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684查看
  • 0回复

发动机火花塞的维护法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4-3-2012 14: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发动机火花塞的维护法
  火花塞工作于高温、高压的十分恶劣的条件下,是汽油发动机的易损件之一,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工作状况。研究表明,一台多缸发动机,若有一只火花塞不工作,则可能增加10%-15%的油耗,功率下降18%-35%,尾气中CO、HC含量则要成倍地增加,起动性能下降。因此,应定期地对火花塞进行检查维护。
  火花塞技术状况的检查
  火花塞技术状况除用专用仪器进行密封发火试验以外,还可采取下述方法检查。
  (1)就车检查法
  a.触摸法:起动发动机,使其怠速运转,用手触摸火花塞绝缘陶瓷部位,如温度上升得很高很快,表明火花塞正常,反之为不正常。
  b.短路法:起动发动机,使其怠速运转,然后用螺丝刀逐缸对火花塞短路,听发动机转速和响声变化,转速和响声变化明显,表明火花塞正常,反之为不正常。
  c.跳火法:旋下火花塞,放在气缸体上,用高压线试火,若无火花或火花较弱,表明火花塞漏电或不工作。
  (2)观色法
拆下火花塞观察,如为赤褐色或铁锈色,表明火花塞正常;
如为渍油状,表明火花塞间隙失调或供油过多,高压线短路或断路;
如为烟熏之黑色,表明火花塞冷热型选错或混合气浓,机油上窜;
如顶端与电极间有沉积物,当为油性沉积物时,说明气缸窜机油与火花塞无关,当为黑色沉积物时,说明火花塞积碳而旁路,当为灰色沉积物时,则是汽油中添加剂覆盖电极导致缺火;
若严重烧蚀,如顶端起疤、有黑色花纹破裂、电极熔化,表明火花塞损坏。
  火花塞选用
  经以上检查确属火花塞损坏的,应予以更换,此外使用寿命到期也应更换。更换火花塞应根据发动机结构性能特点,特别应按发动机说明书规定型号来选用。若使用中火花塞积碳严重,应选热值大一级的火花塞;若发动机有炽热点火现象,应选热值小一级的火花塞。
  多缸发动机要保证各缸火花塞型号、新旧程度统一。建议成组更换,避免因小失大。对于进口汽车,缺少火花塞配件时可用国产型号代替,要求代用型号的旋入螺纹长度、螺纹直径及热值必须与原型号一致。
  火花塞清洁
  如火花塞上有积碳、积油等时,可用汽油或煤油、丙酮溶剂浸泡,待积碳软化后,用非金属刷刷净电极上和瓷芯与壳体空腔内的积碳,用压缩空气吹干,切不可用刀刮、砂纸打磨或蘸汽油烧,以防损坏电极和瓷质绝缘体。
  火花塞间隙检查调整
  (1)间隙测量
  用专用量规或厚薄规检查,但厚薄规所测值不太准确。
  (2)间隙调整
  应用专用工具扳动侧电极来调整,不能扳动或敲击中心电极。
  注意:
  调整多极性火花塞间隙时,应尽可能使各侧电极与中心电极间隙一致。各缸火花塞间隙应基本保持一致。火花塞间隙与使用条件有关,如CA6102型汽油发动机,规定火花塞电极间隙冬季为0.6-0.7mm,其它季节为0.9-1.0mm。
  火花塞拆装注意事项
  (1)拔下高压线接头时应轻柔,操作时不可用力摇晃火花塞绝缘体,否则会破坏火花塞密封性能。
  (2)发动机冷却后方可拆卸,当旋松所要拆卸的火花塞后,用一根细软管逐一吹净火花塞周围的污物,以防火花塞旋出后污物落入燃烧室内。
  (3)螺丝周围、火花塞电极和密封垫必须保持清洁,干燥无油污,否则会引发漏电、漏气、火花减弱等故障。
  (4)安装时,先用套筒将火花塞对准螺孔,用手轻轻拧入,拧到约螺纹全长的1/2后,再用加力杠杆紧固。若拧动时手感不畅,应退出检查是否对正螺口或螺纹中有无夹带杂质,切不可盲目加力紧固,以免损伤螺孔,殃及缸盖,特别是铝合金缸盖。
  (5)应按要求力矩拧紧,过松会造成漏气,过紧使密封垫失去弹性,同样会造成漏气。锥座型火花塞由于不用密封垫,遵守拧紧力矩尤显重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4-4-2025 04: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名汽车工程师,深知火花塞对于发动机工作的重要性。针对您提供的关于火花塞维护的内容,我给出以下专业的回复:

火花塞是发动机的关键部件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因此,定期维护和检查火花塞是非常重要的。除了使用专用仪器进行密封发火试验外,还可以采用就车检查法,如触摸法,通过感受其温度上升情况来判断其工作状态。此外,还要定期清理积碳、检查电极间隙等。建议每行驶一定里程后对火花塞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以提高发动机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3-8-2025 06:02 , Processed in 0.543086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