却器在发动机起动后需要很长的暖机时间才能使机油达到正常的工作温度,所以普通轿车上很少采用。 水冷式机油冷却器外形尺寸小,布置方便,且不会使机油冷却过度,机油温度稳定,因而在轿车上使用广泛.
编辑本段五、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护
怎样维护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
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定期检查机油液面,液面过高不仅会增加发动机运转时的阻力,造成不必要的功率损失,还会造成机油泄漏;液面过低,会因润滑不良而损坏发动机,因此发动机油面过低应检查发动机有无泄漏机油和不正常的机油消耗;启动发动机前打开点火开关,机油平面指示灯和机油压力指示灯亮,启动发动机后应熄灭。如有异常现象必须停车检查。(详情请参考汽车绿色养护网)
使用适当黏度的机油,机油黏度过低,则油膜容易损坏而产生零件卡住现象;黏度过高,则将产生零件移动的附加阻力致使发动机启动困难,功率损失增加。因此更换机油时,尽可能参阅驾驶员手册上厂商建议使用的黏度。
1)根据气候选用机油
环境温度较低时,选用黏度较小的机油,便于发动机启动。环境温度较高时,选用黏度较高的机油,便于运动保持油膜;
2)根据车况选用机油
车况较好的发动机,配合间隙较小,可选用黏度较小的机油,车况较差的发动机,配合间隙较大,可选用黏度较大的机油;
3)使用专用机油
由于柴油机有较高的燃烧压力、加上柴油含硫燃烧后产生亚硫酸稀释机油,因此柴油机应选用能中和亚硫酸的柴油机专用机油。
4)合理使用汽车发动机养护品
增强发动机的润滑性能,避免发动机磨损,以养代修。
定期更换发动机油,最好不要添加机油,如果长期添加机油,会使发动机内部油污积炭越积越多,堵塞机油集滤器,造成发动机运动部件得不到润滑而严重损坏发动机机件。
对于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只要能做好定期维护工作,不仅可以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点火系统常见故障判断与排除
1.故障分类
点火系故障按其在点火系的位置可分为二种情况:低压电路故障和高压电路故障。
(1)低压电路常见故障:
蓄电池存电不足;线连接不良或错乱;蓄电池搭铁不良;分电器或霍尔传感器损坏;点火开关损坏或接线不良;晶体管点火控制单元损坏或接线不良。低压电路故障的诊断方法大多采用电流表或电压表逐线检查来排除故障点。
(2)高压电路常见的故障:
高压线脱落或漏电;分电器盖破裂击穿;分电器分火头烧蚀破裂击穿;火花塞电极间隙过大或过小;火花塞积炭过多;火花塞绝缘体损坏;点火线圈损坏或接线脱落。
高压电路的故障大多采用高压试火法,即将分电器中心高压线或某缸高压线拔下,将线头放置距离缸体3-6mm处,起动发动机试火,有火花且火花强烈,说明点火系工作正常。
2.点火系不工作
(1)故障现象:打开点火开关,起动发动机,发动机无反应;高压试火,高压线无火花。
(2)故障分析与诊断
3.点火时间过早
(1)故障现象:怠速运转不平稳,易熄火;加速时,发动机有严重的爆燃声。
(2)故障分析:该故障主要是点火正时调整失准或点火角度装配失准所致。
(3)排除方法:连好点火测试仪,调整点火提前角到规定值。
4.点火过迟
(1)故障现象:消音器声响沉重、急加速化油器回火、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较高、汽车行驶无力。
(2)故障分析与诊断:点火角度不正确。
(3)排除方法:调整点火角度至规定值。
5.火花塞故障
故障主要表现为:火花塞积炭、油污和过热等现象
火花塞积炭:绝缘体端部、电极及火花塞壳常覆盖着一层相当厚的黑灰色粉状柔软的积垢。
火花塞油污:故障现象:绝缘体端部、电极及火花塞壳覆盖一层机油。
火花塞过热:中心电极熔化,绝缘体顶部疏松、松软,绝缘体端大部分呈灰白色硬皮。
6.发动机回火和放炮
如果发动既有回火又有放炮响声,且十分严重,则多属分缸高压线插错而引起的。如果现象不严重,却断续发生,似有规律,则多属分电器盖有裂纹,使缸间窜火造成的。点火提前角偏离正确位置过多时,也会引起回火或排气管放炮。
7.发动机爆震和过热
发动机在大负荷中等转速时最容易出现爆震。在使用燃油牌号正确的情况下,爆震现象多数是因点火提前角过大造成的。
在爆震情况下,发动机会迅速升温。另一方面,点火提前角过于落后,点火太迟,发动机温度也会偏高。在不出现爆震的情况下,水温过高多数不是点火系引起的,但若伴有发动机无力,加速不灵敏时,则应检查点火提前角是否过小。
一、启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现代汽车发动机以电动机作为启动动力。启动系统的基本组成由蓄电池、点火开关、启动继电器、启动机等组成。启动系统的功用是通过启动机将蓄电池的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启动发动机运转。
1.启动开关接通启动机电磁开关电路,以使电磁开关通电工作。汽油发动机的启动开关与点火开关组合在一起。
2.启动继电器由启动继电器触点(常开型)控制启动机电磁开关电路的通断,启动开关只是控制启动继电器线圈电路,从而保护了启动开关,有单联型(保护启动开关)和复合型(既保护启动开关又保护启动机)。
一、启动机的组成
启动机一般由直流电动机、传动机构和电磁操纵机构三部分组成,其各部分功用:
直流电动机:产生电磁转矩。
传动机构:在发动机启动时,使启动机小齿轮与飞轮齿圈啮合,将启动机转矩传给发动机飞轮;在发动机启动后,使启动机自动脱开飞轮齿圈。
电磁操纵机构:控制启动机的运转和传动机构的啮合与分离。
二、直流电动机的结构
汽车用启动电动机一般为直流电动机,主要由磁极、电枢、换向器以及机壳等部件组成。电枢绕组与磁场绕组串联,称此种直流电动机为串励式直流电动机。
1.磁极。由固定在机壳上的磁极铁心和缠绕在铁芯上的磁场绕组组成,磁场绕组所产生的磁极应该是相互交错的。一般采用四个磁极,功率大于7.35KW的启动机个别采用6个磁极。
2.电枢与换向器。电枢由外圆带槽的硅钢片叠成的铁芯、电枢轴和电枢绕组等组成,启动机工作时,通过电枢绕组和磁场绕组的电流达几百安或更大,因此其磁场绕组和电枢绕组一般采用矩形断面的裸铜线绕制。换向器由许多换向片组成,换向片的内侧制成燕尾形,嵌装在轴套上,其外圆车成圆形。换向片与换向片之间均用云母绝缘。
3.电刷与电刷架。用来联接磁场绕组和电枢绕组的电路,并使电枢轴上产生的电磁力矩保持固定方向。电刷用含铜石墨制成,装在端盖上的电刷架中,通过电刷弹簧保持与换向片之间具有适当的压力。电动机内装有四个电刷架,其中两个电刷架与机壳直接相连构成电路搭铁,称为搭铁电刷架。
三、电磁开关
电磁开关安装在启动机的上部,用来控制启动机驱动齿轮与飞轮的啮合与分离,以及电动机电路的接通和关断,电磁开关主要由吸引线圈、保持线圈、活动铁芯、接触盘、触点等组成。对于汽油发动机用启动机、电磁开关内还有点火线圈附加电阻短路触点,通过电磁开关外壳上的接线柱与点火线圈初级绕组相连。
发动机启动后,断开启动开关,此时流经电磁线圈电流为:蓄电池正极→接线柱12→接触盘11→接线柱14→吸引线圈6→保持线圈5→搭铁→蓄电池负极。由于吸引线圈产生了与保持线圈相反方向的磁通,两线圈电磁力相互抵消,活动铁心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回位,使驱动齿轮退出啮合状态;接触盘同时回位,切断启动机电路,启动机便停止工作。
往复活塞式内燃机所用的燃料主要是汽油(gasoline)或柴油(diesel)。由于汽油和柴油具有不同的性质,因而在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上有差异。
一. 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
汽油机是将空气与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成良好的混合气,在吸气冲程被吸入汽缸,混合气经压缩点火燃烧而产生热能,高温高压的气体作用于活塞顶部,推动活塞作往复直线运动,通过连杆、曲轴飞轮机构对外输出机械能。四冲程汽油机在进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1) 吸气冲程(intake stroke)
活塞在曲轴的带动下由上止点移至下止点。此时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曲轴转动180°。在活塞移动过程中,汽缸容积逐渐增大,汽缸内气体压力从pr逐渐降低到pa,汽缸内形成一定的真空度,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通过进气门被吸入汽缸,并在汽缸内进一步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由于进气系统存在阻力,进气终点 (图中a 点)汽缸内气体压力小于大气压力0 p ,即pa= (0.80~0.90) 0 p 。进入汽缸内的可燃混合气的温度,由于进气管、汽缸壁、活塞顶、气门和燃烧室壁等高温零件的加热以及与残余废气的混合而升高到340~400K。
(2) 压缩冲程(compression stroke)
压缩冲程时,进、排气门同时关闭。活塞从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曲轴转动180°。活塞上移时,工作容积逐渐缩小,缸内混合气受压缩后压力和温度不断升高,到达压缩终点时,其压力pc可达800~2 000kPa,温度达600~750K。在示功图上,压缩行程为曲线a~c。
(3) 做功冲程(power stroke)
当活塞接近上止点时,由火花塞点燃可燃混合气,混合气燃烧释放出大量的热能,使汽缸内气体的压力和温度迅速提高。燃烧最高压力pZ达3 000~6 000kPa,温度TZ达2 200~2 800K。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并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对外输出机械能。随着活塞下移,汽缸容积增加,气体压力和温度逐渐下降,到达 b 点时,其压力降至300~500kPa,温度降至1 200~1 500K。在做功冲程,进气门、排气门均关闭,曲轴转动180°。在示功图上,做功行程为曲线c-Z-b。
(4) 排气冲程(exhaust stroke)
排气冲程时,排气门开启,进气门仍然关闭,活塞从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曲轴转动180°。排气门开启时,燃烧后的废气一方面在汽缸内外压差作用下向缸外排出,另一方面通过活塞的排挤作用向缸外排气。由于排气系统的阻力作用,排气终点r 点的压力稍高于大气压力,即pr=(1.05~1.20)p0。排气终点温度Tr=900~1100K。活塞运动到上止点时,燃烧室中仍留有一定容积的废气无法排出,这部分废气叫残余废气。
二. 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
四冲程柴油机和汽油机一样,每个工作循环也是由进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组成。由于柴油机以柴油作燃料,与汽油相比,柴油自燃温度低、黏度大不易蒸发,因而柴油机采用压缩终点压燃着火,也叫压燃式点火,其工作过程及系统结构与汽油机有所不同.
(1) 进气冲程
进入汽缸的工质是纯空气。由于柴油机进气系统阻力较小,进气终点压力pa= (0.85~0.95)p0,比汽油机高。进气终点温度Ta=300~340K,比汽油机低。
(2) 压缩冲程
由于压缩的工质是纯空气,因此柴油机的压缩比比汽油机高(一般为ε=16~22)。压缩终点的压力为3 000~5 000kPa,压缩终点的温度为750~1 000K,大大超过柴油的自燃温度(约520K)。
(3) 做功冲程
当压缩冲程接近终了时,在高压油泵作用下,将柴油以10MPa左右的高压通过喷油器喷入汽缸燃烧室中,在很短的时间内与空气混合后立即自行发火燃烧。汽缸内气体的压力急速上升,最高达5 000~9 000kPa,最高温度达1 800~2 000K。由于柴油机是靠压缩自行着火燃烧,故称柴油机为压燃式发动机。
(4) 排气冲程
柴油机的排气与汽油机基本相同,只是排气温度比汽油机低。一般Tr=700~900K。对于单缸发动机来说,其转速不均匀,发动机工作不平稳,振动大。这是因为四个冲程中只有一个冲程是做功的,其他三个冲程是消耗动力为做功做准备的冲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飞轮必须具有足够大的转动惯量,这样又会导致整个发动机质量和尺寸增加。采用多缸发动机可以弥补上述不足。现代汽车用多采用四缸、六缸和八缸发动机。
当发动机工作时,凸轮轴上的驱动齿轮带动机油泵的传动齿轮,使固定在主动齿轮轴上的主动齿轮旋转,从而带动从动齿轮作反方向的旋转,将机油从进油腔沿齿隙与泵壁送至出油腔。这样,进油腔处便形成低压而产生吸力,把油底壳内的机油吸人进油腔。由于主、从动齿轮不断地旋转,机油便不断地被压送到需要的部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