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274查看
  • 0回复

进气门与排气门的大小是根据充气量与排气量决定的。要弄清这个问题就得从下面三种情况谈起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8-12-2016 00:19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3-3-2012 12: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进气门与排气门的大小是根据充气量与排气量决定的。要弄清这个问题就得从下面三种情况谈起。  
         
      (1)气流阻力影响。从理论上讲充气量和排气量是相等的,排气门的开闭时间和进气门的开闭时间也是相等的。但实际上不是这样,因为节气阀指挥着转速,阀门开闭有大有小,吸气完了时气缸中应充满了等于大气压力(约1公斤/ 平方厘米)的混合气。但当气体流过进气管道和进气阀时要受到阻力,为了克服这些阻力并使混合气能以一定速度流动, 必须浪耗掉一部分压力,于是缸内的气压总是低于大气压力。气体密度是随着压力而变的,压力低密度也就减小,实际吸入混合气的重量就减少了。要解决和减少气流阻力的影响就得把进气阀处气流通路的截面积加大,即把气阀面积加大。在高原地区空气稀薄的情况下,进气通路的面积更要加大,否则发动机在这些地区根本达不到它的额定功率。
       
      (2)发动机转速的影响。在原机气道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吸气压力还要按转速和负载而变化。在节气阀保持全开时转速因负载不同而变化。假设充气重量为1,转速从每分钟700转增至2,100转时压力从0.95减至0.80,这就说明气缸内棍合气密度减小,气流跟不上充气量的需要。因为转速增加到三倍时,活塞运动速度也加快到三倍,气流速度也要加快到三倍才能保证有同样重量的气休进入气缸。但是由于高速时气道中姐力增大,故气流不能以同样比例增加。也就是减速时充气效果较佳,结果平均有效压力和扭力也较大(扭力和平均有效压力成正比)。  
         
      (3)进排气流的速度对比因素。进入气缸的混合气是在活塞从上止点移到下止点时活塞行程容积形成真空(也就是气压差)时进入,这当然是活塞在先,气流在后,活塞行程的速度比气流流动的速度要快。当然进入气缸的新鲜混合气多一些自然是好,但气流的速度跟不上活塞行动的速度,这就  
    要给进气创造条件,将进气门加大到适应充气量的需要。  
         
      排气时排出的是气缸内的废气。自排由活塞工作行程下行约120’开始,180。后活塞开始上行,这时废气在前活塞在后,废气排出的速度在于活塞上行的速度,废气被迫而出,可以说活塞上行速度和排气速度是相等的,这就是排气门比进气门要小的原因。一般排气口径为进气口径的三分之二。 排气门的口径是在不影响排气的情况下设计的。
         
      由此可见,进气门之大是在可靠的范围内适应发动机充气量通过的需要,排气门小是在不影响排气量的情况下尽量缩小。另外排气的通道比进气的通道条件优越,故此进排气门相比就显得进气门比排气门大得多。在一些特种发动机里,如四十年代盛行的活塞式飞机发动机,它的进气门要比排气门大二倍多。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值 +3 积分 +15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3 + 15 专业人士【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2-4-2025 11: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名汽车工程师,对于您提到的关于进气门与排气门大小的问题,我可以从专业角度为您解答。实际上,进气门与排气门的大小确实是由发动机的充气量与排气量决定的。在实际情况中,由于气流在进气管和进气阀中会遇到阻力,导致缸内气压低于大气压力,进而影响气体密度。为了克服这一影响,确保发动机正常工作,设计时需考虑多种因素,如气流阻力、阀门开启与关闭时间等。此外,还需考虑发动机转速、功率等要求。因此,设计合适的进气门与排气门大小是确保发动机性能的关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11-7-2025 02:56 , Processed in 0.367441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